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網羅北京故宮、臺北故宮、陝西歷史博物館、河南、河北博物館等12個博物館,
100件鎮館之寶,見證超過170萬年的中華文明史。
這裡的故事,是博物館解說員沒法告訴你的悲歡離合:
這才知道,天下第一、第二、第三的書法作品,為什麼看著看著會讓人流淚。
照片所呈現的,更是你在博物館裡看不見的細節:
不說別的,誰會准你把明神宗的金絲翼善冠翻過來看裡面。
◎大家都說秦始皇是暴君,但看到「秦量」,你對他的評價會大大翻轉。
◎能把20層紙一劃而破的「越王勾踐劍」,讓你豁然明白,小國憑什麼稱霸中原。
◎還沒發明文字,五千多年前我們就創造出「龍」的模樣,證據精美得讓你吃手手。
◎中國歷史上最珍貴的珠寶項鍊,配戴在一個九歲就夭折的女孩身上。為什麼?
◎漢朝的長信宮燈是世界最早的環保燈具(請看封面),室內燒油脂竟能毫無氣味。
本書由兩位知名古文物與歷史教授佟洵 、王雲松共同主編。
從人類起源時代、夏商周的青銅時代、秦漢大一統的狂飆時代、
萬國來朝的唐宋盛世,寫到清朝封建王朝的最後輝煌,
他們用100個器物,說100個故事,(有15件在臺灣就可看到)
每個物件的製作與流動過程,都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
當國寶與文明碰撞的瞬間,你對史實會有不一樣的理解與想像。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有8個文物可以見證,但有一個不見了。
‧比「北京人」還老40萬歲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是直立人的重大發現。
‧還沒發明文字,五千多年前我們就雕刻出「龍」的模樣,證據精美得讓你吃驚。
‧至於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卻在抗日戰爭中遺失,到現在還是一宗懸案。
◎人類利用金屬的一個時代,青銅輝煌,鐵器也上場。
‧當時的鑄劍技術已經可以做到硬度大、韌性好,看看「越王勾踐劍」就知道。
‧你聽過曾國嗎?這個在歷史上被消失的小國,竟藏有一件震驚中外、
高達65件青銅編鐘組成的曾侯乙編鐘,音域甚至橫跨12個半音。
‧目前發現最早帶有比例尺的建築規畫圖,是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銅版兆域圖,
同時期的地圖全都灰飛煙滅,為何它能得以倖免?
◎萬國來朝的唐宋盛世與亡國之恨。
‧你看過用銀做的香囊嗎?不管怎麼搖,裡面的焚香都不會倒出來,
這種歐美到近代才發現的重力平衡設計,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就應用了。
‧唐代最傑出的書法家顏真卿寫的《祭姪文稿》,憑什麼躋身天下三大書法作品?
另外兩件作品是什麼?
(走一趟故宮,你就可以看到)
青銅器家族中的巨無霸后母戊鼎,蔣介石本來要運來臺灣,為什麼中途生變?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退位詔書寫了什麼?讓隆裕太后沒讀完就淚如雨下?
什麼小酒杯,要價11億?明朝鬥彩雞缸杯就有這個身價。
用100件文物,見證中華文明的誕生、融合和擴展。
文物與歷史碰撞,你對世界來龍去脈的理解馬上不一樣。
100件鎮館之寶,見證超過170萬年的中華文明史。
這裡的故事,是博物館解說員沒法告訴你的悲歡離合:
這才知道,天下第一、第二、第三的書法作品,為什麼看著看著會讓人流淚。
照片所呈現的,更是你在博物館裡看不見的細節:
不說別的,誰會准你把明神宗的金絲翼善冠翻過來看裡面。
◎大家都說秦始皇是暴君,但看到「秦量」,你對他的評價會大大翻轉。
◎能把20層紙一劃而破的「越王勾踐劍」,讓你豁然明白,小國憑什麼稱霸中原。
◎還沒發明文字,五千多年前我們就創造出「龍」的模樣,證據精美得讓你吃手手。
◎中國歷史上最珍貴的珠寶項鍊,配戴在一個九歲就夭折的女孩身上。為什麼?
