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翻轉白吃的午餐:台灣從小龍年代到溫水青蛙的警示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9274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四十年台灣新刻版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傅利曼(Milton Friedman)
「市場經濟大師」傅利曼是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是在西方世界推廣「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觀念最著名的一位學者。
四十年來,高希均教授引進傅利曼「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的思維,從早期挑戰蔣經國的經濟政策,鼓勵讀者要盡自已的責任、不要事事仰賴政府,到近年來檢視民粹風潮下的「溫水青蛙」困境,深憂台灣的經濟與政治處境,發人深省。
高教授愷切陳言:
「大陸在改革開放中快速崛起,台灣在白吃午餐與內鬥討好中逐漸衰落。從一九九六年台灣直選總統以來,最大的白吃午餐受益者與製造者,就是政治人物的競選政見與選民,二者都在討好聲中模湖了判斷與是非,忘記了自己的原則與責任。」

一本全球經驗與思索之書,
是經濟學家的深思、
和平倡導者的熟慮、
教育與出版者的憂心之作;

高希均教授指出台灣四十年的種種問題,
還是在於全民「白吃午餐」的心態,
造成今日的「溫水青蛙」困境。

經濟起飛二十年後,我們也結出了民主的果實,
如何重返小龍年代的榮景,
從政府到民間,我們必須要有態度的轉變。

在這本文集中,匯聚了這些年來的觀察,挑選了五十六篇文章,從不同時間、不同層面、不同場景、不同的人物與他們的著作,簡單地說,自己的注意力聚焦於一個大哉問:
如何凝聚與時俱進的、台灣需要的現代觀念:
政黨與民主如何運作?
政府應該如何有效治理?
企業應該如何創新求變?
人民應該如何自求多福?

如果這些論述真的能感動有政治權力的人,以及握有選票的選民,那麼台灣可以東山再起,重振雄風。這可以從「四不一沒有」啟動:
 不做虛報佳音的天使。
 不做財政赤字的聖誕老人。
 不做「民粹」下的順民。
 不在全球進步列車中脫班。
 沒有開放及穩定的兩岸,就沒有安定的台灣。
──高希均
  • 卷首語 
    • 台灣白吃午餐四十年──從小龍年代到溫水青蛙的警示 高希均
    • 為高希均教授建言作一補充──台灣獨立沒有「白吃的午餐」 張作錦
  • 第一部 迷失在「白吃午餐」中
    • 01 從白吃「午餐」到白吃「盛宴」──台灣的轉型與發展會是一個悲劇性的結局?
    • 02 誰在扭曲理性的公共政策?──仍然是人性中的「白吃午餐」
    • 03 苦悶台灣出現奇蹟──多數民眾要翻轉「白吃午餐」心態
    • 04 從「白吃午餐」的美夢中覺醒
    • 05 互比台、中、港、新四地進步指標,台灣殿後──「政治正確」「白吃午餐」為共犯
    • 06 共同推動「新」獨立宣言
  • 第二部 糾結於兩岸關係與台灣民主
    • 07 新總統如何克服兩岸難題?──選「China Plus」或「China Minus」  
    • 08 兩岸一家親,台北與上海更親
    • 09 以陳總統第一年執政困境為戒
    • 10 「台灣經濟」繞不繞得過「大陸市場」?
    • 11 台灣如何在退步中自救? 
    • 12 投資軟實力,遠比買軍火更迫切──從旁觀「MAD」到追求「MAP」
    • 13 小國如何「不弱」?強國如何「不霸」?
    • 14 為什麼三位總統都做不好經濟?──都做了自己從政風格的囚犯
    • 15 兩岸經濟各奔前程──「新常態」vs.「新平庸」
    • 16 政客變君子,台灣走出政治霧霾 
    • 17 從日本「二十年失落」中找教訓
    • 18 二二八事件七十年,我有一個夢
  • 第三部 共鳴之進步觀念
    • 19 「新」台灣人──改寫台灣生命力的新劇本 
    • 20 向「平民英雄」學「核心價值」
    • 21 下一個賈伯斯在哪裡?   
    • 22 為什麼鼎泰豐能在高峰之巔? 
    • 23 年輕人要出國學習:接觸陌生,改變自己
    • 24 誰決定年輕人的前途?──答案就是「你自己」     
    • 25 「老人」的稱呼不全是「依賴者」 
    • 26 面對無處不在的「濫」,你怎麼辦?
    • 27 欣賞勝過擁有 
    • 28 企業家的二十五項自我要求
    • 29 知識共享及學以致用──在中興大學母校成立「高希均知識經濟研究室」
    • 30 馬雲在台北講話的聯想
    • 31 八張機票──與那一代的眷村子弟林全分享
  • 第四部 標竿跨時代人物
    • 32 馬英九和習近平,雙手緊握的是「和平」
    • 33 星雲之道:分享大師的一生貢獻
    • 34 孫震:「書人合一」的君子與學者
    • 35 鄭崇華:第一位「君子企業家」
    • 36 蔡長海:醫療和教育志業的巨人
    • 37 馬玉山:「誠信」是「冠德」建築的基石
    • 38 郝柏村:找回抗戰歷史真相
    • 39 蔣經國:深耕台灣
    • 40 李國鼎:一位決策者的高貴靈魂
    • 41 王作榮:台灣第一位「政策經濟學家」
    • 42 王永慶:從「大」企業家到「偉大」企業家
    • 43 吳清友:台灣第一位文創企業家
  • 第五部 共享人生難得之書
    • 44 讀一流書、做一流人──把「承諾」變成「實踐」
    • 45 《謝謝你遲到了》──如何面對加速年代的劇變?
    • 46 《鄧小平改變中國》──傅高義第四本著作的出版
    • 47 奈伊:「軟實力」的興起
    • 48 布魯克斯:《品格》永不貶值的資產
    • 49 文明:沙克斯的《文明的代價》
    • 50 革命有理,創新有功──哈默爾的《啟動革命》
    • 51 《注意力經濟》:用「注意力」做焦距
    • 52 哈佛校長的警告:為什麼大學生學習到太少?
    • 53 《樂在工作》:「樂在工作」與「優質人生」
    • 54 生之愛情.死之尊嚴──瓊瑤以生命寫下:《雪花飄落之前》
    • 55 張作錦:《誰說民主不亡國》
    • 56 王力行:《請問總統先生》
  • 附錄
    • 附錄一 做一位出色的台大人──五個自我要求與五道門檻二○○七年六月,台灣大學畢業典禮致詞全文 高希均
    • 附錄二 做一位「內外」兼顧的知識人二○一二年六月,清華大學畢業典禮致詞全文 高希均
    • 附錄三 從落後農業邁向文明社會──「中興人」要熱情投入二○一四年七月,中興大學畢業典禮致詞全文 高希均
    • 附錄四 經濟學家的人生實踐──高希均教授的觀念傳播 孫 震
    • 附錄五 以華人軟實力,深思兩岸和平──高希均教授對兩岸的貢獻 林祖嘉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