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學術焦點》
陳丹丹:學、詩、史:民初上海遺民之學術與著述
張慧瑜:影院空間、主體分裂與現代性暴力:從魯迅的一次觀影體驗談起
金理: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史中的青年形象
黃雲明:論慧能禪學思想的經濟倫理價值
黑人文學研究先驅楊昌溪──對話楊昌溪之子楊遠承
該刊2014年卷雲集了紐約州立大學、佛光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年輕知名學者的優秀著述,集中探討了東亞人文科學中若干重要的學術問題。
本書特色
《東亞人文》是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亞洲學系教授、前系主任樂鋼教授及該系東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魏若冰(Robin Visser)擔任主編,由該系訪問研究員韓晗博士擔任執行主編的國際中文學術年刊。
陳丹丹:學、詩、史:民初上海遺民之學術與著述
張慧瑜:影院空間、主體分裂與現代性暴力:從魯迅的一次觀影體驗談起
金理: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史中的青年形象
黃雲明:論慧能禪學思想的經濟倫理價值
黑人文學研究先驅楊昌溪──對話楊昌溪之子楊遠承
該刊2014年卷雲集了紐約州立大學、佛光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清華大學等高校的年輕知名學者的優秀著述,集中探討了東亞人文科學中若干重要的學術問題。
本書特色
《東亞人文》是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亞洲學系教授、前系主任樂鋼教授及該系東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魏若冰(Robin Visser)擔任主編,由該系訪問研究員韓晗博士擔任執行主編的國際中文學術年刊。
樂鋼
男,1993年獲得俄勒岡大學博士學位,現為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亞洲學系教授,曾任該系系主任。著有《The Mouth That Begs: Hunger, Cannib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Eating in Modern China, in the series of Post-Contemporary Interventions》(1999年,杜克大學出版社)。
Robin Visser 魏若冰
女,文學博士,現為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亞洲學系、比較文學系合聘教授。著有《Cities Surround the Countryside: Urban Aesthetics in Postsocialist China》(2010年,杜克大學出版社)。
- 學術委員會
- 編輯委員會
- 發刊詞/《東亞人文》編委會
-
001 專題:魯迅與王國維―中國現代文化的發生
-
學、詩、史:民初上海遺民之學術與著述
-
影院空間、主體分裂與現代性暴力:從魯迅的一次觀影體驗談起
-
從日記和書信看蔡元培與魯迅的「六同」關係
-
-
002 藝文
-
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史中的青年形象
-
論中國當代詩歌的內在發展規律
-
為了人類尊嚴的視覺批判:《推拿》的價值立場
-
中國藝術與藝術家的地位變遷
-
-
003 宗教
-
耶墨並提:吳雷川的「耶墨觀」
-
高時代的精神低谷
-
論慧能禪學思想的經濟倫理價值
-
-
004 異邦
-
論日本奈良、平安時代的「布」和「布衣」
-
朝鮮人眼中的古代瀋陽文壇探析―以《燕行錄》為例
-
朝貢與創作―越南使節燕行詩文研究意涵探析
-
-
005 讀書
-
佛教新生活運動:臺灣入世佛教的日本化―從《作為入世佛教的臺灣慈濟:起源、組織、訴求及社會影響》入手
-
-
006 新聲
-
盡在有神無神間:論毛澤東宗教觀的矛盾性
-
-
007 現場
-
上海社會管理狀況的調查分析(2013)
-
-
008 對話
-
黑人文學研究先驅楊昌溪―對話楊昌溪之子楊遠承
-
《東亞人文》年刊稿約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