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
以方藥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飲食調攝於未病。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古人提出了一系列養生原則和中草藥養生方法,如飲食養生強調食養、食節、食忌、食禁等,藥物保健注意藥養、藥治、藥忌、藥禁,「藥食同源、藥食同功」理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寶庫和智慧源泉。
中醫藥養生繼承了傳統中醫學的理論和古代哲學思想的精華,以「天人相應」和「形神合一」的整體觀為出發點,主張「正氣為本」,提倡「預防為主」,要求人們用持之以恆的精神,自覺地、正確地運用養生保健的知識和方法,通過自養自療,提高身體素質和抗衰防病的能力,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本書傳承國醫大師顏正華教授長壽心得和用藥經驗,將千年中醫藥智慧融鑄成七大功法,期使讀者能在一本書中得到完整的科學化養生保健知識。
【本書特色】
專業──本書作者翟華強(先後伺診於國醫大師顏正華、金世元及王永炎院士,現為金世元名老中醫工作室負責人)、賴南沙(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學院,長期從事衛生事業管理,現任北京中醫藥養生保健協會常務副會長)、王燕平(長期從事中醫養生保健研究和培訓及中醫藥文化傳承等工作,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長期研究中醫藥養生,且本書承蒙國醫大師顏正華老師指導,國醫大師金世元老師主審定稿,堪稱近年中醫藥養生專著的傑作。
詳細──本書傳承國醫大師顏正華老師的長壽心得和用藥及養生經驗,普及和傳播中藥養生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全書包括七部分主體內容:第一功「重基礎首明概念」;第二功「應天時四季養生」;第三功「善辨證因人養生」;第四功「明禁忌合理進補」(養生理論基礎篇);第五功「識飲片藥食進補」;第六功「懂成藥合理補虛」;第七功「蔬果日常養生食」(實踐篇)。
實用──本書旨在普及和傳播中藥養生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除詳細介紹42味補益中草藥,還參照顏老臨床經驗和古今醫案整理出32種補虛中成藥,並記載50種食蔬,強調藥膳應用和使用注意事項及藥食兩用的應用,讀者可輕鬆閱讀,合理使用。
以方藥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飲食調攝於未病。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古人提出了一系列養生原則和中草藥養生方法,如飲食養生強調食養、食節、食忌、食禁等,藥物保健注意藥養、藥治、藥忌、藥禁,「藥食同源、藥食同功」理論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寶庫和智慧源泉。
中醫藥養生繼承了傳統中醫學的理論和古代哲學思想的精華,以「天人相應」和「形神合一」的整體觀為出發點,主張「正氣為本」,提倡「預防為主」,要求人們用持之以恆的精神,自覺地、正確地運用養生保健的知識和方法,通過自養自療,提高身體素質和抗衰防病的能力,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本書傳承國醫大師顏正華教授長壽心得和用藥經驗,將千年中醫藥智慧融鑄成七大功法,期使讀者能在一本書中得到完整的科學化養生保健知識。
【本書特色】
專業──本書作者翟華強(先後伺診於國醫大師顏正華、金世元及王永炎院士,現為金世元名老中醫工作室負責人)、賴南沙(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學院,長期從事衛生事業管理,現任北京中醫藥養生保健協會常務副會長)、王燕平(長期從事中醫養生保健研究和培訓及中醫藥文化傳承等工作,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長期研究中醫藥養生,且本書承蒙國醫大師顏正華老師指導,國醫大師金世元老師主審定稿,堪稱近年中醫藥養生專著的傑作。
