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棒喝:直顯本心的27個指南

作者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41786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檢別魔事,遠離歧途

修行人不要怕磨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習氣執著都是養成的,這些只是習慣,不是必然如此。生氣的時候告訴自己:「我不要變成生氣的奴隸,念頭是我生的,我為什麼要聽它的?我要當主人。」煩惱的時候告訴自己:「我不要當煩惱的奴隸,煩惱是我生的,我不生它就沒有了。」不斷這樣練習返觀提醒自己,就會慢慢剝離習氣,就有自由度,有空間可以轉圜,才有機會解脫。

「剝離」就是把兩個東西分開,就有解脫的意思,練習把能夠生一切法、本空的心跟它生出來的習氣、作用剝離,就是很直接的實修。練習覺照、剝離、解脫的力量,以後有煩惱就容易轉,就不會順著煩惱。

心是生命的源頭,念頭、情緒、感覺、人格、身體都是心的作用,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工具,不能執著這些作用。依照心生一切法的道理去改變作用,當下就把作用放下。不好用的就把它轉變,如果把自我中心的想法變成唯一的、永久的、權威的,就會有很多面子問題、感覺問題、妄想問題、苦惱問題,就會有很多衝突矛盾。本書的目的也是提醒修行人在用功的過程中應當處處反省、時時檢討,看看自己的觀念知見或是行為做法有沒有違背修行的目的。

妙參和尚
本籍台灣,求學時期即對於禪宗心法有深刻的體悟,於1992年捨俗出家,留心禪門,弘法足跡遍布台灣各大學及機關團體,2001年赴美弘化住持,目前為美國加州洛杉磯毗盧禪寺住持,旅美弘法至今十餘年;平日於寺中靜居禪修,深入簡出,發願以佛教心法為主軸,將普世的真理遍佈世界各地,普利法界有情。
弘法二十餘年來,應各方邀請在台灣、大陸、美國、墨西哥等地開辦禪修、演講、主持禪七,於各地電視、電臺接受訪問;曾多次受邀前往休士頓、西雅圖、拉斯維加斯、紐約、波士頓、達拉斯、紐奧爾良、亞特蘭大、墨西哥等主要城市演講弘法,並在德州大學、德州醫學中心、普渡大學、內華達拉斯維加大學、休士頓大學及墨西哥多所大學等著名學術單位演講及主持禪修。於2010、2011年休士頓弘法期間,更應美國牧師友人、神父等邀請至多所教堂演講,並與基督教、猶太教多位牧師於休士頓萊斯大學及多所教堂,就東西方宗教異同進行公開對話。目前世界各地都有追隨妙參和尚學習禪修的弟子。
妙參和尚的教導直截了當,是一位非常融入當代社會的禪師,演講開示之間總是能巧妙地將古代複雜深奧的禪宗心法,運用平易近人的生活實例說明,直指人心,讓學人當下體悟了解並將禪法的智慧應用於生活,透過妙參和尚深入淺出的講學,大眾總是可以認識到問題核心,並藉由認識自心而找到改變生命的具體方法。
妙參和尚對禪宗有極深的領悟,更發願致力於普世真理的傳播弘揚。位於加州的毗盧禪寺莊嚴簡樸,平日於寺內開設禪修課程,並透過網路連線,與世界各地之學人定期進行遠端授課教學,讓大眾認識禪法、熏習禪法,提升生活品質,進而漸漸體認生命的本質不離自心,藉由認識自心,修正行為習氣偏差的具體實踐,不但自己活得更快樂,更能過著利人利己的生活。
妙參和尚近年來的著作有《但用此心》、《本來清淨》、《菩提自性》、《直了成佛》、《禪問》、《明鏡亦非臺》與《坐襌手冊》等正式出版書籍。原文以繁體中文撰寫,其中《但用此心》、《本來清淨》、《直了成佛》三本書已翻譯為簡體中文、英文及西班牙文在不同國家正式出版。 妙參和尚的教法乃依禪宗心法精髓為主軸,透過現代的知識詮釋等種種方便,將普世真理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為來往十方的學人開創一條通往智慧與光明圓滿的大道。

  • 關於賽斯文化
  • 〈自序〉檢別魔事,遠離歧途
  • 【第一篇】沒有真正入修行的門,煩惱就轉不過來
    • 1.修行如何入門?
    • 2.修行人的格
    • 3.以古人為榜樣,修行比上不比下
    • 4.建立收斂習氣的環境
    • 5.凡事要做到位
    • 6.有信無解,增長無明
    • 7.正確的發心:證菩提涅槃、解脫利他
    • 8.建立戒定的基礎
    • 9.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 【第二篇】一分正確的耕耘,才有一分正確的收穫
    • 1.一步一腳印的修行
    • 2.如何從心得解脫?
    • 3.修行是提升的過程,提升是放下的過程
    • 4.人人盡有光明在,看時不見暗昏昏
    • 5.滿招損、謙受益,虛心才能受教
    • 6.對自己負責的修行態度
    • 7.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時矣
    • 8.放下我執,才是真行者
    • 9.收攝身口意,莫造貪嗔癡
  • 【第三篇】個人生死個人了,把自己照顧到沒有煩惱
    • 1.起對的念頭、做對的事情
    • 2.放下一點,就清淨一點,就提升一點
    • 3.工具用了就放下
    • 4.修行到最後很平常,自看內心的問題
    • 5.修行少談面子,多談該怎麼做
    • 6.真用功才知道法是什麼
    • 7.真正了解佛法,心就清淨自在
    • 8.學習是謙卑的過程,修行是內化的過程
    • 9.冰消北岸,無花休怨春
  • 愛的推廣辦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