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的一百五十餘篇文章分為五個章節,記錄了習近平執政後第一個五年中國政府在外交上作出的包括“一帶一路”倡議、“海洋強國戰略”和“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等頂層設計對新時代中國外交產生的影響。同時,通過分析中美關係、東北亞安全以及南海問題等區域熱點問題為讀者呈現出習近平時代中國外交政策的新思維和新特點。
本書在幾重意義上堪稱別致……雖然書的命題是“中國外交觀察”, 但實際上它所觀察的遠超過僅對中國一己的“外交”。它的論評常常深入涉及美國、東南亞、日本、俄國、西歐等國的外交方向,以及它們對中國的政策與舉動……本書更難得的是,它在分析習近平領導之下的大國外交之餘,還對中國在未來國際領導地位上可能與應走的方向埋下極富睿智的伏筆。
本書在幾重意義上堪稱別致……雖然書的命題是“中國外交觀察”, 但實際上它所觀察的遠超過僅對中國一己的“外交”。它的論評常常深入涉及美國、東南亞、日本、俄國、西歐等國的外交方向,以及它們對中國的政策與舉動……本書更難得的是,它在分析習近平領導之下的大國外交之餘,還對中國在未來國際領導地位上可能與應走的方向埋下極富睿智的伏筆。
現就職於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任專職研究員、國際法研究專案主任。他於2014年從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院取得政治學博士,此前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獲得比較政治碩士、紐約大學國際關係碩士以及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學士。他的研究方向及興趣為國際公法、區域安全(亞洲)、中美關係和南海問題。
- 自序
-
第一章 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
-
◆第一节 中国外交“新常态”
-
一.中国需要国家外交大战略吗?
-
二.当前中国外交概念的“百花齐放”
-
三.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涉海问题和“一带一路”
-
四.也谈“国家安全委员会”
-
五.和平崛起下中国军队有机会“亮剑”吗?
-
六.中国的硬实力,美国的软实力
-
七.中国人或许比美国人热爱和平
-
八.周边国家蠢蠢欲动,中国还能“和平崛起”吗?
-
九.中美关系理念的较量:“美国第一”vs.“中美合作共赢”
-
十.中国外交被迫进入“远交近攻”时期
-
十一.两岸“外交休兵”终止 蔡政府外交堪忧
-
十二.“淡化国别,议题导向”将成中国外交新常态
-
十三.未来中国的外交格局
-
十四.从“两会”看中国外交的重点
-
十五.“习特会”后的中美俄三边关系新动向
-
十六.习近平提“两个引导”,释放治国新信号
-
-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
-
一.“一带一路”战略:2016 年中国外交的核心
-
二.“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时代困难
-
三.“一带一路”战略能为小国带来什么?
-
四.“一带一路”战略为何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
-
五.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
六.“一带一路”中的政治风险
-
七.习近平首秀“达沃斯”,中美开始影响力竞争
-
八.习近平两场演讲 显改造世界之决心
-
九.“一带一路”倡议与中美战略博弈
-
十.推动“一带一路”为习近平执政承前启后
-
-
-
第二章 建设海洋强国与南海争端
-
◆第一节 海权视角下的南海政策
-
一.中国应在战略上超越南海,在战术上走出南海
-
二.中国的外交“模式”与南海问题的解决
-
三.南海问题上“谁是我们的敌人”?
-
四.对 2015 年中国南海形势的几点研判
-
五.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势维权”结束了吗?
-
六.“981 事件”后中国外交的强势
-
七.中国南海外交破局亦需“另辟蹊径”
-
八.岛礁建设 vs.自由航行行动
-
九.应对南海问题,需要“另起炉灶”吗?
-
十.当前中国应对南海问题的四个外部压力
-
十一.南海问题,对错之争还是话语权之争?
-
十二.南海问题:对亚洲太大,对世界太小
-
十三.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不可避免吗?
-
十四.南海问题给中国外交一次“睁眼看世界”的机遇
-
十五.加强在印度洋的存在 战略上超越南海
-
十六.主动出击,破解南海上美日澳三国“联手”之困境
-
十七.“恩威并施”或成中国南海政策的“新常态”
-
-
◆第二节 经略南海:岛礁建设与南海仲裁案
-
一.岛礁建设与南海维权
-
二.修建人工岛礁,促使南海“共同开发”
-
三.中国公开宣布完成南海“造岛”工程的背后
-
四.中国南沙岛礁建设的国际法依据是什么?
-
五.中国如何失去了南沙岛礁的控制权?
-
六.消失的国度、南海仲裁案与人工岛礁
-
七.中方“温和”应对南海仲裁案裁决的考量
-
八.中国需打赢南海问题的“法律仗”
-
九.反制南海仲裁案 国内可提起司法诉讼
-
十.如何让中菲南海仲裁案真正“翻页”?
-
-
-
第三章 中美大国关系:合作还是冲突?
-
◆第一节 中美南海博弈
-
一.美国为何选择在南海对中国“亮剑”?
-
二.中美南海博弈:“肌肉”的碰撞,还是“头脑”的比拼?
-
三.南海问题上,中国是美国的“假想敌”吗?
-
四.应对中国,美国在南海忙拾“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
五.美国对中国南海建岛无可奈何吗?
-
六.美海军“进入12 海里”会开启中美南海对抗模式吗?
-
七.美国眼中的南海岛礁价值
-
八.美国为何炒作南海“岛礁军事化”问题?
