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在英國牛津大學的Bodleian圖書館裡,收藏一幅東亞古地圖,被遺忘了數百年,直到2008年才被「重新發現」,在國際學界頗受關注,此即本書討論的Selden Map。全圖長約1.5公尺,寬1公尺,內容渉及明朝中國、日本、臺灣以及現今的東南亞各地。全圖有著中國傳統地圖的華麗風格,也有西方地圖對準確性的重視。本書系统性地分析全圖各個局部的描繪與知識來源,指出繪者應是菲律賓群島的唐人,全圖繪製於1610年代,呈現十七世紀唐人眼中的世界圖像,而這種圖像是十六世紀以來東亞海域各種勢力互動、交流下的產物。
-
第一章 緒論
-
一、閱讀的違和感:美麗與準確並存
-
二、研究史:解謎與猜謎
-
三、圖的分析與章節安排
-
四、關鍵詞:「東西洋唐人」與「世界景象」
-
-
第二章 大明圖形的分析:王朝視野的「華」與「夷」
-
一、「華」的敘事:大明兩京十三省
-
二、「夷」的敘事:邊區與域外
-
三、小結
-
-
第三章 大明圖形的知識來源:兼論地圖繪製年代
-
一、晚明福建出版的日用類書
-
二、日用類書之圖及其相關地圖
-
三、日用類書的類型化分析
-
四、日用類書的演變及其與本圖的關係
-
五、沿襲與修改:《博考全編》之圖與本圖比較
-
六、小結
-
-
第四章 朝鮮的描繪及其知識來源:大明圖籍的影響
-
一、朝鮮與日本圖籍的類型與風格
-
二、大明圖籍的類型與風格
-
三、歐洲圖籍的類型與風格
-
四、小結
-
-
第五章 日本的描繪及其知識來源:葡萄牙海圖的影響
-
一、日本與朝鮮圖籍的類型
-
二、大明圖籍的類型
-
三、歐洲圖籍的類型
-
四、小結
-
-
第六章 日本的地名與航路分析:唐人的視角
-
一、本州的地名描述
-
二、九州的地名描述
-
三、地名的知識來源
-
四、針路的描寫
-
五、小結
-
-
第七章 臺灣與琉球的描繪及其知識來源:兼論北港與加里林的位置與地緣意涵
-
一、新舊知識並存:東亞圖籍的描繪
-
二、貿易與航路:歐洲圖籍的描繪
-
三、概念化的琉球國及其航路
-
四、臺灣西岸航路結點:北港
-
五、直航臺灣西北海岸的指標:加里林
-
六、小結
-
-
第八章 東南亞圖形的分析:兼論全圖的圖形構成
-
一、東南亞的描繪
-
二、大明圖籍的描繪
-
三、歐洲圖籍的描繪
-
四、準確性與新技術的關聯?
-
五、Selden Map圖形來源的推論
-
六、小結
-
-
第九章 南海島嶼的描繪及其知識來源
-
一、南澳氣的名稱與地形
-
二、呂宋島與廣州灣之間的航路
-
三、Pracel圖形的演變
-
四、長沙、石塘的指涉與知識來源
-
五、玳瑁洲與東董、西董
-
六、小結
-
-
第十章 西洋針路的港市與航路(一):中南半島與馬來半島
-
一、中國沿岸航路與啟航港爭議
-
二、越南沿岸港市
-
三、越南海域航路
-
四、中南半島南、西側港市
-
五、中南半島南、西側航路
-
六、馬來半島港市
-
七、馬來半島航路
-
八、小結
-
-
第十一章 西洋針路的港市與航路(二):蘇門答臘、爪哇-班達海域
-
一、蘇門答臘與印度洋港市
-
二、蘇門答臘與印度洋航路
-
三、爪哇-班達海域南側港市
-
四、爪哇-班達海域南側航路
-
五、爪哇-班達海域北側港市
-
六、爪哇-班達海域北側航路
-
七、小結
-
-
第十二章 東洋針路的港市與航路
-
一、西班牙的港市
-
二、穆斯林的港市
-
三、閩粵至馬尼拉航路
-
四、馬尼拉至各港航路
-
五、小結
-
-
第十三章 繪者與西班牙的影響
-
一、 唐人社會裡的「化人」
-
二、地理描繪裡的西班牙因素
-
三、「黄哇黎番」與「呵難黎番」的語音來源
-
四、繪者的經歷:東洋針路裡的唐人
-
五、小結
-
-
第十四章 結論:唐人的世界景象
-
一、東亞知識的交流與整合
-
二、唐人生活的世界
-
- 附錄一 Selden Map相關論著目錄
- 附錄二 Selden Map研究回顧
- 附錄三 本書各章發表狀況
- 附錄四 晚明福建日用類書目錄
- 引用書目
- 後記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6267002/83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