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新編中國法

出版日期
200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37092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及其發展
  • 第一章 中國憲法與政治制度
    • 1. 憲法概念與中國憲法
      • 1.1 憲法詞義的演變與憲法概念的表述
      • 1.2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 1.3 憲法的淵源
      • 1.4 憲法的基本原則
      • 1.5 當代中國的憲法及其發展
    • 2. 當代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 2.1 國家政權組織形式
      • 2.2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當代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 第二章 人權法
    • 1. 人權與法的一般概說
      • 1.1 人權與公民的基本權利
      • 1.2 公民的基本權利的內容與界限
    • 2. 憲法中所確認的權利
      • 2.1 人權的類型
      • 2.2 現行憲法所規定的權利
    • 3. 憲法權利的保障制度
      • 3.1 保障的模式
      • 3.2 中國的現行模式
    • 4. 前景與希望
      • 4.1 《立法法》中的“准憲法訴願”制度的確立
      • 4.2 憲法監督制度的改善趨勢
  • 第三章 行政法
    • 1. 行政與行政法
      • 1.1 權力分立與行政觀念的確立
      • 1.2 行政
      • 1.3 行政法
    • 2. 行政法律關係主體
      • 2.1 行政法律關係主體概述
      • 2.2 行政主體
      • 2.3 國家行政機關
      • 2.4 接受授權的組織及接受委託的組織和個人
      • 2.5 國家公務員
    • 3. 行政行為
      • 3.1 行政行為概述
      • 3.2 行政立法
      • 3.3 行政許可
      • 3.4 行政徵收和徵用
      • 3.5 行政給付
      • 3.6 行政處罰
      • 3.7 行政強制執行
      • 3.8 行政裁決
      • 3.9 行政獎勵
      • 3.10 行政規劃
      • 3.11 行政合同
      • 3.12 行政指導
    • 4. 行政救濟
      • 4.1 行政復議
      • 4.2 行政賠償
      • 4.3 行政補償
  • 第四章 刑法總論
    • 1. 刑法的概念和創制
      • 1.1 刑法的概念
      • 1.2 刑法的創制
    • 2. 刑法的體系和解釋
      • 2.1 刑法的體系
      • 2.2 刑法的解釋
    • 3. 刑法的基本原則
      • 3.1 罪刑法定原則
      • 3.2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 3.3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 4. 刑法的效力範圍
      • 4.1 刑法的空間效力
      • 4.2 刑法的時間效力
    • 5. 犯罪與犯罪的構成
      • 5.1 犯罪概念與犯罪構成
      • 5.2 犯罪客體
      • 5.3 犯罪客觀方面
      • 5.4 犯罪的主體
      • 5.5 犯罪主觀方面
      • 5.6 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 5.7 犯罪形態
      • 5.8 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
    • 6. 刑罰概說
      • 6.1 刑罰的概念
      • 6.2 刑罰的目的
      • 6.3 刑罰的體系和種類
    • 7. 時效
      • 7.1 時效的概念和種類
      • 7.2 追訴時效的期限
      • 7.3 追訴時效的計算
      • 7.4 赦免
  • 第五章 刑法罪行分論
    • 1. 危害國家安全罪
      • 1.1 危害國家安全罪概念及特徵
      • 1.2 危害國家安全罪的主要犯罪
    • 2. 危害公共安全罪
      • 2.1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及特徵
      • 2.2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要犯罪
    • 3.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 3.1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概念及特徵
      • 3.2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的主要犯罪
    • 4.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 4.1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概念及特徵
      • 4.2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主要犯罪
    • 5. 侵犯財產罪
      • 5.1 侵犯財產罪概念及特徵
      • 5.2 侵犯財產罪的主要犯罪
    • 6.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 6.1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概述
      • 6.2 妨害社會管理罪的主要犯罪
    • 7. 危害國防利益罪
      • 7.1 危害國防利益罪概念及特徵
      • 7.2 危害國防利益罪的主要犯罪
    • 8. 貪污賄賂罪
      • 8.1 貪污賄賂罪概念及特徵
      • 8.2 貪污賄賂罪的主要犯罪
    • 9. 瀆職罪
      • 9.1 瀆職罪概念及特徵
      • 9.2 瀆職罪的主要犯罪
    • 10. 軍人違反職責罪
