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觀瀾索源:先秦兩漢思想史新探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209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先秦兩漢儒家思想的發展,經歷一個高低起伏的歷史,值得重新注視。加上近年利用出土文獻的大量發現和整理,重寫先秦兩漢思想史的呼聲高唱入雲。本書各篇文章多能利用最新出土文獻,並浸潤於傳世文獻中,以求對此段思想大潮加以析述。全書共收文章十九篇,主題圍繞先秦兩漢思想與教育為主,開啟了二千年來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文化。
  • 先秦兩漢的歷史趨勢/張偉保
  • 禮的起源/魯士春
    • 一 理論方面
    • 二 儀節方面
    • 三 歷史時期方面
  • 天命有德--商遺民在周初的地位問題/張偉保
  • 論先秦儒、道的「道」/楊永漢
    • 一 孔子的道
    • 二 老子的道
      • (一)道生萬物
      • (二)道法自然
      • (三)物極必反與反者道之動
    • 三 莊子的道
      • (一)莊子的境界
      • (二)莊子的天道觀
    • 四 結語
  • 論孔、孟的勇/楊永漢
    • 一 前言
    • 二 實踐道德行為的支持力--勇
    • 三 勇與志
    • 四 孔子的勇
    • 五 孟子的勇
    • 六 結語
  • 孔子讚許命、讚許仁--「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確解/張偉保
    • 一 引言
    • 二 學者對「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的不同理解
    • 三 從句式、語法方面的分析
    • 四 從利、命、仁三方面來探討
    • 五 結語
  • 門弟子論孔子/張偉保
  • 論孟子「人」與「禽獸」之別/楊永漢
    • 一 從孔子到孟子
    • 二 「禽獸」與「人」
    • 三 如何從「禽獸」到成「人」
    • 四 結論
  • 戰國大儒荀卿的生卒年考訂/張偉保
  • Major Figures of Legalist School in Pre-Qin/Wen Rujia
    • 1 Li Kui 李悝
      • 1.1 The biography of Li Kui
      • 1.2 The doctrine of Li Kui
    • 2 Shang Yang 商鞅
      • 2.1 The biography of Shang Yang
      • 2.2 The doctrine of Shang Yang
    • 3 Li Si 李斯
      • 3.1 The biography of Li Si
      • 3.2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from Li Si
    • 4 Han Fei 韓非
      • 4.1 The biography of Han Fei
      • 4.2 The work of Han Fei
    • 5 The influence of Legalist school
  •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eaching Materials of Legalist’School/Wen Rujia
  • A preliminary study on“Official-learn-to-be”and“Official as Teacher”of the Qin Bamboo Slips of Yunmeng Shuihudi/Wen Rujia,Cheung Wai Po
  • 黃老學說與司馬遷的經濟思想/趙善軒
    • 一 前言
    • 二 黃老學說與漢初政治
    • 三 司馬遷時代與黃老學說
    • 三 總結
  • 從英譯《史記》看司馬遷「善者因之」/趙善軒
    • 一 前言
    • 二 析論
      • (一)釋「善者因之」
      • (二)釋「其次」
      • (三)釋「利道之」
      • (四)釋「教誨之」
      • (五)釋「整齊之」
      • (六)釋「與之爭」
    • 三 結語
  • 從路徑依賴看漢武帝新政--以司馬遷為中心/趙善軒、張偉保
    • 一 前言
    • 二 選仕制度的一元化
    • 三 經濟政策的一元化
    • 四 結語
  • 《史記.貨殖列傳》中的經濟思想/鄭潤培
    • 一 前言
    • 二 民本經濟思想
    • 三 商業經營思想
      • (一)進行經濟預測和市場預測
      • (二)避實擊虛的經營決策
      • (三)著重供求與市場價格關係
      • (四)重視資金周轉
      • (五)司馬遷把商業與農、工、虞三業並列起來,視為能增大「衣食之原」的致富之道。
    • 四 管理思想
      • (一)講究商品質量,以信譽、誠實專一取勝
      • (二)卓越的人才管理藝術
      • (三)重視職業素質
    • 五 劃分全國的經濟區域
    • 六 結語
  • 《漢紀》「上惠不通」釋疑---漢代經濟史與思想史的交叉觀察/趙善軒
    • 一 前言
    • 二 漢初的農民都是佃農嗎?
    • 三 對「上惠不通」與「入粟受爵」
    • 四 商人是大地主嗎?
    • 五 結語
  • 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到「承負說」---《太平經》中「承負」說再探/劉志輝
    • 一 引言
    • 二 中國傳統的「善惡報應」說
    • 三 《太平經》中的「承負」說
    • 四 「人」--一切災禍之源
    • 五 個人努力的重要性--守一、成仙與「承負」之責的消解
    • 六 結語
    • 參考文獻
  • 從《赤松子中誡經》看早期道教的勸善思想/劉志輝
    • 一 前言
    • 二 「赤松子」是雨師還是成仙的指導者?
    • 三 《赤松子中誡經》〈序〉中的人生問題
    • 四 《赤松子中誡經》的幾個核心思想
      • (一)本經的核心問題--世人禍福的不均
      • (二)「氣」與「善惡報應」
      • (三)「司命」之神與承負之說
      • (四)佛教對《赤松子中誡經》的影響
    • 五 結語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