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承先啟後:有關1940~1970年代香港中式服裝的故事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788530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港人服裝近百年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透過十個人物的專訪,重組上世紀香港中式服裝文化與工藝的原本圖貌。

服裝必須經過將布帛剪裁、縫合才能成衣,製作工藝對服飾文化的影響至為重要。『香港中式服裝製作技藝』已於2014被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長衫及褂裙復於2018更列入代表作名錄內,正好確立此項傳統手工藝於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中式服裝昌盛的黃金歲月,回顧昔日大部份港人都是穿手造中式服裝。

過去百年港人服裝究竟有怎樣的變遷?有關款式尚可在舊相片或粵語片中尋找到蹤影,但中裝文化及工藝的歷史紀錄就難找到有系統的記載。

感謝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基金,資助以1940至1970年間香港中式服裝為主題的口述歷史項目,透過文字和相片,將過去的服裝歲月印記及社會風貌重現讀者眼前。

本書特色
此次口述歷史共十位與中裝有密切關係的人仕參與,雖然人數不多,仍足具代表性:四位裁縫中,粤籍及江浙籍分佔二位;曾經以中式服裝作日常服的人士男女各三位;如果以出生地區分則廣東及江浙各有四人,而香港出生的有兩人,所有受訪人士居港都超過六十年或以上。
整個口述歷史的訪問以錄影及錄音進行,資料整理為九篇文章,傍附的二維碼提供錄影或錄音資訊,以傳精髓。
另外再把一些難以遺忘的片段輯成「倒後鏡」,讓讀者一同回味昔日有關中式服裝和香港社會點滴。
  • 前言
  • 訪問
    • 中式服裝的的靈魂人物—裁縫師傅 殷家萬先生
    • 大師出來了—霓裳故事的幕後英雄 梁朗光先生
    • 昔日小伙子,不一樣的裁縫路 馮世和先生
    • 承傳印記—三代人的美華時裝 簡漢榮先生
    • 慈母手中線—給家人的祝福 趙麥惠琼女士
    • 心明儀美—歌唱家的旗袍樂章 費明儀女士
    • 俠女「獨一無二」的柔情旗袍造型 雪妮女士、唐佳先生
    • 台上台下—紅伶的華衣美服 陳國源先生
    • 一匹布咁長—東叔與深水埗一起走過的日子 陳如東先生
  • 倒後鏡
    • 一、 學徒
    • 二、 設備與工具
    • 三、 紐扣
    • 四、 雲紗熟綢
    • 五、 腑胵(扶翅)
    • 六、 昔日的皮袍
  • 附錄
    • 一、 中式服裝形制及工藝
    • 二、 工藝概覽
  • 筆者的話
  • 鳴謝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