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教育研究法

出版日期
2018/12/1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63104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有明訓。初學者若不諳研究方法,縱有絕佳題目、充實材料,亦有無法下筆之難;渠如能於撰稿之前,掌握方法訣竅,寫作過程較能順利,即使遭遇困難,自知處理之道,便可迎刃而解。
本書分成二十一章。除了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與第二十一章研究報告的撰寫與評鑑之外,其餘十九章細分成研究計畫的準備及撰擬、主要的研究方法、資料分析與解釋等三篇,體系清晰、完備,內容益見充實,無論在理論或概念的解析,或在實際的應用,都有具體獨到而明確的闡釋。尤其在研究報告的撰寫與評鑑一章,就附註與參考文獻,以及相關撰寫的體例,均參照《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與《芝加哥格式手冊》內容的更新而做修正。
本書增訂第十八版與過去各版的修訂方式相似,除了增補或更新相關部分的內容之外,對參考資料的更新以及相關概念的闡釋,盡最大的努力。
  • 十八版序
  • 增訂新版序
  • 初版序
  • 第1章 教育研究概述(性質、特徵與相關概念)
    • 第一節 人類知識的來源
    • 第二節 科學方法的性質
    • 第三節 教育研究的意義與問題
    • 第四節 依目標區分的教育研究類別
    • 第五節 依方法區分的教育研究類別
    • 第六節 教育研究的相關概念
  • 第一篇 研究計畫的準備及撰擬
    • 第2章 研究問題的選擇
      •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來源
      • 第二節 研究問題的敘述
      • 第三節 研究問題的評鑑
    • 第3章 文獻探討
      • 第一節 文獻探討的性質
      • 第二節 資料的來源
      • 第三節 運用電腦查尋資料
      • 第四節 文獻探討的呈現
    • 第4章 選擇樣本的方法
      • 第一節 抽樣與母群體
      • 第二節 機率抽樣的方法
      • 第三節 非機率抽樣的方法
      • 第四節 樣本數的大小與抽樣誤差的防範
    • 第5章 工具的選用與編製(一)
      • 第一節 心理測驗的種類及良好測驗的品質
      • 第二節 測驗的信度
      • 第三節 測驗的效度
      • 第四節 測驗編製的方法
    • 第6章 工具的選用與編製(二)
      • 第一節 態度量表
      • 第二節 Q方法論
      • 第三節 社交測量法與猜人技術
    • 第7章 研究計畫的撰擬與評鑑
      • 第一節 量的研究計畫大綱
      • 第二節 質的研究計畫大綱
      • 第三節 研究計畫的評鑑
  • 第二篇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8章 調查研究法
      • 第一節 調查研究的意義與類別
      • 第二節 執行調查的步驟
      • 第三節 問卷調查法
      • 第四節 訪問調查法
      • 第五節 得爾慧技術的運用
    • 第9章 觀察研究法
      • 第一節 觀察研究的類別
      • 第二節 觀察研究法的特徵、優點與限制
      • 第三節 觀察行為的類別與策略
      • 第四節 觀察者的訓練
      • 第五節 觀察者信度與效度
      • 第六節 問卷調查法、訪問調查法與觀察研究法的比較
      • 第七節 觀察研究易犯的錯誤
    • 第10章 相關研究法
      • 第一節 相關研究的意義與歷程
      • 第二節 關係研究與預測研究
      • 第三節 雙變項相關統計
      • 第四節 多變項相關統計分析
      • 第五節 相關研究易犯的錯誤
    • 第11章 實驗研究法(一)
      • 第一節 實驗研究的意義、目標與抽樣
      • 第二節 無關變項的控制
      • 第三節 影響內在效度的因素
      • 第四節 影響外在效度的因素
      • 第五節 影響統計結論效度與構念效度的因素
      • 第六節 前實驗設計
      • 第七節 真正的實驗設計
      • 第八節 多因子實驗設計
