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與日常碎片一起漂移:夏宇詩的空間與夢想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1864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第一屆周夢蝶詩獎「評論組」得獎作品
◆ 研究角度特殊──運用全新的切入點「空間」去研究夏宇,且將夏宇的「陰性書寫」帶出新的視野,發現她陽剛的「力」的特質,兩相映照、匯合。
◆ 研究範圍涵蓋夏宇2016年最新出版的詩集《第一人稱》

本書開啟法國科學家兼哲學家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與詩人夏宇之間的對話,深究夏宇的想像模式,聚焦在她詩裡的空間姿態,與空間所帶出的夢想形象,以及最重要的,夢想中的詩「人」模樣。

「當眾人多注意夏宇的『女性主體』特質時,本論文卻偏跳脫單純的陰性。幾乎每篇詩例分析,都有女性安尼瑪的夢幻流動,又有男性安尼姆斯的結構、觀察、思考、冷靜之特質。因而,所謂夏宇的『陰性書寫』,得進入另一個鮮少被觸及的,另一半陽剛提煉的力與氣概,這是本次研究最有意思的突破項目。」──翁文嫻/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芳儀以巴舍拉的《夢想詩學》、《空間詩學》作為論述依據,但是如何詮釋詩作,讓詩作和理論之間產生對話,開展更豐富的意涵則是芳儀的能耐。文中另一令人驚艷的特色是將梅洛龐蒂在《眼與心》當中的論調與巴舍拉的夢想做結合,梅洛龐蒂作為現象學最重要的學者之一,其論述向來以難讀見著,芳儀對梅洛龐蒂理論的引用與轉化,勢必對日後有意開展現象學詩學的後學者有重要啟發。」──陳政彥(嘉義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夏宇的詩彷彿遠在天邊。但事實上,夏宇的詩卻又總是近在眼前。夏宇詩的核心是『日常生活』。夏宇告訴我們,『詩的』感受並非如夢幻泡影。相反的,『詩』確確實實就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在東拼西湊的瑣碎裡。芳儀對於現代詩的詮釋也非常精確,她具有這種『詩的』天分,所以她非常適合研究夏宇。」──蔡明諺(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 周夢蝶詩獎評語/翁文嫻
  • 沿著隱形的腳印找出夢想的形狀/陳政彥
  • 自己的夏宇/蔡明諺
  • 我的序/不是序
  • 第一章 導論
    • 一、夏宇詩的夢想因子
    • 二、從過往中萃取和重鑄
    • 三、巴舍拉的詩意想像
    • 四、安尼瑪式的書寫路徑
  • 第二章 相遇始於分離:空間現身,夢想現身
    • 一、投射出遺忘:從安尼姆斯與安尼瑪的分離開始
    • 二、醒在床縫裡:匯聚多個當下的空間
    • 三、在反射著彼此的光:在目光的夢想中發聲
  • 第三章 在旋轉中抵達:通往夢想的路徑
    • 一、充滿遺失物的城市:走向過往的當下
    • 二、穿牆而過:一段「向內」與「向外」並行的旅程
    • 三、日子就將自行填滿:夢想降落在生活裡
  • 第四章 作為軸心的「夢想身體」:夏宇跨界行動的再詮釋
    • 一、自光的深處同時浮現:詩與畫水乳交融
    • 二、愈混愈對:詩與歌的雜交派對
    • 三、充氣電影院:虛擬的影「像」與形「象」
  • 第五章 結論:關於沒什麼的一位專家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