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白瓷之路:一位瓷人串連東西方的朝聖之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15807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特色
★《紐約時報》暢銷作者,《柯克斯評論》2015年最佳非小說獎、《書商》雜誌編輯選書
★《紐約客》雜誌譽為「最擅長說器物故事的大師」。
 簡單的白瓷,堪稱是促成東西方交流的最重要文物。1291年,馬可波羅帶回來自中國的第一件瓷瓶,從此掀起西方對白瓷的渴望與痴狂。艾德蒙.德瓦爾結合旅遊、回憶與史料的豐富之旅,引人入勝。

「對白色的迷戀,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
「我讀過《白鯨記》,所以我知道白色的危險,我想我也瞭解沈迷於白色的危險是什麼,就是被純淨所吸引拉扯過去。在它所構築的虛擬實境中,整個人被轉型和改變,你覺得你獲得了新生。」

一趟追索白瓷源頭的旅程,一個走訪瓷器串聯起近代東西交流路程的朝聖之旅。暢銷史學作家、國際知名的陶瓷藝術家艾德蒙•德瓦爾(Edmund de Waal), 繼《琥珀眼睛的兔子》之後又一力作,用半生的期待與準備,皓首窮經,18個月的時間,踏上白瓷的尋根與朝聖之旅。
他深入走訪了白瓷源頭的三地:中國景德鎮、德國德勒斯登、英國普利茅斯,檢視了景德鎮由盛至衰的過程,也補充了納粹德國時期,一段史書從未提及的殘酷白瓷史。發現,白瓷不僅是串連東西方交流歷史的最具代表性文物,也是一種堪令無數人以身殉職的危險迷戀。
1291年馬可孛羅將第一件瓷器從中國帶回遙遠的威尼斯,這是進入歐洲的第一件瓷器。從此全歐洲的王侯貴族,全都瘋狂地愛上了來自東方的CHINA, 並以超過金子的高價進口。
在這之前,歐洲能做出陶器與軟瓷,卻從未曾見過如此晶瑩堅硬又輕巧的硬瓷。
軟瓷一刮,上面的釉彩就掉了,硬瓷則不然。白瓷的主要原料是兩種:瓷土與高嶺土,看似單純,但四百年來歐洲皆無法破解,硬瓷的燒製配方成為中國的不傳之秘,以致來自中國的白瓷有如黃金般貴重。
十六、七世紀,天主教耶穌會士紛紛來到中國,以傳教之名進入康熙宮廷,或長住到景德鎮,當起商業間諜,以便近身觀察書寫陶瓷的製程,寫成書信報告,在歐洲出版。除了研究瓷器,也研究中國這個神秘、強大、富庶又美麗的國家的一切。整個歐洲陷入對中國風的狂熱,眾多王侯不惜萬金,迢迢買來精美China,蓋出瓷宮,進而渴望白瓷秘方,找尋頂尖煉金師,投入官窯一再嘗試淬煉……。
十八世紀初,1708年,歐洲第一件白瓷,終於在德國薩克森王奧古斯特二世的實驗室中,被成功地燒製出來。秘方被盜,流傳出去。
半世紀之後,英國商人,也靠研發精神,成功破解了硬瓷秘方。英國的Wedgwood,德國的Meissen成為御用精品,歷久不衰且愈發精美貴重。數十年後,景德鎮卻成了英國瓷器的代工廠。
1966年文革開始,景德鎮成了「破四舊」的對象。除了生產毛像、革命相關的主題,舊有的藝術創作和非關實用的設計都成了禁忌。中國數千年來,瓷器作為一項藝術精品,早就達到了巔峰造極的成就,卻在這百年之中迅速地衰退。
德瓦爾以溫柔又人道的眼光,委婉地走訪出一個個真實、動人、豐富的故事。24萬字的篇幅,無數典籍的旁徵博引,也完整地寫出了瓷器史的迷人面貌。無論是否對瓷器有所認識,接觸此書後都將深受此書的吸引。


 國際書評一致讚譽:
" The White Road is a mesmerizing and finely wrought work. It is also a cautionary tale about the price of beauty pursued at any cost." (Ekow Eshun Independent on Sunday)
"I loved almost every word of de Waal's book. ... And yes, by the end, if this sort of elbow-grabbing book works for you - which it did triumphantly for me - he in intimate with his readers too" (A. N. Wilson Financial Times)
"Graceful and insightful… this book is certainly the finest account of the many meanings of porcelain to the modern world that I have read" (Tristram Hunt The Times)
"This book is a history of the making of porcelain – its discovery and rediscovery – from ancient China to Dachau. ... Mixed in with this history is a kind of autobiographical account of de Waal's own work. " (A. S. Byatt The Spectator)
"This is the most personal sort of book one can read: an account of a love affair. ... You learn everything you could possibly need to know about porcelain. ... You don't want to stop reading, because de Waal, with his sharp curator's eye, has excellent judgment when it comes to showing readers things that they will find fascinating, funny or moving." (Daily Express)
"De Waal writes beautifully, wears his learning lightly and charmingly and makes sure anyone and everyone will care deeply about the white stuff too." (Robert Bound Monocle)
" This account of china clay should claim an even greater readership. It deserves to. It is an even better book. I already have it marked down as my book of the year." (The Tablet)
"Edmund de Waal's poetic book is like a porcelain cup richly and delicately ...

