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係作者二十餘年間專注於最新出土戰國竹簡研究之集大成。內容涵蓋面極廣,舉凡竹簡復原、簡制分析、字形書法、語文考釋、義理詮釋、書寫馴化、學術傳播、司法文書等皆有精當之論述。
全書內容概分為「綜論」、「考釋研究」、「其他」三大部分。作者的具體研究成果除深化戰國竹簡研究之外,對於「郭店儒家佚書」、「上博藏『諸子』類佚書」、「上博藏『國語』類竹書」、「北京清華大學藏『書』類竹書」、「包山與九店楚簡」的研究,更可發先秦學術之微眇,故廣為兩岸及國際漢學界所推重。
全書內容概分為「綜論」、「考釋研究」、「其他」三大部分。作者的具體研究成果除深化戰國竹簡研究之外,對於「郭店儒家佚書」、「上博藏『諸子』類佚書」、「上博藏『國語』類竹書」、「北京清華大學藏『書』類竹書」、「包山與九店楚簡」的研究,更可發先秦學術之微眇,故廣為兩岸及國際漢學界所推重。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中華民國國家文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特聘教授、講座教授、胡適紀念講座教授、財團法人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授、東吳大學端木愷講座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客座教授、國立中正大學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所創所所長、臺灣楚文化研究會會長、臺灣書法藝術協會會長。曾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國立臺灣大學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學術獎等。從事學術研究四十餘年,學問兼及經學、古文獻學、語言文字學、敦煌學、簡帛學及古典文學等領域。著有《偽古文尚書問題重探》、《六韜研究》、《敦煌寫本太公家教研究》、《華夏之美──書法》等書。近廿年來更專注於出土古文字與古文獻,涵蓋古代漢語、古典文獻學、學術思想史等等,著有〈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等論文數十篇。論述周浹,學養博雅,備受學界敬重。
- 編輯凡例
- 金字塔底的劬勤身影—記從朋齋先生學習的二三事(代序)/林志鵬
-
第壹編 綜論:文本復原及方法論
-
第一篇 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
-
第二篇 郭店竹簡編序復原研究
-
第三篇 楚簡文字的書法史意義
-
第四篇 傳統漢學經典的再生—以清華簡〈保訓〉「中」字為例
-
第五篇 文字考釋與文本解讀—以出土楚簡為例
-
第六篇 論上博〈孔子詩論〉竹簡留白問題
-
-
第貳編 郭店儒家佚書
-
第七篇 郭店楚簡〈忠信之道〉考釋
-
第八篇 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新釋
-
第九篇 讀郭店竹簡〈成之聞之〉札記
-
第十篇 郭店〈性自命出〉「怒欲盈而毋暴」說
-
第十一篇 郭店楚簡識字札記
-
第十二篇 郭店竹簡文字補釋
-
第十三篇 簡帛〈五行〉引《詩》小議
-
-
第參編 上博藏「諸子」類佚書
-
第十四篇 上博〈性情論〉小箋
-
第十五篇 上博〈性情論〉「金石之有聲也,弗叩不鳴」解
-
第十六篇 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劄記
-
第十七篇 上博三〈仲弓〉篇重探
-
第十八篇 上博楚竹書〈彭祖〉重探
-
第十九篇 試說〈季康子問於孔子〉的榮鴐鵝
-
第二十篇 〈孔子詩論〉新釋文及注解
-
-
第肆編 上博藏「國語」類竹書
-
第二十一篇 上博四〈柬大王泊旱〉重探
-
第二十二篇 上博四〈昭王與龔之脽〉重探
-
第二十三篇 上博五〈姑成家父〉重編新釋
-
第二十四篇 上博五〈競建內之〉、〈鮑叔牙與隰朋之諫〉補釋
-
第二十五篇 上博六〈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新探
-
第二十六篇 上博六〈競公瘧〉「公乃出視朝」解
-
第二十七篇 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新探
-
第二十八篇 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重編新釋
-
-
第伍編 北京清華大學藏「書」類竹書
-
第二十九篇 北京清華大學藏戰國竹書〈保訓〉新探
-
第三十篇 說「尹既及湯咸有一德」
-
第三十一篇 清華三〈說命上〉「王命厥百工向,以貨徇求說于邑人」解
-
第三十二篇 清華三〈赤鵠之集湯之屋〉新註解
-
-
第陸編 包山與九店楚簡
-
第三十三篇 包山楚簡文字初考
-
第三十四篇 〈睪命案文書〉箋釋—包山楚簡司法文書研究之一
-
第三十五篇 包山楚簡〈集箸〉〈集箸言〉析論
-
第三十六篇 九店楚簡〈告武夷〉重探
-
-
第柒編 其他
-
第三十七篇 楚簡文字瑣記(三則)
-
第三十八篇 楚簡文字考釋
-
第三十九篇 楚簡文字零釋
-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206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