詳細──本書傳承國醫大師顏正華老師的長壽心得和用藥及養生經驗,普及和傳播中藥養生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全書包括七部分主體內容:第一功「重基礎首明概念」;第二功「應天時四季養生」;第三功「善辨證因人養生」;第四功「明禁忌合理進補」(養生理論基礎篇);第五功「識飲片藥食進補」;第六功「懂成藥合理補虛」;第七功「蔬果日常養生食」(實踐篇)。
實用──本書旨在普及和傳播中藥養生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除詳細介紹42味補益中草藥,還參照顏老臨床經驗和古今醫案整理出32種補虛中成藥,並記載50種食蔬,強調藥膳應用和使用注意事項及藥食兩用的應用,讀者可輕鬆閱讀,合理使用。
▌翟華強
博士後、教授、主任醫師。繼承名老中醫藥專家的寶貴經驗,先後伺診於國醫大師顏正華、金世元及王永炎院士,現為金世元名老中醫工作室(北京中醫藥大學分部)負責人。曾獲得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二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兼任中國中醫藥資訊研究會中藥調配與監測分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調劑與合理用藥分會副秘書長、北京中醫藥養生保健協會秘書長。著有《國醫大師顏正華臨床用藥集萃》、《國醫大師金世元中藥調劑學講稿》、《中藥學筆記》、《中醫藥養生彩色圖譜》等書籍。
▌賴南沙
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學院,長期從事衛生事業管理。2009年,參與設計了北京市東城區「一園多點,三大平臺」,「七位一體」的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方案,成功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成為全國首批「試驗區」之一,並在皇家地壇公園,建成了全國第一個「中醫藥養生文化園」。著有《北京市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現狀調研》等書。現任北京中醫藥養生保健協會常務副會長。
▌王燕平
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大學本科學歷,研究員。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常務理事,中國標準化協會中醫藥標準化分會副秘書長,中國醫促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委員會秘書長。長期從事中醫養生保健的研究和培訓以及中醫藥文化傳承、中醫藥標準化等工作,在中醫自然療法、中醫慢病干預、中醫健康培訓、中醫藥文化傳播等領域做出積極的貢獻。
- 前言
-
第一功 重基礎首明概念
-
第一節 什麼叫中醫藥養生?
-
1. 如何通過傳統中醫理論認識生命?
-
2. 什麼叫天年?
-
3. 怎樣看待衰老?
-
4. 健康人的生理特徵有哪些?
-
-
第二節 中醫藥養生具有什麼特點?
-
1. 天人相應是基礎
-
2. 形神合一宜共養
-
3. 動靜互涵互依存
-
4. 正氣為本固護精
-
-
第三節 怎樣進行中醫藥養生?
-
1. 協調臟腑,以平為期
-
2. 暢通經絡,調息養氣
-
3. 清靜養神,節欲保精
-
4. 綜合調養,持之以恆
-
-
-
第二功 應天時四季養生
-
第一節 因時養生
-
1.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
2. 春捂秋凍,慎避虛邪
-
-
第二節 春季養生
-
1. 精神調養
-
2. 起居調養
-
3. 飲食調養
-
4. 運動調養
-
5. 防病保健
-
-
第三節 夏季養生
-
1. 精神調養
-
2. 起居調養
-
3. 飲食調養
-
4. 運動調養
-
5. 防病保健
-
-
第四節 秋季養生
-
1. 精神調養
-
2. 起居調養
-
3. 飲食調養
-
4. 運動調養
-
5. 防病保健
-
-
第五節 冬季養生
-
1. 精神調養
-
2. 起居調養
-
3. 飲食調養
-
4. 運動調養
-
5. 防病保健
-
-
-
第三功 善辨症因人養生
-
第一節 體力勞動者怎樣養生?
-
1. 合理的膳食
-
2. 合宜的運動
-
3. 科學工作與休息
-
-
第二節 腦力勞動者怎樣養生?
-
1. 科學工作法
-
2. 營養藥物補腦法
-
3. 運動按摩保健法
-
4. 節欲健腦法
-
-
第三節 老年人如何養生?
-
1. 生理和心理特點
-
2. 養生指導
-
-
第四節 婦女如何養生?
