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從感覺、情感、心態、體驗等無法量化的概念入手,研究中國人在社會轉型、體制改革、經濟發展、觀念變遷的宏觀背景下如何應對全球化、現代化,如何定義個體與國家、個體與全球化的關係,如何順應潮流而又創造潮流。總體而言,社會心態雖然難以測量,但並不是毫無規律可循,同時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於社會發展,尤其是人們的權利意識、價值觀念以及現代網路技術發展催生出的嶄新的大眾輿論行為,影響著全社會的穩定。
-
第一章 中国体验: 精神嬗变的观景之窗
-
一 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 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
-
二 中国人价值观与社会心态的嬗变轨迹
-
三 边际人: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群像
-
四 中国体验的独特意义与普适价值
-
五 理解变迁, 或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
-
-
第二章 传统中国人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
-
一 传统中国人的日常伦理生活与意义世界
-
二 从臣民心理到国民意识: 历史转型中的身份认同
-
三 从黜奢崇俭到消费实践: 社会变迁中的生活方式
-
四 传统与现代性: 中国人价值观的现代转换
-
-
第三章 中国人价值观的当代变迁
-
一 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变迁与当代转型
-
二 西方价值观念的流行、冲突与本土适应
-
三 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变化
-
四 多元与小众: 主流价值观念的分化
-
五 凝聚, 或形成一个新的价值共识
-
-
第四章 中国人的幸福感
-
一 解读幸福的维度: 个体、社会与变迁
-
二 从苦中作乐到物质追求: 第一次嬗变
-
三 从个体感受到指标量化: 第二次嬗变
-
四 “话语” 与“失语”: 当代幸福感与幸福观
-
五 幸福体验三十年: 解读改革开放的一种视角
-
-
第五章 转型中的消费行为、观念变迁与社会体验
-
一 消费主义形成的动力机制
-
二 消费观念: 演进·迭代·反哺
-
三 消费行为: 符码化·全球化·两栖化
-
四 消费体验: 动力·位置·重塑
-
五 共生: 一种新的消费文化的崛起
-
-
第六章 情感与人际关系的新趋势
-
一 从激情到利益: 集体情感基调的转变
-
二 从嫉妒到怨恨: 社会情绪氛围的转变
-
三 从“单相思” 到“一夜情”: 亲密关系的转型
-
四 “加为好友”, 抑或“一起孤独”?
-
五 无情抑或有爱? 个体化的趋势与社会性的重构
-
-
第七章 信任: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
-
一 何为信任, 信任何为?
-
二 作为中国问题的信任危机
-
三 信任的转向: 从“亲而信” 到“利相关”
-
四 通过信任重建社会
-
-
第八章 从有线广播到移动终端: 传播心理的嬗变
-
一 媒介变迁与中国人现代性的增长
-
二 互联网的兴盛: 阅听人是如何卷入的
-
三 网络依赖与人际疏离
-
四 网络群体性事件: 民意宣泄与社会监督
-
五 媒介共享, 或“中国梦” 的塑造
-
-
第九章 代际关系的再变动
-
一 从革命“接班人” 到家庭“小皇帝”
-
二 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 代际变动的双重视角
-
三 望子成龙与“孝而不顺”: 两代人的“推手”
-
四 从“代沟” 到“代差”: 借道“文化反哺”
-
五 理解与尊重, 或成代际关系发展新走向
-
-
第十章 情爱的嬗变
-
一 婚姻自由: 女性解放和“政治第一”
-
二 赋权爱情: 从《庐山恋》到《一个冬天的童话》
-
三 择偶观的变迁: “高富帅” 和“白富美”
-
四 爱情的变奏: 都市“剩女” 和乡村“剩男”
-
-
第十一章 压抑与放纵: 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
-
一 中国人的传统性爱观念
-
二 浪漫之爱: 20 世纪80 年代性爱观念的启蒙
-
三 市场逻辑的介入: 性观念的商品化
-
四 传播媒介与性观念话语的变迁
-
-
第十二章 阶级意识的消弭与重生
-
一 亲不亲, 阶级分: 政治想象中的阶级营垒
-
二 “先富” 与“仇富”: 阶层差别的拉大与阶级意识的重生
-
三 底层社会的固化与草根阶层攀升的“天花板”
-
四 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沉沦: 中产阶层的焦虑与疲惫
-
-
第十三章 集体行动的逻辑
-
一 集体主义时代的集体行动
-
二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和去政治化
-
三 个体化时代的大众行为: 时尚、谣言与恐慌
-
四 个体化时代的集体抗争: “群体性事件”
-
-
第十四章 公民意识与社会参与感
-
一 从人民到公民: 无意识的建构
-
二 公民视角下的社会参与嬗变
-
三 参与式治理: 公民意识孕育的路径依赖
-
四 公民意识与乡村治理
-
五 公民意识与人的现代化
-
-
第十五章 面向未来, 或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塑
-
一 中国体验: 现实抑或虚幻?
-
二 从只此一地到只此一次: 中国体验的独特意义
-
三 中国人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化的新趋势
-
四 走向, 或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塑
-
- 参考文献
- 汉英人名对照
- 后 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0286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