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 App
0人評分過此書

「海運興國」與「航運救國」:日本對華之航運競爭(1914-1945)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252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日輪船航運業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的競爭與勢力消長,關係錯綜複雜。本書分析1914-1945年間兩國航運業在中國沿海與內河水域的發展,為20世紀前半中日政治性衝突提出經濟性的解釋。日本在華航運經營,曾因國家補助及一次大戰景氣有長足發展,但中國輪船航運業在北伐結束後急起直追,則讓日本航運勢力一度面臨挑戰。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中國佔領區資源對維繫日本戰時經濟的重要性,日本政府逐步強化航運業統制,並以政治、軍事力量驅逐中國及在華經營的英、美等第三國航運勢力。惟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盟軍對中國沿海及內河水域實施空中轟炸,斷絕煤鐵等資源船運回日管道,成為日本戰時經濟崩潰要因之一,30年的中日航運競爭也因此以兩敗俱傷作收。

臺北市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經濟史、臺灣近代經濟史、東亞海洋史。現任中國湖南吉首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特聘教授、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客員研究員、東京都立產業技術高等專門學校非常勤講師等職。近期發表論文:〈資源運輸與佔領區航運壟斷體制──以中日戰爭前期東亞海運株式會社的成立與經營為中心(1937-194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2期〔2013年12月〕)、〈台??小豆需給?通商政策〉(《中?研究月報》68卷6期〔2014年6月〕)(日文)、〈對日求償「順豐」「新太平」兩輪強徵案的歷史考察〉(《抗日戰爭研究》2016年第1期等。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