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604985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以在地現實做為我們的問題意識,以書寫抵抗遺忘

「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一書針對九○年以來台灣當代藝術策展進行研究與書寫實踐。「台灣」在此不僅是一地理區域,更多是關於人以及由人所構築的精神;「當代策展」將「當代」理解為「時間的同志」,在此共享的時間、共棲的時刻、相伴的狀態下,從對物件(藝術作品)的保存維護,轉變為對具有當下時間之靈魂(藝術家、觀眾等)的照料。

本書將「當代」此一在地時間點視為與八○年中後期政治解嚴與社會變動相關,更明確地將九○年代專題展覽的出現,以及對應對既有藝術機制之不滿,做為台灣當代策展研究的暫時性起點。以1992年「延續與斷裂:宗教、巫術、自然」專題展作為開端,整理到2012年,標舉出在此二十年間策展概念的推進、策展實踐層面的翻新、以及對後續產生影響力的展覽。

本書內容包括四篇專文討論台灣當代策展歷程、議題與困境;五篇策展前線人物的訪談;以及十篇文章書寫台灣策展二十年來里程碑展覽與其衍生的策展議題,並收錄一百檔重要展覽的年表。透過回溯、整理、記錄、討論、書寫,為渾沌、未定案、現在進行中的台灣當代藝術策展勾勒出大致的風貌,見證其百花齊放的實驗性能量,並期待可以提供一種全球化時代下在地的問題意識、觀察與議題處理的方法。
  • 推薦序 以「策展」為出發點 ◎林志明
  • 前言 一個實驗性的策展研究 ◎呂佩怡
  • 專文
    • 在路上:九〇年代至今的台灣當代藝術策展 ◎呂佩怡
    • 準策展狀態:一九八〇年代的策展空間生產 ◎王品驊
    • 策展意識與獨立意識:重省台灣策展二十年 ◎鄭慧華
    • 策展人的誕生:台灣策展教育的建構和發展趨向 ◎林平
  • 訪談錄
    • 如何思考當代策展?—徐文瑞訪談 ◎洪培馨
    • 策展的材料在哪裡?—蔣伯欣訪談 ◎王慧如
    • 國藝會策展專案催生者—賴香伶訪談 ◎張翡倩
    • 台灣策展如何深刻?—黃海鳴訪談 ◎陳凱翔
    • 策展是一種溝通的誠意—李俊賢訪談 ◎馮馨
  • 台灣當代策展地標
    • 策展意識進入台灣初期的觸發效應 ◎蒲柏諭
    • 從評審到策展人— 一九九四年「環境藝術」中的責任藝評制 ◎王慧如
    • 台灣當代藝術主體性在哪裡?—檢視一九九六與一九九八台北雙年展 ◎蕭雅云
    • 紙上作業的徵選策展案機制—以一九九九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為例 ◎呂佩怡
    • 一場聰明的冒險?—台北國際雙年展「雙策展人制」十年 ◎張翡倩
    • 新媒體策展的開端—「發光的城市」(2000) ◎馮馨
    • 展覽如何發聲—從「燕子之城」(2006)回望「盆邊主人」(1997) ◎馮馨
    • 理論作為策展架構—「赤裸人」(2006) ◎陳凱翔
    • 鑑機識變/見機制變—機制批判型策展在台灣 ◎洪培馨
    • 在美術館外搭起一座公共平台—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計畫(2010-2012) ◎張品杰
  • 年表
  • 作者群簡介
  • 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