◎漢朝的長信宮燈是世界最早的環保燈具(請看封面),室內燒油脂竟能毫無氣味。
本書由兩位知名古文物與歷史教授佟洵 、王雲松共同主編。
從人類起源時代、夏商周的青銅時代、秦漢大一統的狂飆時代、
萬國來朝的唐宋盛世,寫到清朝封建王朝的最後輝煌,
他們用100個器物,說100個故事,(有15件在臺灣就可看到)
每個物件的製作與流動過程,都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
當國寶與文明碰撞的瞬間,你對史實會有不一樣的理解與想像。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有8個文物可以見證,但有一個不見了。
‧比「北京人」還老40萬歲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是直立人的重大發現。
‧還沒發明文字,五千多年前我們就雕刻出「龍」的模樣,證據精美得讓你吃驚。
‧至於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卻在抗日戰爭中遺失,到現在還是一宗懸案。
◎人類利用金屬的一個時代,青銅輝煌,鐵器也上場。
‧當時的鑄劍技術已經可以做到硬度大、韌性好,看看「越王勾踐劍」就知道。
‧你聽過曾國嗎?這個在歷史上被消失的小國,竟藏有一件震驚中外、
高達65件青銅編鐘組成的曾侯乙編鐘,音域甚至橫跨12個半音。
‧目前發現最早帶有比例尺的建築規畫圖,是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銅版兆域圖,
同時期的地圖全都灰飛煙滅,為何它能得以倖免?
◎萬國來朝的唐宋盛世與亡國之恨。
‧你看過用銀做的香囊嗎?不管怎麼搖,裡面的焚香都不會倒出來,
這種歐美到近代才發現的重力平衡設計,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就應用了。
‧唐代最傑出的書法家顏真卿寫的《祭姪文稿》,憑什麼躋身天下三大書法作品?
另外兩件作品是什麼?
(走一趟故宮,你就可以看到)
青銅器家族中的巨無霸后母戊鼎,蔣介石本來要運來臺灣,為什麼中途生變?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退位詔書寫了什麼?讓隆裕太后沒讀完就淚如雨下?
什麼小酒杯,要價11億?明朝鬥彩雞缸杯就有這個身價。
用100件文物,見證中華文明的誕生、融合和擴展。
文物與歷史碰撞,你對世界來龍去脈的理解馬上不一樣。
- 推薦序一 去博物館不要走馬看花/公孫策
- 推薦序二 別具逸趣的方寸大千/陳啟鵬
- 作者序 感受歷史,放眼未來
-
第1篇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
-
01.中國人類歷史的開篇—元謀人牙齒化石
-
02.比「北京人」還老四十萬歲—鄖縣人頭骨化石
-
03.亞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藍田人頭骨化石
-
04.失蹤的骨化石—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
05.華南地區最早的古人類—馬壩人頭骨化石
-
06.破解東亞人種起源之謎—山頂洞人頭骨化石
-
07.最古老的陶製品—紅陶罐
-
08.東方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水洞溝遺址的骨柄石刃刀
-
-
第2篇 文明的曙光
-
09.改變飲食方式的開始—石磨盤和石磨棒
-
10.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骨笛
-
11.端莊典雅的短髮女神—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
12.北京奧運火炬設計靈感來源—雙鳥朝陽紋牙雕
-
13.神祕奇特圖騰的祕密—人面魚紋彩陶盆
-
14.龍文化的具象表現—玉龍
-
15.原始文字的鼻祖—刻符陶尊
-
16.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三叉形器
-
17.中國青銅文明的肇始—銅刀
-
18.職業分工的開始—蛋殼黑陶高柄杯
-
-
第3篇 人類利用金屬的第一個時代—青銅時代
-
19.夏王朝的見證—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
20.中國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王為般卜」龜甲刻辭
-
21.鎮國之寶,禮器之尊—后母戊鼎
-
22.溝通中西交易和文化的玉石之路—玉簋
-
23.一位女將軍的傳奇—婦好鴞尊
-
24.現存商代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四羊方尊
-
25.連接天地,溝通神人的天梯—青銅神樹
-
26.武王伐紂的歷史證據—天亡簋
-
27.「中國」兩字的最早出處—何尊
-
28.現存最重要的天子作器—宗周鐘
-
29.周王的祭祖典禮—害夫簋
-
30.金文中的皇皇巨著—毛公鼎
-
-
第4篇 爭霸與爭鳴的時代潮流
-
