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近年来,住宅权已渐成我国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书采用历史考察的方法,梳理了住宅权理论的来龙去脉和其主要内容、权利属性、主体和实现的保障,说明住宅权不同于传统权利的非本质性特征。作者综合运用了住宅法、民法、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也借鉴了世界各国住宅权法律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经典案例介绍了住宅权实现的过程。
-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
三 主要观点和研究思路
-
四 研究方法
-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住宅与住宅问题
-
一 住宅及其社会意义
-
二 住宅问题与权利贫困
-
-
第二节 何为住宅权
-
一 住房权、居住权与住宅权
-
二 住宅权利束:复数形态的权利
-
-
-
第二章 住宅权的历史回溯
-
第一节 住宅权的孕育和理论准备
-
一 住宅问题在早期立法中的体现
-
二 免于匮乏的自由与住宅权:二战中的理论准备
-
-
第二节 住宅权的确立与发展
-
一 《世界人权宣言》
-
二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
三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四 专门性全球国际人权公约-对少数人住宅权的关注
-
五 其他国际法文献对住宅权的发展
-
-
-
第三章 住宅权的权利属性
-
第一节 住宅权是一种法定化的本源性权利
-
第二节 住宅权具有财产和人格权双重属性
-
第三节 住宅权具有公、私权利的双重属性
-
第四节 住宅权是兼具多重权能的整体权利
-
-
第四章 住宅权的主体
-
第一节 住宅权的权利构造解析
-
第二节 住宅权的权利主体:从个人家庭到社区
-
一 住宅权主体的普遍性及其限度:“个人”还是“公民”
-
二 住宅权权利主体的功能类型:受益与实现、自利与利他
-
三 住宅权权利主体的连带性:家庭、社区和其他连带主体
-
四 住宅权的“类主体”:居住上的弱者
-
-
第三节 住宅权的义务主体:从国家到个人
-
一 住宅权显见的义务主体:国家
-
二 住宅权隐在的义务主体:个人
-
-
-
第五章 住宅权的内容
-
第一节 住宅权内容的双层结构
-
第二节 住宅权内容的核心层:住宅保有
-
一 住宅保有概念的提出
-
二 住宅保有概念的意义脉络
-
三 实现住宅保有的基本原则
-
-
第三节 住宅权内容限定层的诸项权利
-
一 住宅安全与健康
-
二 住宅自由与隐私
-
三 住宅可负担
-
四 住宅公平
-
五 住宅发展权利
-
-
-
第六章 住宅权实现的程序保障
-
第一节 住宅权实现的信息保障
-
一 住宅信息保障的基本构造
-
二 保障和促进住宅信息获取的义务体系
-
三 中国住宅信息保障的现状及其完善
-
四 住宅信息保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
-
第二节 住宅事务的公众参与
-
一 公众参与住宅事务的理论依据
-
二 中国住宅事务公众参与制度检讨
-
三 促进中国住宅事务公众参与的建议
-
-
第三节 住宅权的可诉性与司法救济
-
一 住宅权可诉性的主要障碍
-
二 住宅权可诉性的理论基础
-
三 住宅权可诉性的国际法和国内法实践
-
四 中国住宅权可诉性现状及其完善
-
-
- 致谢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1713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