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胡風與舒蕪原本情誼深厚,對於繼承五四傳統和魯迅精神的胡風,舒蕪向來十分仰慕。但隨著毛澤東一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共文藝思想改造席捲而來。固執的胡風誓死捍衛其文藝思想,相反地,舒蕪卻成了時代的追隨者,並使盡手段責難胡風。兩人反目成仇,多次筆戰攻防,最後甚至演變成「胡風反革命集團案」。
胡風反革命集團案是1949年中共建國後第一次文藝政治化事件。經過大規模的政治整肅,胡風及無數人因此入獄,開啟了之後多次文藝批判運動之先例。
本書具體而微地分析了胡風與舒蕪在1952至1955年之間的「攻守往來」,在這三年內,有舒蕪發難,有胡風不可告人的報復。最後我們看到的是,在那樣特殊的年代,沒有誰比誰更崇高,只有永結冤仇的兩人。
本書特色
本書具體而微地分析了胡風反革命集團案前因後果,並將胡風與舒蕪犀利地思想攻防完整的呈現。
胡風反革命集團案是1949年中共建國後第一次文藝政治化事件。經過大規模的政治整肅,胡風及無數人因此入獄,開啟了之後多次文藝批判運動之先例。
本書具體而微地分析了胡風與舒蕪在1952至1955年之間的「攻守往來」,在這三年內,有舒蕪發難,有胡風不可告人的報復。最後我們看到的是,在那樣特殊的年代,沒有誰比誰更崇高,只有永結冤仇的兩人。
本書特色
本書具體而微地分析了胡風反革命集團案前因後果,並將胡風與舒蕪犀利地思想攻防完整的呈現。
1970年9月出生。中國編輯學會會員、上海市辭書學會會員。發表論文〈沈從文與「紅黑」〉、〈俞平伯《冬夜》試析〉等百餘篇,出版專著多部。多年來主要沉迷於收集和整理20世紀人文史料,作為圖書編輯,出版方向也大抵如是,近年來出版有《夏衍回憶錄》、《胡風和舒蕪往來書信》、《阿?致胡風書信》等等。
- 序
-
上篇:1952年,都在主動進步
-
第一章 一篇引起胡喬木重視的文章
-
胡風與舒蕪:氣質迥異的兩個人
-
建國後,胡風只有短暫的快樂
-
短暫休戰後又拿起了戰鬥的武器
-
舒蕪一心改造,想徹底自新
-
在知識分子改造活動中
-
舒蕪思想揚棄
-
-
第二章 針對舒蕪的報復在悄然進行
-
舒蕪檢討文章被看重的深層原因
-
一篇社論曾讓胡風非常欣喜
-
對舒蕪文章的強烈反應
-
為什麼要點到路翎和呂熒
-
準備材料揭發舒蕪
-
重新審視舒蕪的檢討
-
-
第三章 進步的腳步並沒有停止
-
約稿導致又一次出手
-
鬧心的事接二連三
-
四次胡風文藝思想座談會
-
座談會的久遠影響
-
-
-
中篇:1953-1954年,胡風鋌而走險
-
第四章 進京後各奔東西
-
座談會後胡風文藝思想公開被批
-
編委胡風,編輯舒蕪
-
二次文代會上的胡風
-
舒蕪似乎遠離了是非
-
-
第五章 胡風沒有忘記舒蕪的「愛」
-
想借力打力,胡風在冒險
-
《三十萬言書》形成經過
-
沒有忘記回報舒蕪的「愛」
-
批《文藝報》時胡風開炮了
-
貿然出擊遭到重重打擊
-
胡風發洩了對馮雪峰的不滿
-
舒蕪批《紅樓夢》和唯心論思想
-
-
-
下篇:1955年,舒蕪「反戈一擊」
-
第六章 拉開了全面批判胡風的大幕
-
開始部署批判胡風的運動
-
〈我的自我批判〉三稿的出籠
-
希望《三十萬言書》不要發表
-
批胡風的狂風暴雨來臨了
-
舒蕪的一篇批胡文章
-
-
第七章 記得那年五一三
-
導致胡風事件升級的突破口
-
舒蕪的材料是怎樣一變再變的
-
最高領導人的一言九鼎
-
反黨集團變成了反革命集團
-
發動全民來肅清胡風分子
-
-
- 尾聲 歷史沒有假設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