      • 10.1 軍人違反職責罪概念及特徵
      • 10.2 軍人違反職責罪的主要犯罪
  • 第六章 民法總論
    • 1. 民法概述
      • 1.1 民法概念與調整對象
      • 1.2 民法基本原則
      • 1.3 民事法律關係
    • 2. 民事主體
      • 2.1 民事主體概述
      • 2.2 自然人
      • 2.3 法人
      • 2.4 合夥
    • 3. 法律行為與代理
      • 3.1 法律行為
      • 3.2 代理
    • 4. 訴訟時效與期限
      • 4.1 訴訟時效
      • 4.2 期限
  • 第七章 物權法
    • 1. 物權法概述
      • 1.1 物權的法律特徵
      • 1.2 物權的效力的實質
      • 1.3 物權變動
    • 2. 所有權
      • 2.1 所有權一般問題
      • 2.2 不動產所有權和動產所有權
      • 2.3 共有
    • 3. 用益物權
      • 3.1 土地承包經營權
      • 3.2 建設用地使用權
      • 3.3 宅基地使用權
      • 3.4 地役權
    • 4. 擔保物權
      • 4.1 擔保物權概述
      • 4.2 抵押權
      • 4.3 質權
      • 4.4 留置權
    • 5. 佔有
  • 第八章 侵權行為法
    • 1. 侵權行為概述
      • 1.1 侵權行為的概念和分類
      • 1.2 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 2. 一般侵權行為
    • 3. 特殊侵權行為
      • 3.1 職務侵權行為
      • 3.2 產品缺陷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 3.3 高度危險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 3.4 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 3.5 地面施工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 3.6 建築物以及其他工作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
      • 3.7 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 3.8 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
    • 4. 侵權責任形式
  • 第九章 合同法
    • 1. 合同概述
      • 1.1 合同的概念與特徵
      • 1.2 合同的分類
      • 1.3 合同自由原則
    • 2. 合同訂立和締約過失責任
      • 2.1 合同訂立:要約和承諾
      • 2.2 締約過失責任
    • 3. 合同債權保障
      • 3.1 代位權
      • 3.2 撤銷權
      • 3.3 保證
      • 3.4 定金
    • 4. 合同變更和解除
      • 4.1 合同變更
      • 4.2 合同解除
    • 5. 合同履行和違約責任
      • 5.1 合同履行
      • 5.2 違約責任
  • 第十章 知識產權法
    • 1. 知識產權法的產生及歷史
      • 1.1 知識產權法產生的基礎
      • 1.2 中國知識產權法的歷史
    • 2. 知識產權法的現狀及未來
      • 2.1 立法
      • 2.2 執法
      • 2.3 執法不利的原因
  • 第十一章 婚姻家庭法
    • 1. 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
      • 1.1 婚姻自由
      • 1.2 一夫一妻
      • 1.3 男女平等
      • 1.4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 2. 對結婚行為法律規定的概述
      • 2.1 法定婚齡
      • 2.2 禁止結婚的情形
      • 2.3 結婚登記制度
      • 2.4 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
    • 3. 對家庭關係法律規定的概述
      • 3.1 夫妻財產制度
      • 3.2 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
    • 4. 對離婚法律規定的概述
      • 4.1 離婚自由及限制
      • 4.2 子女的撫養教育
      • 4.3 財產的分割
      • 4.4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 5. 對收養法律規定的概述
      • 5.1 收養的定義
      • 5.2 收養的原則
      • 5.3 合法的收養關係
      • 5.4 收養的效力
      • 5.5 收養關係的解除
    • 6. 對繼承的法律規定的概述
  • 第十二章 公司法
    • 1. 公司與公司法
      • 1.1 公司概述
      • 1.2 中國公司法的意義和適用範圍
      • 1.3 公司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責任能力和訴訟能力
      • 1.4 公司資本及其立法原則
      • 1.5 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及義務
    • 2. 有限責任公司制度
      • 2.1 有限公司的設立
      • 2.2 有限公司股東的出資及轉讓
      • 2.3 有限公司的組織結構
    • 3. 股份有限公司制度
      • 3.1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
      • 3.2 股份和股票
      • 3.3 股份公司的組織機構
      • 3.4 上市公司的有關問題
  • 第十三章 證券法
    • 1. 證券法概述
      • 1.1 證券的概念、特徵和種類
      • 1.2 證券法的概念、適用範圍及基本原則
    • 2. 證券發行制度
      • 2.1 股票發行制度
      • 2.2 債券的發行
    • 3. 證券交易制度
      • 3.1 股票交易制度
