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社區醫師的生涯錄像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17798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錄像,是一種生活表徵,代表著生活的態度。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挖掘出生命的精華;在不起眼的角落,如何察覺細微處的亮點;作者就是憑藉這樣的意念,從專業領域、相關政策和社區關懷等面向,搭起閱讀的橋樑,跨越不同的領域,廣納各方的智慧與經驗,針對地域方面的特質,從生態環保、人文歷史、文化創新的個個面向,注入前瞻性的思維,導入可變逆的想法,除了讓北投保有自身特色外,更希望能走出開創性的新局面。

《社區醫師的生涯錄像》是洪德仁醫師長期在社區服務,透過整合性的健康服務,為市民朋友的健康把關,他也積極參與文化資產保存、環保生態、社區產業等,以一位醫師的角色,能夠有這樣多元跨領域的參與,的確難能可貴。這本書就是洪醫師他長期在台北都會區的邊陲地區,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健康營造、健康城市等工作的一個合輯。他帶給學生和志工深刻的感動、長遠的影響在在都引發讓人深刻的影響。

畢業於台北醫學院醫學系,1986年在家鄉擔任社區醫師,這是他從小生涯的理想。
他天性好奇,對新奇的東西充滿興趣,喜歡用細膩的角度觀察人生百態。在偶然的機緣中,一份古蹟保存的陳情書,開啟了他對於社區公共事務的學習。對於疾病或是社會問題,他總是喜歡用整體的角度構思,持續關心與堅毅不懈的行動。
現在臺灣面對快速的高齡化,如何建構社區在地化的健康照護體系,以生命價值的感動,讓弱勢族群能夠得到在地溫暖的關懷,是洪醫師認為還要繼續努力的重要議題。
洪德仁現為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創辦人、臺灣健康城市聯盟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他榮獲台北市醫師公會杏林獎、臺灣健康城市聯盟傑出貢獻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第一屆健康促進貢獻獎。

  • 推薦序 守護社區和城市的健康
  • 推薦序 送愛到府提供健康照護
  • 推薦序 貼心 安心 信任的社區醫師
  • 推薦序 從家庭醫師到社區醫師
  • 推薦序 社區醫師用愛守護健康
  • Part 1 行醫點滴
    • 壹、草根人情味
      • 一 醫師是助人助己的服務
      • 二 嗡嗡嗡小強飛進耳朵
      • 三 牛軋糖的感謝
      • 四 留下這顆社區關懷的種子
      • 五 四十年同窗老友
      • 六 奉茶友善文化的實踐
      • 七 那一型SARS 口罩
      • 八 聾啞老婦人的信賴
      • 九 我對不起女兒
      • 十 醫療回歸到關懷的專業
      • 十一 懷舊藝術有益健康
      • 十二 圓滿人生
      • 十三 走出診間看到真實的需求
      • 十四 大體老師的心願
      • 十五 小小的安心
    • 貳、健康推廣服務
      • 一 社區健康關懷箱
      • 二 社區安寧團隊家庭會議
      • 三 戒菸讓新手爸爸聞到嬰兒的香味
      • 四 門診戒菸有撇步
      • 五 糞便篩檢救一個人救一個家庭
      • 六 社區安寧服務(在宅醫療)流程
      • 七 友善服務的內化
      • 八 社區安寧服務踏出第一步
    • 參、詩文創作
      • 一 笑咪咪
      • 二 牽手相連FORMOSA
      • 三 326,我們呼吸自由幸福天空
      • 四 20 個PIPI 貝殼
      • 五 洲美成年觀禮
      • 七 划龍舟的節奏與人生
      • 八 一窩小狗狗
  • Part 2 政策倡議
    • 一 有關Oxfam 在臺灣設立分支機構之建議
    • 二 志工銀行規劃白皮書
    • 三 首都新社區營造座談會後續建議
    • 四 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的回顧與想像
    • 五 公民社會的建構
    • 六 高齡樂活健康城市
    • 七 318 醫療志工守護健康
  • Part 3 社區健康營造
    • 壹、人文關懷
      • 一 冬陽寒風中護樂生
      • 二 低泣的樂生
      • 三 樂生走向未來:學習公義與平等
      • 四 社區醫學小旅行
      • 五 深耕地方.回應生活
      • 六 健康生活好家園
      • 七 愛心堆砌幸福健康家園
      • 八 開業醫師乎?社區醫師乎?
      • 九 老有所安的健康之都古川町
      • 十 我和PGY1 醫師在社區的邂逅
    • 貳、在地老化
      • 一 從社區看臺灣老人,是我們的資產或負擔?社區老人關懷照顧
      • 二 社區醫師為長者送餐到府
      • 三 社區‧健康‧老化:長壽健康學堂(Active ageing school)的構想
    • 參、社區健康營造
      • 一 除了醫療,我們還要健康
      • 二 流感大流行的社區防治
      • 三 社區健康營造起步走
      • 四 新世紀 心運動 休憩生活管理樂陶陶
      • 五 社區健康營造課程開啟醫療訓練的新境界
      • 六 從小棒棒兒減重看社區健康促進
      • 七 醫師如何參與社區健康營造
      • 八 從志工的角度看北投健康城市的社區參與執行成效與問題
      • 九 從北投社區營造的歷程看夥伴關係的建構
    • 肆、政策推動
      • 一 健康城市的行動綱領
      • 二 推動社區安寧療護的實務
      • 三 社區防疫的倡議者和實踐者
      • 四 臺北市新舊北投區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社區健康加油站—厝邊好醫師
      • 五 社區醫療群—我們的厝邊好醫師
      • 六 服務學習:健康 智慧 關懷 反思
      • 七 營造無菸環境需要社區參與 鼓勵和監督
      • 八 轉診原來可以這麼輕鬆
      • 九 整合教學在北投社區大學的實驗計畫
      • 十 2009-2012 年臺灣健康城市獎項評選回顧及展望
      • 十一 地方行動的力量—出席2003 年國際健康城市會議有感
      • 十二 從社區評估看臺北市北投區居民對健康城市的期待
      • 十三 北投健康城市的社區合作
      • 十四 從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社區防疫經驗看社區行動力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