31.鐵器時代的來臨—青銅柄鐵劍
-
32.見證晉文公復國到踐土會盟的歷史—子犯編鐘
-
33.研究楚文化的標準器—王子午鼎
-
34.千年不鏽,削鐵如泥—越王勾踐劍
-
35.改寫世界音樂史的中國版鋼琴—曾侯乙編鐘
-
36.中國最早的建築平面規畫圖—錯金銀銅版兆域圖
-
37.青銅器上的史詩畫卷—宴樂漁獵攻戰紋青銅壺
-
38.能調動百萬大軍的將軍令—杜虎符
-
39.老子和他的精神世界—郭店竹簡《老子》
-
40.一個稱雄大漠的民族見證—匈奴金冠
-
-
第5篇 秦漢統一王朝的建立與發展
-
41.秦始皇巡幸天下的見證—銅車馬
-
42.度量衡的統一—秦量
-
43.秦代律法揭祕—睡虎地秦簡
-
44.第一枚以龍為鈕的帝王印璽—文帝行璽
-
45.西漢高超的絲織技術—素紗襌衣
-
46.來自西域的天馬形象—鎏金銅馬
-
47.古滇國的社會風貌—詛盟場面青銅貯貝器
-
48.漢代王侯的喪葬殮服—金縷玉衣
-
49.漢代的節能環保燈—長信宮燈
-
50.詼諧幽默的民間娛樂—擊鼓說唱俑
-
51.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極頂之作—銅奔馬
-
-
第6篇 民族大融合的多彩時代
-
52.魏晉時期的農業生產—嘉峪關魏晉壁畫墓壁畫磚
-
53.中國人發明,由中國傳到日本—漆木屐
-
54.天下行書第一帖—《馮摹蘭亭序》卷
-
55.中國繪畫史上的典範—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
-
56.草原絲路的見證—鴨形玻璃注
-
57.青瓷之王—青瓷蓮花尊
-
58.南朝生活的秀骨清像—鄧州南朝畫像磚
-
59.南北文化融合的佳例—北魏漆屏風畫
-
60.北齊的天子生活—高洋墓墓道壁畫
-
61.祆教在中國傳播的見證—安伽墓石門
-
62.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鎏金銀壺
-
-
第7篇 萬國來朝的盛世時光
-
63.來自異域的珍寶—嵌珍珠寶石金項鍊
-
64.粟特貴族的宗教生活—虞弘墓石槨
-
65.漢藏一家親的歷史畫卷—閻立本《步輦圖》
-
66.唐代絲綢之路上的胡人胡樂—騎駝樂舞三彩俑
-
67.精妙的科學設計—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
68.大唐王朝興衰的見證—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
69.世界上唯一一套唐代茶具精品—法門寺地宮金銀茶具
-
70.失傳千年的稀世珍寶秘色瓷—八稜秘色瓷淨水瓶
-
71.泣血悲書之作—顏真卿《祭姪文稿》
-
72.古代情報連環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
-
第8篇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時期
-
73.傳世可見唯一無開片紋路的汝窯青瓷—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
74.宋代文人的風流與寂寞—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
75.開封「百科全書式」圖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
76.「東方文藝復興」的見證—福建刻本《晦庵先生文集》
-
77.為海上絲綢之路提供實物依據—鎏金銀腰鏈
-
78.墓葬藝術中的遼代社會生活—宣化遼墓壁畫
-
79.金代龍形文物代表—銅坐龍
-
80.最早發現的木活字印本實物—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續》
-
81.雲南精神與藝術的象徵—銀背光金阿嵯耶觀音像
-
82.忽必烈與他的世界帝國—劉貫道《畫元世祖出獵圖》
-
83.絲路尋蹤青花瓷—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
-
84.牆壁上的藝術—元雜劇壁畫
-
85.元代的流通紙幣—至元通行寶鈔
-
-
第9篇 封建王朝的最後輝煌
-
86.明代永恆經典—青花海水紋香爐
-
87.文化事業上的創舉—《永樂大典》
-
88.要價十一億,皇帝用的酒杯—鬥彩雞缸杯
-
89.明代皇帝的祭祖出巡大典—《出警圖》和《入蹕圖》
-
90.現存唯一一頂帝王金冠—金絲翼善冠
-
91.風花雪月之外的文人生活—唐寅《事茗圖》
-
92.明末張獻忠起義的歷史見證—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
93.雍正皇帝即位的迷霧—聖祖仁皇帝遺詔
-
94.雍正琺瑯彩的傑出代表—琺瑯彩瓷錦堂富貴碗
-
95.清朝「治理」西藏的實物佐證—金賁巴瓶及牙籤
-
96.中國古代製瓷工藝的顛峰之作—各種釉彩大瓶
-
97.中國宮廷裡的西方藝術—郎世寧《百駿圖》
-
98.寓意吉祥的玉雕珍寶—翠玉白菜
-
99.見證兩次中日戰爭的鐵錨—北洋水師鎮遠艦鐵錨
-
100.封建王朝的澈底終結—清朝宣統皇帝溥儀退位詔書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