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太極哲學:陰陽的共在關係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96663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在人生的旅途上,人所作出的行動選擇是「對」或「錯」往往乃視自己能否適當的調整與本身有關的「共在」關係而定,這些共在關係例如有個人與群體,理性與感性,物質與精神,善與惡,有與無,表與裏,正與不正,私利與公利,精明與單純,進與退,動與靜,合與分,剛與柔,損與益,得與失,中與偏,我與真我,對政治、經濟與社會境況的應對等。

人的行為例如「時行則行,時止則止」,「進退有度」,「剛柔轉化」,「剛柔配對」,「外柔內剛」,「外剛內柔」,「剛柔相濟」,「以柔制剛」,「以剛制柔」,「向善去惡」,「堅持與靈活」等等都需要具有「適時」、「適位」與「適中」的判斷力與適應力。而要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就必需具有辯證力與推演力,才能引導出適當的判斷力。

《易經》的太極思維就是辯證思維,易卦與太極陰陽圖像是辯證思維的分析工具,能提高人對境況與情景變動的辨識力。人的行為可從太極思維的角度來觀察與分析,太極思維包含了陰陽思維。當觀察的對象是一個整體時,就是整體思維「一」的觀念。當對觀察的對象作深層的分析時就轉化為「一分二」的多角性陰陽思維。通過太極與陰陽思維的分析,就能對人的行為與有關的共在關係具有較深層的認識,人有了對共在關係的認識,就會在「做人」與「做事」方面有了原則,有助於自身行為的適當抉擇。

這是一本談論辯證力、變通力與修養的書,也是一本談思考方法的書。

德國弗賴堡大學經濟學碩士與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與榮譽院士。退休前任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講座教授及EMBA 課程主任,並曾任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專著有《市場研究》,《市場管理》,《改革與進步》,《易經的領導智慧》,《易經解析》,《菜根譚的人生哲學》,《陰陽的思考與應用》,《中國傳統智慧的真我》與Chinese Leadership Wisdom from the Book of Change。

  • 導言
  • 第1 章 太極思維的共在關係
  • 第2 章 共在關係(一):個體與群體
  • 第3 章 共在關係(二):理性與感性
  • 第4 章 共在關係(三):物質與精神
  • 第5 章 共在關係(四):善與惡
  • 第6 章 共在關係(五):內在與外在 正與不正
  • 第7 章 共在關係(六):動與靜 進與退
  • 第8 章 共在關係(七):合與分
  • 第9 章 共在關係(八):有與無
  • 第10 章 共在關係(九):執與不執
  • 第11 章 共在關係(十): 剛與柔
  • 第12 章 共在關係(十一):領導力的剛柔
  • 第13 章 共在關係(十二):才能與道德
  • 第14 章 共在關係(十三):現在與期望
  • 第15 章 共在關係(十四):我 自我 真我
  • 第16 章 共在關係(十五):企業的「我」與「他」
  • 第17 章 共在關係(十六):經濟與金融
  • 第18 章 共在關係(十七):政治與社會
  • 第19 章 其他的共在關係(十八)
  • 第20 章 追求真善美
  • 附錄一:《易經》與人生
  • 附錄二:六十四卦與卦名的引導性
  • 附錄三:天地境界、天人合一、真我與真善美
  • 附錄四:從太極觀點看「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命運共同體」
  • 附錄五:從太極思維看馬雲的領導思維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