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是美國天主教大學哲學家柯雄文(Antonio S. Cua, 1932-2007)的遺著。
柯雄文是英語世界裡從事中國哲學研究的代表人物,於先秦儒家倫理學領域貢獻卓著。在本書中,他主張以「君子」為典範,恢復秩序與美感──「禮」,以在後現代質疑、批判、否定與解構一切的思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因應當代面臨的困境。因此本書也可視為柯雄文從古典儒家倫理學的觀點,對後現代的間接回應。
本書首先以雅斯培(Karl Jaspers)的「典範人物」來詮解儒家的「君子」概念,同時評析各種英語世界中對「君子」一詞的翻譯,並以陳大齊所提出的分類架構為基礎,探究各種美德之間的關係,尤其論述了「禮」的意涵與各個面向,以及儒家「君子」概念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與意義。對於諸如「仁」、「義」等儒家美德倫理學的核心概念,或是君子於內在修養與外在應對進退時對「樂」的涵養與運用等,也都有精闢且扼要的討論。在這個各方強調和平共存、和諧相處的時代,柯雄文從他所詮釋並試圖發展的儒家倫理學角度出發,直接面對衝突議題提出緩解之道,或也可讓我們在處理人際衝突時,擁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柯雄文是英語世界裡從事中國哲學研究的代表人物,於先秦儒家倫理學領域貢獻卓著。在本書中,他主張以「君子」為典範,恢復秩序與美感──「禮」,以在後現代質疑、批判、否定與解構一切的思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因應當代面臨的困境。因此本書也可視為柯雄文從古典儒家倫理學的觀點,對後現代的間接回應。
本書首先以雅斯培(Karl Jaspers)的「典範人物」來詮解儒家的「君子」概念,同時評析各種英語世界中對「君子」一詞的翻譯,並以陳大齊所提出的分類架構為基礎,探究各種美德之間的關係,尤其論述了「禮」的意涵與各個面向,以及儒家「君子」概念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與意義。對於諸如「仁」、「義」等儒家美德倫理學的核心概念,或是君子於內在修養與外在應對進退時對「樂」的涵養與運用等,也都有精闢且扼要的討論。在這個各方強調和平共存、和諧相處的時代,柯雄文從他所詮釋並試圖發展的儒家倫理學角度出發,直接面對衝突議題提出緩解之道,或也可讓我們在處理人際衝突時,擁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原為菲律賓華僑,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取得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州立大學,並自1969年起,任教於美國天主教大學,直到1995年榮譽退休。曾先後擔任東方與比較哲學學會會長、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除了主編Encyclopedia of Chinese Philosophy,另著有Human Nature, Ritual and History: Studies in Xunzi and Chinese Philosophy、Moral Vision and Tradition: Essays in Chinese Ethics、Ethical Argumentation: A Study in Hsun Tzu’s Moral Epistemology、Dimensions of Moral Creativity: Paradigms, Principles, and Ideals等專著與論文集,其他中英文專業論文散見Philosophy East and West、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哲學與文化月刊》、《哲學雜誌》等學術期刊。
- 代 序/沈清松
- 譯 序/李彥儀
- 導論:典範人物(君子)與道德
-
第一章 君子的美德與處理人際衝突之藝術
-
導 言
-
第一節 對《論語》中的「君子」之各種詮釋
-
第二節 基礎、相倚與附從的美德
-
第三節 「義」、人際衝突以及「權」的運用
-
結 論
-
-
第二章 道德能力、道德關懷以及「君子」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
導 言
-
第一節 道德能力
-
第二節 對道德關懷的教誨
-
第三節 典範人物(君子)
-
結 論
-
-
第三章 禮的各面向:反思荀子倫理學中的「禮」
-
導 言
-
第一節 道德面向
-
第二節 美學面向
-
第三節 宗教面向
-
結 論
-
-
第四章 禮的倫理與宗教面向
-
導 言
-
第一節 對「禮」的分析
-
第二節 「禮」的基礎之內質面
-
第三節 「禮」的基礎之外在面
-
第四節 「禮」的宗教面向
-
結 論
-
- 附錄一 《禮記》中的美德與人際關係
- 附錄二 《禮記》中的道德修養與音樂
- 參考文獻
- 人名索引
- 名詞與文獻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221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