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生死學(第二版)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48920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的內容及教學,在2009年榮獲教育部優質通識教育課程,並進而經教育部評選為績優課程。
本書主要是以哲學、宗教、心理輔導、生命教育的四大向度來探討生死學的內涵,對於「生命與死亡」做出跨課程(inter-curriculums)及跨文化(cross-culture)的探討,期能讓讀者獲得全方位的生死學與生死教育理念,並進一步在反省相關的「死亡事件」中,體會「生」與「死」的意義,並激發對生命的熱愛。
  • 推薦序/鍾任琴校長
  • 生命的飛揚/紀潔芳教授
  • 第二版序
  • 第一章 生死學與生死覺醒
    • 第一節 生死學緣起
    • 第二節 生死學課程內容大綱
    • 第三節 境教設計:生死機構之參訪與生命體驗
    • 第四節 生死教育是言教、身教、境教、制教之同心圓教育
    • 第五節 生死教育是戰勝自己與克服死亡恐懼之覺醒教育
  • 第二章 生命品質與死亡尊嚴
    • 第一節 人是自由意志與業力的存有者
    • 第二節 生命是什麼?
    • 第三節 人生難得與人身難得
    • 第四節 生命的神聖品質和意義
    • 第五節 認識死亡(Death)
    • 第六節 生死事大的覺醒
    • 第七節 生命是一條自我改革的道路
  • 第三章 生命意義與改造命運
    • 第一節 生命意義的探索
    • 第二節 《了凡四訓》對生命意義與改造命運之描述
    • 第三節 《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第四節 運用《了凡四訓》在生命教育教學之經驗
  • 第四章 死亡教育與生命教育
    • 第一節 凡人皆會死
    • 第二節 死亡是人類最深層的恐懼
    • 第三節 生死教育之教學原則與課程期許
    • 第四節 聖人的生命氣象
    • 第五節 《西藏渡亡經》對死亡與臨終的描述
    • 第六節 生命本是奇蹟
  • 第五章 死亡準備與預立遺囑
    • 第一節 預立遺囑是愛的表現
    • 第二節 預立遺囑之寫作
    • 第三節 生死機構參訪報告
    • 第四節 死亡的物質準備
    • 第五節 死亡的精神準備
    • 第六節 預立遺囑的法律認知
    • 第七節 生死管理
  • 第六章 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
    • 第一節 臨終關懷的緣起
    • 第二節 認識瀕死(Dying)
    • 第三節 瀕死經驗(Dying Experience)
    • 第四節 悲傷輔導與瀕死照護
    • 第五節 安寧療護與緩和醫學
  • 第七章 宗教生死觀與宗教救渡
    • 第一節 人是宗教性動物
    • 第二節 宗教與人生的多元思考
    • 第三節 基督宗教對死亡的態度
    • 第四節 佛教對死亡的態度
    • 第五節 臺灣傳統宗教之生死觀
    • 第六節 中國民間信仰的生死觀
    • 第七節 《西藏渡亡經》所描述的生死觀
  • 第八章 現代生死學的議題
    • 第一節 青少年自殺問題與防治之道
    • 第二節 代理孕母問題與生命教育意涵
    • 第三節 安樂死與生死教育
    • 第四節 墮胎與生命的神聖性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