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 App
0人評分過此書

性侵害犯罪行為之雙重認知歷程分析:內在連結處理之促發與抑制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50917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研究嘗試分析過去性犯罪研究之探索與演進,透過整理不同研究者提出之理論模式及研究結果,進一步整合出本研究所欲探討之性犯罪行為的潛在心理病理機制,即性犯罪的雙重認知歷程分析,且嘗試設計心理距離標定作業等實驗操作,透過觀察連結處理及反思處理等兩認知歷程,藉以瞭解性犯罪者展現其性暴力攻擊行為背後所隱含之促發與抑制的內在心理病理。研究方法:透過兩個前置研究設計,從而確認性喚起與相關字詞的連結及圖片刺激所造成性喚起的程度,以便選取適當圖片刺激作為正式研究之實驗一與實驗二之用。實驗一為讓研究參與者接受促發作業(刺激圖片拼圖),觀察是否對字詞的心理距離標定作業之連結反應歷程造成明顯影響,及是否影響後續有關性意圖的決策判斷。實驗二除上述程序外,在促發作業前加入了促發守規暗示(啟動反思處理)或剝奪認知資源(抑制反思處理)後,觀察研究參與者的心理距離標定及其決策判斷是否受到影響。研究結果:嘗試將認知之「可觸接性」具體為三方面觀察:(1)字詞座標的落點數目(受到觸接的機會);(2)詞彙間的心理距離(連結的緊密程度);(3)跨基模類別之間連結疏密度。實驗一之結果發現性慾基模與非敵意概念兩者明顯聚集在「像我-正面」的象限裡,且有犯罪群體多於一般男性成人群體的趨勢,敵意基模與對象詞(女性)等兩部分,則是犯罪對照組落於「不像我-負面」的數目與比例居多。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