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從行動到觀念:晚期現代主義藝術理論的轉型

作者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604998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波洛克是這個國家(美國)產生的最偉大的畫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1909-1994)

1956年8月10日,在紐約長島的一場車禍中,早年一文不名現在卻已家喻戶曉的44歲的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失去了生命,與他同車的兩名年輕的女子則是一死一傷。

如同波洛克撲朔迷離的死因一樣,圍繞著對波洛克藝術的批評和讚揚也是撲朔迷離:一方面,波洛克已經成為美國繪畫的代表人物,在巴黎市立美術館舉辦的「美國繪畫50年」展覽中,被視為最後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但與此同時,自1954年始,波洛克的繪畫開始亦停滯不前,甚至被《時代》(Time)調侃為「滴灑的傑克」(Jack the Dripper)……。

從波洛克談起,皮力展開了一場1950-1970年代藝術理論的梳理和研究;梳理了如客觀性、前衛、觀念、身體、媒介和行為這些理論範疇,亦對這些理論範疇的研究放在寫作、批評、爭論、展覽和社會政治運動的情境中進行研究。此書中,現代主義藝術的兩個傳統──形式主義和前衛精神──被深度頗析,沿著這個脈絡,我們可以看到「觀念性」是如何一步一步在當代藝術的各個媒介中被奉為圭臬的,並由此折射出在當代情境中對於媒介、觀念、社會意識、藝術體制等方面問題的思考。
  • 導論
    • 1950-1970 年代的歐美藝術現象特殊性
    • 作為理論研究分期的「晚期現代主義」
    • 晚期現代主義藝術理論研究的方法與特點
    • 晚期現代主義藝術理論研究的脈絡與現狀
  • 第一章 現代主義的兩個邏輯
    • 一個引論:現代主義與社會主義
    • 格林伯格的「退卻」:從社會主義到托洛斯基主義
    • 羅森伯格的堅持:行動性
    • 形式主義的權威與左翼的旁落
  • 第二章 前衛的回歸及其困境
    • 前衛的延續:情境主義與歐洲藝術實踐的精神本質
    • 日常經驗的回歸:偶發藝術與早期普普理論中的前衛源淵
    • 主體性的撤退:普普藝術理論的反形而上學特徵
    • 前衛的當下困境:前衛藝術與大眾文化、流行文化和消費社會
  • 第三章 走向「反形式」的形式理論
    • 媒介、物性和現成物:低限主義的媒介觀及其演進
    • 平面、空間與場域:低限主義的空間觀及其擴展
    • 形式革命背後的文化:熵的定律及其與後低限主義理論之間的聯繫
    • 反形式:觀念藝術的確立
  • 第四章 結論:觀念主義的誕生
    • 晚期現代主義理論之間的時間關係
    • 晚期現代主義理論之間的空間關係
    • 晚期現代主義理論轉型的共同趨勢
    • 晚期現代主義理論轉型的文化邏輯
  • 鳴謝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 中譯人名與專有詞彙對照
  • 附錄二 圖片資料出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