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宅兹中国:住宅权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当代实践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2011713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近年来,住宅权已渐成我国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书采用历史考察的方法,梳理了住宅权理论的来龙去脉和其主要内容、权利属性、主体和实现的保障,说明住宅权不同于传统权利的非本质性特征。作者综合运用了住宅法、民法、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也借鉴了世界各国住宅权法律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并通过经典案例介绍了住宅权实现的过程。
  •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 三 主要观点和研究思路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住宅与住宅问题
      • 一 住宅及其社会意义
      • 二 住宅问题与权利贫困
    • 第二节 何为住宅权
      • 一 住房权、居住权与住宅权
      • 二 住宅权利束:复数形态的权利
  • 第二章 住宅权的历史回溯
    • 第一节 住宅权的孕育和理论准备
      • 一 住宅问题在早期立法中的体现
      • 二 免于匮乏的自由与住宅权:二战中的理论准备
    • 第二节 住宅权的确立与发展
      • 一 《世界人权宣言》
      • 二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 三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四 专门性全球国际人权公约-对少数人住宅权的关注
      • 五 其他国际法文献对住宅权的发展
  • 第三章 住宅权的权利属性
    • 第一节 住宅权是一种法定化的本源性权利
    • 第二节 住宅权具有财产和人格权双重属性
    • 第三节 住宅权具有公、私权利的双重属性
    • 第四节 住宅权是兼具多重权能的整体权利
  • 第四章 住宅权的主体
    • 第一节 住宅权的权利构造解析
    • 第二节 住宅权的权利主体:从个人家庭到社区
      • 一 住宅权主体的普遍性及其限度:“个人”还是“公民”
      • 二 住宅权权利主体的功能类型:受益与实现、自利与利他
      • 三 住宅权权利主体的连带性:家庭、社区和其他连带主体
      • 四 住宅权的“类主体”:居住上的弱者
    • 第三节 住宅权的义务主体:从国家到个人
      • 一 住宅权显见的义务主体:国家
      • 二 住宅权隐在的义务主体:个人
  • 第五章 住宅权的内容
    • 第一节 住宅权内容的双层结构
    • 第二节 住宅权内容的核心层:住宅保有
      • 一 住宅保有概念的提出
      • 二 住宅保有概念的意义脉络
      • 三 实现住宅保有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住宅权内容限定层的诸项权利
      • 一 住宅安全与健康
      • 二 住宅自由与隐私
      • 三 住宅可负担
      • 四 住宅公平
      • 五 住宅发展权利
  • 第六章 住宅权实现的程序保障
    • 第一节 住宅权实现的信息保障
      • 一 住宅信息保障的基本构造
      • 二 保障和促进住宅信息获取的义务体系
      • 三 中国住宅信息保障的现状及其完善
      • 四 住宅信息保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二节 住宅事务的公众参与
      • 一 公众参与住宅事务的理论依据
      • 二 中国住宅事务公众参与制度检讨
      • 三 促进中国住宅事务公众参与的建议
    • 第三节 住宅权的可诉性与司法救济
      • 一 住宅权可诉性的主要障碍
      • 二 住宅权可诉性的理论基础
      • 三 住宅权可诉性的国际法和国内法实践
      • 四 中国住宅权可诉性现状及其完善
  • 致谢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