-
1. 生理和心理特點
-
2. 養生指導
-
-
-
第四功 明禁忌合理進補
-
第一節 不盲目進補
-
第二節 補藥勿過偏
-
第三節 用藥宜緩圖其功
-
-
第五功 識飲片藥食進補
-
第一節 補氣藥
-
百草之王首選人參
-
補益脾胃黨參尤良
-
西洋參補益不上火
-
太子參補小兒脾肺
-
山藥平和補脾肺腎
-
白朮性柔善守安胎
-
黃芪力強補藥之長
-
大棗氣血雙補性緩
-
蜂蜜和緩潤燥解毒
-
甘草國老調和百藥
-
白扁豆善化內外濕
-
-
第二節 補血藥
-
補血活血當歸第一
-
白芍性柔養血調經
-
阿膠補血止血養陰
-
何首烏補腎能烏髮
-
龍眼肉柔韌寧心脾
-
-
第三節 補陰藥
-
陰血並補熟地力強
-
黃精性平養脾肺腎
-
滋腎益肝女貞靈驗
-
潤肺清心百合安神
-
清潤並重天冬滋腎
-
清養結合麥冬安神
-
桑椹補陰血潤腸道
-
墨旱蓮滋腎防髮白
-
沙參養肺胃分南北
-
石斛補胃陰有金釵
-
玉竹清養肺胃潤燥
-
鱉甲益腎健骨潛陽
-
龜甲益腎補心養血
-
黑芝麻補精潤腸道
-
-
第四節 補陽藥
-
補腎壯陽鹿茸效驗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
-
巴戟天祛風濕助陽
-
狗脊補肝腎強腰膝
-
骨碎補補腎療外傷
-
胡蘆巴溫腎祛寒濕
-
沙漠人參推肉蓯蓉
-
仙茅壯陽力猛有毒
-
沙苑子固肝腎明目
-
淫羊藿壯陽強筋骨
-
益智仁溫脾縮尿涎
-
-
-
第六功 懂成藥合理補虛
-
第一節 補氣劑
-
四君子丸──益氣健脾基礎方
-
香砂六君丸──益氣健脾兼行氣
-
補中益氣丸──益氣健脾能升陽
-
參苓白朮散──益氣健脾兼祛濕
-
參芪片──益氣健脾力量強
-
刺五加片──益氣健脾兼安神
-
黃芪顆粒──益氣健脾還補肺
-
-
第二節 補血劑
-
四物合劑──養血活血基礎方
-
當歸補血口服液──補氣生血代表方
-
歸脾丸──氣血雙補安心脾
-
複方阿膠漿──補氣養血力量強
-
維血寧顆粒──補血還能涼止血
-
養血飲口服液──補氣養血常用方
-
-
第三節 補陰劑
-
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第一方
-
左歸丸──真陰不足常用方
-
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加知柏
-
麥味地黃丸──六味地黃加麥味
-
-
第四節 補陽劑
-
桂附地黃丸──六味地黃加桂附
-
濟生腎氣丸──桂附地黃加牛車
-
右歸丸──真陽不足代表方
-
四神丸──五更溏瀉代表方
-
-
-
第七功 食蔬果日常養生
-
芫荽(氣香透疹,開胃醒脾)
-
柿子(清熱潤肺,生津解毒)
-
芹菜(清腸利便,平肝除煩)
-
番茄(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
香蕉(清熱潤肺,滑腸解毒)
-
蘋果(益胃生津,除煩醒酒)
-
梨(清肺化痰,生津止渴)
-
甘蔗(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
石榴(生津止渴,澀腸止血)
-
桃(生津潤腸,活血消積)
-
杏(潤肺定喘,潤腸通便)
-
李(清熱生津,消積通便)
-
蓮子(養心安神,益腎固精)
-
橙(生津止渴,開胃下氣)
-
柑(清熱生津,醒酒利尿)
-
柚(止咳平喘,清熱化痰)
-
菠菜(養血補虛,潤腸通便)
-
茼蒿(調和脾胃,養血清心)
-
番薯(補中和血,潤腸通便)
-
胡蘿蔔(健脾除疳,利膈寬腸)
-
海參(補腎益精,養血潤燥)
-
白果(斂肺定喘,止帶縮尿)
-
白木耳(養陰潤肺,潤腸通便)
-
蓮藕(涼血活血,補脾開胃)
-
海帶(軟堅散結,消痰利水)
-
海藻(軟堅散結,宣肺化痰)
-
綠豆(清熱解毒,利尿消暑)
-
赤豆(健脾利濕,清熱解毒)
-
薏苡仁(健脾滲濕,通利二便)
-
冬瓜(利尿消腫,清熱解暑)
-
莧菜(涼血止血,利濕止痢)
-
葡萄(開胃健脾,滲利小便)
-
荔枝(養血健脾,行氣消腫)
-
辣椒(溫中散寒,下氣消食)
-
生薑(發汗解表,溫中止嘔)
-
栗子(益氣健脾,補腎強筋)
-
核桃(補腎溫肺,潤腸通便)
-
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
-
竹筍(開胃健脾,寬胸利膈)
-
山楂(消積化滯,活血化瘀)
-
大蒜(溫中行滯,解毒殺蟲)
-
香菇(補氣健脾,和胃益腎)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