      • 3.2 債券交易制度
      • 3.3 上市公司的持續資訊公開制度
      • 3.4 限制和禁止的證券交易行為
      • 3.5 上市公司收購
    • 4. 證券機構
      • 4.1 證券交易所
      • 4.2 證券公司
      • 4.3 證券登記結算機構
      • 4.4 證券交易服務機構
      • 4.5 證券業協會
      • 4.6 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 5. 法律責任
      • 5.1 違反證券發行規定的法律責任
      • 5.2 違反證券交易規定的法律責任
      • 5.3 違反證券機構管理、人員管理的法律責任
      • 5.4 證券機構的法律責任
      • 5.5 仲介機構的法律責任
  • 第十四章 票據法
    • 1. 票據法概說
      • 1.1 票據的概念
      • 1.2 票據的法律性質與特徵
      • 1.3 票據的種類
      • 1.4 票據法的概念
      • 1.5 中國票據法立法概況
    • 2. 票據法律關係
      • 2.1 票據法律關係的概念
      • 2.2 非票據關係的概念
      • 2.3 票據的基礎關係
    • 3. 票據行為
      • 3.1 票據行為的概念
      • 3.2 票據行為的法律特徵
      • 3.3 票據行為的種類
    • 4. 票據權利
      • 4.1 票據權利的概念
      • 4.2 票據權利的法律特徵
      • 4.3 票據權利的種類
      • 4.4 票據權利的取得、行使和保全
      • 4.5 票據補救
      • 4.6 票據的偽造和變造
      • 4.7 票據抗辯
    • 5. 匯票、本票和支票
      • 5.1 匯票
      • 5.2 本票
      • 5.3 支票
    • 6. 涉外票據的法律適用和票據法律責任
      • 6.1 涉外票據的法律適用
      • 6.2 票據法律責任
  • 第十五章 銀行法
    • 1. 銀行法概述
      • 1.1 銀行法的概念和地位
      • 1.2 銀行經營管理體制概述
      • 1.3 銀行法律關係
    • 2. 中央銀行法
      • 2.1 中央銀行的性質、地位、職責和組織機構
      • 2.2 人民幣及其發行制度
    • 3. 商業銀行法
      • 3.1 商業銀行的概念、地位和經營範圍
      • 3.2 商業銀行的組織和財務會計制度
      • 3.3 商業銀行的設立、變更、接管和終止
      • 3.4 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的基本規則
      • 3.5 商業銀行貸款和其他業務的基本規則
      • 3.6 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
    • 4. 政策性銀行法
      • 4.1 政策性銀行法概述
      • 4.2 政策性銀行法簡介
    • 5. 非銀行金融機構管理法
      • 5.1 非銀行金融機構管理法概述
      • 5.2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 5.3 非銀行金融機構法律
  • 第十六章 保險法
    • 1. 保險法概述
      • 1.1 保險的概念和特徵
      • 1.2 保險法的概念、內容和現狀
      • 1.3 保險法的基本原則
    • 2. 保險合同
      • 2.1 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徵
      • 2.2 保險合同的種類
      • 2.3 保險合同的要素
      • 2.4 保險合同的成立、變更、終止及履行
    • 3. 保險公司
      • 3.1 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
      • 3.2 保險公司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 3.3 保險公司保險經營規則
      • 3.4 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
    • 4. 保險業的監督管理
      • 4.1 保險業監督管理機構及其主要職責
      • 4.2 保險業監管的方式
    • 5. 法律責任
      • 5.1 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法律責任
      • 5.2 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
      • 5.3 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法律責任
      • 5.4 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
      • 1. 破產法概述
      • 1.1 破產的概念和中國破產法的適用範圍
      • 1.2 破產法的立法目的
      • 1.3 《企業破產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制度設計
  • 第十七章 破產法
    • 2. 破產和解與重整程序
      • 2.1 破產和解與重整的一般原理
      • 2.2 中國破產法上的重整制度
      • 2.3 中國破產法上的和解制度
    • 3. 破產清算程序
      • 3.1 破產申請
      • 3.2 破產宣告
      • 3.3 債權人會議
      • 3.4 債務人財產/破產債權制度
      • 3.5 破產財產及其分配
      • 3.6 破產程序的終結
    • 4. 前景與展望
      • 4.1 關於破產法適用的範圍問題
      • 4.2 關於破產程序的目標模式問題
      • 4.3 增加國際破產方面的規定
      • 4.4 對破產失權和破產複權問題給予明確規定
  • 第十八章 海商法
    • 1. 中國海商立法概說
    • 2. 船舶法律制度
      • 2.1 船舶的概念
      • 2.2 船舶國籍和登記
      • 2.3 船舶物權
    • 3. 海上貨物運輸合同
      • 3.1 提單性質與功能
      • 3.2 承運人的義務
      • 3.3 承運人的責任期間和免責事由
      • 3.4 承運人賠償限額
