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光緒十四年(1888)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所見的新北山區:一段清末開山撫番的歷史追尋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08049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透過130年前清朝光緒《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
以及實際田野調查和歷史文獻考證,重建十九世紀新北山區「開山撫番」中的泰雅族舊社與地名演變。
◎近300張地圖和照片彰顯新北山區今昔對比,重現清末至今新北山區的發展史。

臺灣原住民的歷史是臺灣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當今研究偏重二十世紀之後的發展,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受限於史料,現已公開的史料絕大部分是日治時期的調查資料,而清代官方對於臺灣原住民的認識,特別是高山原住民的認識,到底有多少?
現藏於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地圖──光緒十四年(1888)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解答了作者對於這個問題的困惑。該圖是清廷統治臺灣二百餘年時(1684-1895)所繪製的第一張全島高山原住民聚落與道路分佈圖。繼2013年作者以該圖研究今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族並發表成果之後,本書的焦點轉移到新北市新店、烏來、三峽區,內容有兩個重點:其一,考證並尋找烏來「內外馬來大八社」、三峽「大埧(豹)七社」與其他四社,以及五條清軍修築的越嶺道路。其二,針對前述田野調查所記錄的手記。
上述議題源自清末(1875-1895)重要的治臺政策──開山撫番。這原是臺灣原住民史上重要的篇章,之前學界的研究成果累積有限,因此本書從最基本建構歷史舞臺開始,深入討論清末北臺灣泰雅族的歷史。

名人推薦
李力庸〡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林蘭芳〡暨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許雪姬〡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溫振華|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張素玢〡師大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鄭安晞〡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地圖在歷史瞭解上,至為重要。它提供我們歷史事件在空間上的景況。作者以1888年《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考證新店、烏來、三峽一帶泰雅族的部落,並實際從事考察地圖上的資訊。透過文獻與踏查,讓我們對這個地區過去族群的歷史,能有較清晰的瞭解。
作者是位充滿行動力的研究者,看到他不斷的探究些過去不為人所關注的課題,而屢有新見解與著作出版,內心至為高興。作者文中提及的林士雀隘丁首等是我在新店市圖書館籌畫一次展覽時,透過該館館長在市府內的一位同仁提供契約文書,後為高賢治收入《大臺北古契字二集》。在整個新店、烏來的族群關係中,這張契字最能說明當時緊張的程度。後來我在臺北縣發行的《北縣文化》就發現相關的契字,寫成〈安身立命赤皮湖:廖鑿在粗坑一帶的拓墾〉。廖鑿三個兒子,一個為泰雅族所殺,一個回去原鄉音信全無,一個在赤皮湖定居。
作者本書中地圖的考證,有豐富的檔案文獻之資料探討,加上實際路線的踏查,是一本認識大臺北山地地區重要的論著,值得細細研讀。」
──溫振華(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本書作者透過各類文獻之解讀與實地踏查,交叉比對《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的地名、番社,考證其演變、正確性,以及現今所在位置,讓學界與社會大眾不必再為古地圖中似曾相識的名詞所困惱。書中觀察了地圖所繪新店、烏來、三峽地區歷經清代開山撫番,日本統治的策略開發,以迄今日風貌,重現新北山區的發展史。特別的是,作者記錄了多處新北秘境的穿越方式、行前準備、所需時間、沿途見聞與鄉野奇談,對容易迷路的人,這本書不啻是古道尋奇的導航與探險秘笈。」
──李力庸(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開山撫番』,是和平政策或戰爭?學界研究論斷不一。本書另闢新徑,以圖、文獻交互比對考證,暨說明清末官方在北臺開山撫番的征剿、入山開路,又就文獻所載越嶺古道,述說活躍在歷史舞臺裡泰雅族群的腳蹤。
以研究軍事史見長的作者,帶著圖走入田野現場,用專業眼光定位泰雅族群所處山河位置,並以照片彰顯今昔對比,側寫泰雅族群曾生息、遷徙的廣闊場域。令人發現:鑲嵌在空間裡的蛛絲螞跡,蘊涵豐富的歷史過往,帶我們走向末來。
──林蘭芳(暨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清代臺灣山區原住民的資料原本就屬缺漏狀態,在過往的史料中也僅殘留奏摺、方志、輿圖與少量的契約文書等,作者透過光緒十四年(1888)《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意圖重建十九世紀的新北山區的「開山撫番」中的泰雅族舊社與地名樣貌,採取了歷史文獻考證,並透過地圖比對與實際田野調查的方式來進行,試圖重建出數條當年開山撫番的軍事道路與泰雅舊社位置,也顛覆與補充了吾輩對於清代末年的山區想像,也替原住民研究提供另一條路徑,故推薦之。」
──鄭安晞(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特色

「以研究軍事史見長的作者,帶著圖走入田野現場,用專業眼光定位泰雅族群所處山河位置,並以照片彰顯今昔對比,側寫泰雅族群曾生息、遷徙的廣闊場域。」
透過《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
重建十九世紀的新北山區的「開山撫番」中的泰雅族舊社與地名樣貌,採取了歷史文獻考證,並透過地圖比對與實際田野調查的方式來進行,試圖重建出數條當年開山撫番的軍事道路與泰雅舊社位置
  • 推薦文
  • 自序
  • 上篇 地圖解讀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新店、烏來地區地名與番社考證
      • 新店溪流域
      • 內外馬來大八社
      • 清末出現在今烏來區的越嶺道路
    • 第三章 三峽地區地名與番社考證
      • 三峽溪中、下游
      • 插角、金阿敏、大埧、杉胡
    • 第四章 臺灣建省前後的撫墾與戰爭
      • 掠奪與闇黑的「撫墾」事業
      • 血腥與仇視的「開山」戰爭
    • 第五章 結論
  • 下篇 田野調查手記
    • 一、新北市新店區走訪與攝影
    • 二、新北市烏來區踏查與攝影
    • 三、新北市烏來區記錄與攝影
  • 註釋
  • 照片資料來源
  • 地圖資料來源
  • 參考與徵引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