0人評分過此書

傾聽獅潭:鄉村日常、生計與地方創生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2203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歷史,不再只是發現過去的事實本身◆

近幾年,為推動客庄經濟,台三線被政府策定為「國家級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不僅吹起一股振興老街的觀光氛圍,也激起許多對在地人、事、物的想像與探尋。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台三線是一座考古學的現場,也是博物館陳列室,在不同政策的推動下,容納不同人群流動、相遇、離開又重新整合,在全台吹起一股振興老街的觀光氛圍下,我們沿著台三線來到苗栗獅潭老街,想要聽到更在地的想法與故事,從家庭生計與歷史出發,由當代往回追溯,從老百姓的角度來重新組織沿山鄉村的歷史。

拜訪水粄店第三代老闆娘、做手工豆腐的阿婆、堅守蠶業的養蠶人、走過舊時代的農莊主人,以及返鄉投入苦茶油製作的青年等等,他們娓娓訴說自己的生命經驗、生活技術,以及對獅潭的情感,那些昔日的美好,或是無法重來的遺憾,這些林林總總猶如近代臺灣鄉村歷史與社會的縮影,也刻劃出政府機器如何影響農村生計的真實軌跡;在家庭、勞動生計與世代情感的相互牽連中,看見有別以往印象的獅潭。

◆諸多政策是隱藏在表象下的重要刻痕

當時,農會補助種植黃豆以作為肥料,後來,黃豆供過於求,為解決剩餘的黃豆,松英的公公便和別人學來製作豆腐的技術,開始了販賣豆腐的小生意。──手工豆腐

在民國81年政府執行「廢耕桑蠶自行轉作計畫」下,興盛一時的台灣蠶產業成為明日黃花。但其中也有堅持本業的蠶農如涂泉明積極奔走,終於換得立院開放製種條例。──蠶業

在當時,種植苦茶樹的考量,多是為了分攤單一農作物的風險,或是為了配合農會產銷班的運作。──苦茶油

當這些匾額懸掛在村長家廳堂牆面開始,或許就意味著在層層分化的國家系統裡,村長不只是個尋常百姓,而是政府與庶民之間的重要中介者。──匾額與榮耀

◆本書特色
◎富實驗精神的民族誌書寫,內容揉雜地方人情、鄉野故事及國家政策存在痕跡的細緻觀察。
◎文字清新簡潔,從在地鄉民的角度訴說今昔獅潭的流動與變化。
◎輔以多張全彩手繪流程圖,意象溫潤,樸實呈現農村生計的豐富樣貌。

◆各界傾聽推薦(按姓氏筆劃順序)
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小鄉村的地方史或是勵志商業故事,更是在地社區如何發揮韌性與創意,應對外部經濟挑戰求新求變並延續在地文化的故事。──宋世祥(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藉由各個不同產業中小人物的奮鬥故事,深刻的說明獅潭的人文地景及歷史變遷及其與台灣農業政策的互相依存關係。──吳翠松(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教授)

老天爺一定很愛獅潭。所以把她的地形造成像是老天爺用雙手捧著,得天獨厚。這本書說的是留下來的,以及繞了一圈回來的人與物的故事。──阮光民(漫畫家)

讓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成為主角,並且讓獅潭成為一個動態且流動的所在,一個思考台灣社會具體而微的觀察點。──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經過寫作和論述,本書將平凡的常識轉變成知識,將日常的故事轉換成歷史文化的厚度。──張維安(交通大學客家學院教授)

本書插畫設計團隊以圖文並茂的生動筆法,逐篇描述地方產業。歡喜驚歏間,我彷彿看到山谷裡,又掛起了一盞盞昔時的煤油燈,照亮了整個台三線。──劉克襄(作家)

◆本書為「社區歷史與地方寫作」課程實驗成果──黃靖雅、范雅柔、黃承歆、陳姿羽、羅凱諭、林姿妤、陳欣慈、謝靚儒、莊文昌、陳俞劭、張韋、伍文欣、林梓琦、謝瀚陞、蘇怡靜、陳漪莉、人間失腦插畫設計團隊──共同作品
  • 因書寫而存在/張維安
  • 當大學社會責任遇見地方創生/宋世祥
  • 熟悉與陌生的獅潭/胡川安
  • 在傾聽之前/連瑞枝、程惠芳
  • 人來、人往的山間鄉村/黃靖雅,范雅柔
  • 牽起兩代生計的手工豆腐/黃承歆、陳姿羽
  • 承轉三代女人情的客家水粄/羅凱諭、林姿妤
  • 政府一句話,養蠶一輩子/陳欣慈、謝靚儒
  • 返鄉青農的苦茶油之路/莊文昌、陳俞劭
  • 為生計而共舞的休閒農園/張韋、伍文欣
  • 山鄉、匾額與家庭榮譽/林梓琦
  • 重寫普通人的歷史/連瑞枝
  • 作者群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