-
九.美海军巡航“常态化”后的南海局势新动向
-
十.日越美南海“战略三角”意在中国
-
十一.当“南海问题”成为美大选博弈工具时
-
十二.中美从“台海危机”到“南海危机”?
-
十三.外长访美或意在向美“摊牌”
-
十四.中美能在南海管控风险吗?
-
十五.中美需共同努力在南海问题上“破局”
-
十六.中美在东盟峰会上演“影响力平衡”
-
十七.南海对峙:“中国舞剑,意在美国”
-
十八.南海争端:中国建岛,美国建盟
-
十九.南海问题,未来中国或对美保持“强硬”
-
二十.南海问题上的“去美国化”可能吗?
-
廿一.“后岛礁建设”时期中美两国南海博弈预判
-
廿二.“南海仲裁案”后的中美南海博弈
-
廿三.美国暂停巡航南海 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
廿四.中美迈入南海问题上的零和博弈
-
廿五.特朗普当选,美“亚太再平衡”战略添变数
-
廿六.特朗普上台,中美关系再现新挑战
-
廿七.特朗普的中美关系“新常态”
-
廿八.南海问题或成中美关系“试金石”
-
廿九.特朗普上台 中美南海争端恐加剧
-
三十.中美元首首次会晤的几大看点
-
卅一.特朗普政府试水南海或引发变局
-
-
◆第二节 美国视角下的中国崛起
-
一.习近平访美:做朋友是两国唯一正确选择
-
二.台湾,再见?
-
三.美国国情咨文中的中国
-
四.从奥巴马最后的《国情咨文》看中美关系
-
五.两组矛盾制约中美关系顺利发展
-
六.中美分歧同样存于民间
-
七.美国为何对华抡起国际法“大棒”?
-
八.美国政界里的“亲华”派
-
九.中美高官私交不深或加深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
-
十.“中国通”一定对中美关系有利吗?
-
十一.中国从美国的“战略失误”中可以学到什么?
-
十二.中国崛起注定会和美国冲突吗?
-
十三.奥巴马提中国“搭便车论”的背后
-
十四.从美方指责中国“窃取”商业情报看美国的不自信
-
十五.未来中国人也许会怀念奥巴马总统
-
十六.未来中国能与美国在亚太地区和平共处吗?
-
十七.美国能接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吗?
-
十八.美方对“新型大国关系”不明确表态有玄机
-
十九.美国将如何应对中俄战略伙伴?
-
二十.菲律宾“弃美”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
廿一.朝核谈判若重启 特朗普先失一局
-
廿二.特朗普的亚太战略面临抉择
-
廿三.今天的美国为什么还有“冷战思维”
-
-
-
第四章 周边外交:睦邻友好还是突出重围?
-
◆第一节 东北亚的安全竞争与博弈
-
一.安倍眼中的中国是绝望,美国是希望
-
二.满足的安倍,孤独的金正恩
-
三.APEC 峰会上中日首脑有可能举行会谈吗?
-
四.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恐难以避免
-
五.安倍为何缺席北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活动?
-
六.日本政府会否定“东京审判”吗?
-
七.印尼高铁项目背后的中日两国战略竞争
-
八.中日若对抗,西方国家会站在哪边?
-
九.中日钓鱼岛冲突会升级吗?
-
十.中日在钓鱼岛“擦枪走火”的后果
-
十一.日本不应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
-
十二.日本对华战略的尴尬与无奈
-
十三.志愿军遗骸归国背后的中韩关系
-
十四.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中国不应感到意外
-
十五.中国可从容应对朝鲜半岛的动荡
-
十六.朝鲜半岛再成热点 中国机遇大于挑战
-
十七.中国视角下的“乌克兰危机”
-
十八.中国可以从俄罗斯困局中学到什么?
-
十九.“北京-莫斯科-柏林”欧亚外交铁三角?
-
二十.俄罗斯经济寒冬对中国的影响
-
廿一.卢布贬值后普京将何去何从
-
廿二.俄罗斯“东进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
廿三.中俄双边合作难掩战略尴尬
-
-
◆第二节 中国-东盟关系中的南海因素
-
一.“南海仲裁案”,菲律宾赢了会怎样?
-
二.菲律宾新总统上任后中菲关系的转机
-
三.菲律宾与美“交恶” 中菲关系渐入佳境
-
四.越南会在南海问题上动武吗?
-
五.美不希望越南成为南海上的“麻烦制造者”
-
六.越南是中国在南海上最复杂的“对手”
-
七.中国-东盟海洋合作新动向
-
八.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不宜“玩火”
-
九.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可以信赖东盟吗?
-
十.南海声索国或已失去和中国谈判的最好时机
-
十一.中国-东盟如何重建政治共识
-
-
-
第五章 变化中的国际秩序与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
一.新的国际秩序是大国间的“政治游戏”吗?
-
二.国际事务中的“国家集团”
-
三.国际关系里的“以小欺大”
-
四.国际关系里“远亲不如近邻”吗?
-
五.失衡的世界,失衡的亚洲
-
六.国际关系同样需要一场新的思想“变革”
-
七.中国军费增长为什么总会被热炒?
-
八.官媒为何要去评论西方学者的“中国崩溃论”?
-
九.世界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
十.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之后
-
十一.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吗?
-
十二.习近平拉美之行是在给美国之“敌国”打气?
-
十三.中印是竞争对手吗?
-
十四.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之后的思考
-
十五.美政策不稳 中欧合作赢得“战略机遇”
-
- 后记 中国崛起后的世界秩序
- 出版地 : 新加坡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