德瓦爾描述他自己是一位「會寫書的瓷人」。他是一位世界級的陶瓷藝術家,也是暢銷書《琥珀眼睛的兔子》的作者。出生於 1964 年英國諾丁漢,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主修英國文學,並在英國與日本學習陶藝;並出版過多本陶瓷相關著作。是目前文壇絕無僅有的一位對陶瓷藝術與人文歷史都有所專精的作者。
他最著名的是大型裝置瓷器,曾在世界各地許多博物館展出,包括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倫敦的泰特美術館、紐約高古軒畫廊和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等,並曾與艾未未、莎莉曼等人合作策展。
《琥珀眼睛的兔子》是他最個人化的著作,描述家族歷史與收藏,榮獲2010年柯斯達傳記文學獎、英國國家圖書獎、翁達傑文學獎,以及其他眾多文學獎項,並登上《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總榜第一名,現已譯成十八國語言。
《白瓷之路》出版於2015年11月,一出版便獲得眾多媒體與讀者一致好評,並贏得《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2015年非小說類最佳書籍推星號書評推薦。
作者網站:www.edmunddewaal.com/

  • 序幕
    • 景德鎮—威尼斯—都柏林
  • 第一部
    • 景德鎮
      • 1 碎片
      • 2 抱歉
      • 3 高嶺
      • 4 製作、裝飾、上釉和燒製
      • 5 如何製作大型器皿
      • 6 義務
      • 7 七十二號工廠
      • 8 假冒、偽造、詐騙
      • 9 萬物
      • 10 僧帽壺
      • 11 閱,朕知道了,勉之
      • 12 啟程
      • 13 穿著黑衣的人
      • 14 皇帝的茶具組
  • 第二部
    • 凡爾賽—德勒斯登
      • 15 來自中國的最新消息
      • 16 瓷宮
      • 17 奶油色、土裡土氣和不透光
      • 18 光學
      • 19 構成的最初模式
      • 20 禮物、承諾和頭銜
      • 21 事物的重新組合
      • 22 一條道路,一項志業
      • 23 非比尋常的好奇心
      • 24 根本沒有黃金
      • 25 「兩倍、或者甚至三倍的努力」
      • 26 保證,保證
      • 27 半透明、乳白猶如水仙
      • 28 薩克森瓷器的發明
      • 29 瓷器閣,瓷器城
      • 30 一七一九年
  • 第三部
    • 普利茅斯
      • 31 英國瓷器的誕生
      • 32 三英分等於一英錢
      • 33 「貴格!貴格!酷喔!」
      • 34 更大的雨
      • 35 四處走走
      • 36 先令,石頭還是鈕釦
      • 37 趣味又有啟發性的書信
      • 38 使用時很容易受損
      • 39 瓷土
      • 40 因為得到許可,他有時會打破的,一塊,碎片
      • 41 沉默
      • 42 特里康寧山丘
      • 43 在白色物體上更明亮
      • 44 對於白的想像
  • 第四部
    • 阿尤瑞山—伊楚利亞—康瓦耳
      • 45 一個完美瓷器的構想
      • 46 阿尤瑞山
      • 47 C.F.
      • 48 英國風格
      • 49 結束,開始
      • 50 一份狡詐的專利說明書
      • 51 格雷的輓歌
      • 52 前往康瓦耳
      • 53 關於去國的一些想法
      • 54 公路旅行
      • 55 一七九〇年
  • 第五部
    • 倫敦—景德鎮—達豪
      • 56 標誌和奇蹟
      • 57 一九一九年
      • 58 紅色勞工
      • 59 明亮的土,燒過的土
      • 60 什麼樣的白,什麼樣的純潔無辜
      • 61 阿拉赫
      • 62 錯誤的帆
      • 63 正確的方向
      • 64 另一個見證人
      • 65 紐澤西州特倫頓的貝姆瓷器公司
  • 尾聲
    • 倫敦—紐約—倫敦
      • 66 換氣
  • 深入閱讀
  • 致謝
  • 後序/不只是一只白瓷 陳中芷
  • 插圖一覽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