      • 第九節 實驗結果的解釋
    • 第12章 實驗研究法(二)
      • 第一節 準實驗設計
      • 第二節 單一受試者設計
      • 第三節 用人當實驗對象的倫理問題
    • 第13章 事後回溯研究法
      • 第一節 事後回溯研究的意義
      • 第二節 事後回溯研究的步驟
      • 第三節 事後回溯研究的範例
      • 第四節 事後回溯研究的優點與限制
    • 第14章 質的研究概述與人種誌研究法
      • 第一節 質的研究傳統與特徵
      • 第二節 質的資料蒐集方法
      • 第三節 質的研究之抽樣策略
      • 第四節 質的研究設計之信度和效度
      • 第五節 質的研究的反思
      • 第六節 人種誌的意義
      • 第七節 人種誌研究的設計
      • 第八節 人種誌資料蒐集策略
      • 第九節 人種誌的資料分析與提出
      • 第十節 人種誌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 第十一節 人種誌研究的優缺點與問題
      • 第十二節 教育人種誌研究舉隅
    • 第15章 個案研究法與敘事研究法
      • 第一節 個案研究的意義與目標
      • 第二節 個案研究的設計
      • 第三節 個案研究者的條件
      • 第四節 個案研究的步驟與類別
      • 第五節 個案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 第六節 個案研究的優、缺點與舉隅
      • 第七節 敘事研究的定義與運用的時機
      • 第八節 敘事研究的過程與類型
      • 第九節 敘事研究的技術與特徵
      • 第十節 敘事研究的步驟
      • 第十一節 敘事研究的評鑑
    • 第16章 內容分析研究法
      • 第一節 內容分析的意義、目標與類別
      • 第二節 內容分析的步驟
      • 第三節 內容分析的優點與缺失
      • 第四節 內容分析的效度與信度
      • 第五節 次層次分析
    • 第17章 歷史研究法
      • 第一節 歷史研究的性質與題材
      • 第二節 歷史研究與科學
      • 第三節 歷史研究史料的來源
      • 第四節 歷史研究的步驟
      • 第五節 史料的鑑定舉隅
      • 第六節 報告撰擬的缺失與注意事項
      • 第七節 歷史研究的評鑑─歷史研究的限制
    • 第18章 混合法、評鑑研究法與行動研究法
      • 第一節 混合法:定義、目的、優勢與弱勢
      • 第二節 混合法研究設計
      • 第三節 混合法研究設計步驟
      • 第四節 混合法研究設計的評鑑
      • 第五節 評鑑研究:形式、對象及判斷其品質的標準
      • 第六節 評鑑研究的步驟:以方案評鑑為例
      • 第七節 量的與質的評鑑方法
      • 第八節 行動研究的意義、類型、學理基礎及研究倫理
      • 第九節 確認行動研究的焦點領域
      • 第十節 行動研究的執行與運用步驟
      • 第十一節 適用於行動研究效度的規準
      • 第十二節 確保行動研究效度的策略
      • 第十三節 評鑑行動研究(價值)的規準
  • 第三篇 資料分析與解釋
    • 第19章 敘述統計
      • 第一節 統計學及其相關概念
      • 第二節 資料的圖示方法
      • 第三節 統計量數
      • 第四節 後設分析
    • 第20章 推論統計
      • 第一節 統計推論
      • 第二節 母數檢定(考驗)
      • 第三節 司徒登分配
      • 第四節 相關係數的統計顯著性
      • 第五節 百分比差異的顯著性考驗
      • 第六節 變異數分析
      • 第七節 共變數分析
      • 第八節 無母數檢定
      • 第九節 電腦在資料分析上的運用
      • 第十節 缺漏資料的處理與研究結果的解釋
    • 第21章 研究報告的撰寫與評鑑
      • 第一節 論文、研究報告的體例
      • 第二節 撰寫報告或論文的基本技巧
      • 第三節 美國心理學會引註與參考文獻的格式
      • 第四節 芝加哥格式手冊的附註、引註與參考文獻寫法
      • 第五節 研究報告或論文的評鑑
  • 附錄
  • 重要參考文獻
  • 名詞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