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她」與「我」與「我們」:「我」的盛艷「我」的美—柳依蘭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37136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本 「她」與「我」與「我們」的故事⋯⋯⋯⋯⋯
“She” and “I” and “we” 意旨我們共有的日常生活困境。
“She” and “I” and “we” 是她經由繪畫說出自己以及我們的故事。
“She” and “I” and “we” 是我詮釋她畫裡我們的共有生命經驗。
“She” and “I” and “we” 是屬於我們找尋生命裡的自我實現。

  她的藝術散發著新東方獨特女性謬思之美的審美價值與生命力。畫裡的「類自我」形象乘載著許多當下的議題,自我實現與認同、多元性別觀、東西文化融合以及社會反思等。她的畫也是社會上許多女性日常生活的縮影。繪畫創作的力量,使她返回自身關照自我,她的堅持與勇於自我跨越,使她成為一位具有多元文化觀的創作者。
  「誰」看「誰」終究會回到自己身上看自己,最後自覺那個獨特性
與真實性情的自己。盼此書帶給「我們」思考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自我存
在展演。

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博士及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碩士畢業。
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及國立高雄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開設跨文化分析相關課程如:藝術概論、視覺藝術與多元文化、性別與藝術等。
相信各種藝術形式都可以多元跨越論述、
相信看電影、談藝術、說流行都能反射出對人(自己)的意義、
相信從微觀(人)到巨觀(社會)的探討角度切入,
是自我創作、寫書、教學的最好方式。
曾擔任「南方獎──全球華人影片競賽」評審以及國家電影中心種子教師講師。

  • 序•一
  • 序•二
  • 自序•「她」與「我」與「我們」
  • 前言
  • Chapter 1│我是我是誰
    • 「我」的藝術、藝術裡的「我」
    • 「我」的環境、「我」的初探
    • 「我」的面具、「我」的角色
  • Chapter 2│我的禁錮我的解放
    • 「我」的童年「我」的困惑
    • 「我」的婚姻「我」的家
    • 「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共同故事
  • Chapter 3│我的東方謬思
    • 「我」的內在美與外在理想美
    • 「我」的當代與古典
    • 「我」的現代女性觀看
    • 「我」的陰陽合體之美
  • Chapter 4│我的思考 我的永恆
    • 「我」的生命之曲
    • 「我」的混搭文化
    • 「我」的南島「我」的土地
  • Chapter 5│多元身分
    • 繪畫前後
    • 微觀個人、多元發聲
  • 後記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