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農業的不穩定性(1931─1991):氣候、技術、制度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96555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是一部中國模式中的農業現代化的歷史。研究從1931年開始,跨越六十年,既根據技術水準和農業制度政策的異同,分時段回顧了中國農業的動盪史;又力圖從氣候指數、技術變數、政策和制度因素,􎁛括三􎍼之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解讀中國農業的不穩定性。作􎍼還將中國農業現代化置諸中國獨有的發展及工業化模式的大背景中加以分析討論。全書結合制度分析與定量分析,可視為「制度經濟學」的一個代表作。同時,作􎍼試圖以具體紮實的資料分析同海內外相關學􎍼的研究形成對話,回應了許多現代史研究上具爭議性的問題。英文版問世以來,獲得不少國際學術期刊的好評,被譽為「豐碑式」、「定論性」、「輝煌」的學術巨著。
  • 中文版序:兼评布朗氏《谁来养活中国》
  • 中文版导读
  • 英文版致谢
  • 图表目录
  • 主要中文文献和原始统计数据出处
  • 导论
  • 第一部分 理念框架
    • 第1章 農業穩定性的衡量標準與影響因素
      • 概述
      • 气候变异如何影响全球农业的稳定性
      • 制度环境与农民行为模式的作用
      • 农业技术投资和农业的稳定化
      • 从空间与时间层面看农业的不稳定性
  • 第二部分 1931年以來中國農業的動蕩史
    • 第2章 不穩定性的衡量方法和問題
      • 不同历史时段的界定方法
      • 衡量农业不稳定性的标准
      • “不稳定性指数”的确定方法
      • 从区域层面看全国的不稳定性
    • 第3章 1931–1984年全國農業不穩定性趨勢與模式
      • 激进的农村改革:1931–1937年到1952–1958年
      • 社会主义化和以粮为纲战略:1952–1958年到1970–1977年
      • 走向非集体化:从1970–1977年过渡到1978–1984年
      • 1931–1937年到1978–1984年的长期变化方式
      • 农村经济总体的不稳定性:1952–1958年到1978–1984年
    • 第4章 各大區域的差異和發展趨勢
      • 跨区域观点
      • 区域内的省际差异
      • 几点总结
    • 第5章 幾個農業發生特大動蕩的年份
      • 区域性的动荡与全国的不稳定性
      • 区域内省际波动比较
      • 1959–1961年的特大动荡
      • 1931年至1984年的长期趋势
  • 第三部分 1931年以來影响中国农业不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 第6章 衡量不穩定性的方法與所涉及的問題
      • 气候指数
      • 技术变量
      • 政策和制度因素
    • 第7章 氣候、技術和制度相互作用的長期趨勢
      • 气候对比技术进步的作用
      • 制度转型对比技术变革的效应
      • 周期性政策变化的影响
      • 对粮食安全和农民行为模式的一点说明
      • 几点综合性看法
    • 第8章 氣候、政策和短期的農業不穩定性
      • 集体化与市场经济:1952–1959年对比1931–1937年
      • 社会主义背景下技术进步的效果:1970–1984年对比1952–1966年
      • 特大农业动荡年份中气候和政策对单产的影响
      • 几点总结
  • 第四部分 降水量與糧食單產的變動
    • 第9章 1931–1935年降水量與單產的關係
      • 跨省的视角
      • 年度变化
    • 第10章 1959–1961年降水量對單產減少的影響
      • 降水量数据来源解说
      • 以1930年代降水单产关系预测损失:方法上的说明
      • 实际损失与预测损失的比较
      • 几点总的看法
    • 第11章 延伸分析:1960年代早期大災難的非氣候因素
      • 重新审视大跃进战略
      • 粮食超征购与播种面积缩减的综合效应
      • 是否天气好,农民就能够躲过政策失误的影响?
      • 大跃进崩溃延至1960年代中期所造成的机会成本
      • 几点反思
  • 第五部分 经济与政策含义
    • 第12章 1985–1991年的视角
      • 回顾不稳定性的根源与长期趋势
      • 后去集体化年代的气候与政策因素
      • 农民行为模式对比气候的相对影响
      • 1985 的天灾和1991年特大洪涝的比较
      • 几点总的看法
    • 第13章 總結與結論
  • 跋:毛澤東與中國工業化中的農業:三個反題
    • 农业集体化是追求工业化的历史必然
    • 集体化代表历史性的粗放式农业发展策略
    • 毛后的非集体化代表向内涵式增长模式过渡
    • 结论: 以50年为视角
  • 附錄A 如何編制覆蓋全中國的氣候指數:從中國長期的氣候模式及氣候變異說起
    • 引言
    • 气候与单产的基本生态关系
    • 气候汇总变量的界定与衡量标准
    • 国家气象局的研究与记录
    • 受灾面积作为气候指向标
    • 以受灾面积推导气候指数的方法与问题
  • 附錄B 統計表格與出處
  • 索引A 人名
  • 索引B 名词术语与地名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