      • 3.5 航次租船合同
    • 4. 船舶碰撞
      • 4.1 船舶碰撞的概念和分類
      • 4.2 船舶碰撞的司法管轄
      • 4.3 船舶碰撞財產損害賠償原則
    • 5. 海難救助
      • 5.1 海難救助的分類
      • 5.2 海難救助合同
      • 5.3 海難救助款項
    • 6. 共同海損
      • 6.1 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
      • 6.2 共同海損的理算
    • 7. 海事賠償責任限制
      • 7.1 海事賠償責任限制主體
      • 7.2 限制性債權
      • 7.3 非限制性債權
      • 7.4 責任限額的確定和賠償順序
  • 第十九章 財政法
    • 1. 預算法
      • 1.1 預算和預算法的概念
      • 1.2 預算管理體制和預算管理職權
      • 1.3 預算收支範圍
      • 1.4 預(決)算管理程序規定
      • 1.5 對預算決算的監督
    • 2. 國債法
      • 2.1 國債的概念和特徵
      • 2.2 國債法的概念、特徵及主要內容
      • 2.3 中國國債立法的概況
    • 3. 政府採購法
      • 3.1 政府採購法概述
      • 3.2 政府採購方式和程序
      • 3.3 政府採購合同
      • 3.4 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
    • 4. 國有資產管理法
      • 4.1 國有資產管理法概述
      • 4.2 國有資產評估制度
      • 4.3 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制度
      • 4.4 產權交易制度
  • 第二十章 稅法
    • 1. 稅法概述
      • 1.1 稅收與稅法
      • 1.2 稅法的構成要素
      • 1.3 稅法的發展
    • 2. 現行實體稅法結構體系
      • 2.1 流轉稅法
      • 2.2 所得稅法
      • 2.3 財產稅法
      • 2.4 行為稅法
      • 2.5 其他實體稅法
    • 3. 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 3.1 稅務管理
      • 3.2 稅款徵收
      • 3.3 稅務檢查
  • 第二十一章 反不正當競爭法
    • 1. 概述
    • 2. 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 2.1 市場混淆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 2.2 虛假表示與虛假宣傳行為
      • 2.3 商業賄賂行為
      • 2.4 侵犯商業秘密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 2.5 不當有獎銷售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 2.6 商業誹謗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 2.7 通謀招投標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 3. 對中國反不正當競爭制度的展望
  • 第二十二章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產品質量法
    • 1.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 1.1 概述
      • 1.2 消費者權利
      • 1.3 經營者義務
      • 1.4 爭議的處理機制和法律責任
    • 2. 產品質量法
      • 2.1 產品質量法概述
      • 2.2 產品質量的監督與管理
      • 2.3 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
      • 2.4 產品責任和違反產品質量法的法律責任
  • 第二十三章 勞動法
    • 1. 勞動法基礎理論
      • 1.1 勞動法的概念和地位
      • 1.2 勞動法的宗旨和調整方法
      • 1.3 中國《勞動法》的適用範圍
    • 2. 勞動法的內容體系
      • 2.1 勞動關係協調法律制度
      • 2.2 勞動基準(work standards)法律制度
      • 2.3 勞動保障法律制度
      • 2.4 勞動執法制度
    • 3. 勞動合同立法展望
      • 3.1 概說
      • 3.2 勞動合同的訂立
      • 3.3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 3.4 勞動合同的違約責任
  • 第二十四章 環境保護法
    • 1. 環境法的框架的概述
      • 1.1 《憲法》
      • 1.2 環境保護基本法
      • 1.3 環境保護單行法
      • 1.4 環境標準
    • 2. 環境法的基本原則
      • 2.1 協調發展原則
      • 2.2 預防為主原則
      • 2.3 污染者付費原則
      • 2.4 公眾參與原則
    • 3. 環境法的主要制度
      • 3.1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 3.2 “三同時”制度
      • 3.3 許可證制度
      • 3.4 排污收費制度
      • 3.5 限期治理制度
      • 3.6 環境事故報告制度
    • 4. 中國與國際環境法
  • 第二十五章 民事訴訟法
    • 1.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理
      • 1.1 民事訴訟
      • 1.2 民事訴訟法
      • 1.3 民事訴訟法律關係
      • 1.4 民事訴訟模式理論
    • 2.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與制度
      • 2.1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 2.2 民事審判的基本制度
      • 2.3 主管與管轄
      • 2.4 訴訟參加人
      • 2.5 民事訴訟證據
      • 2.6 期間、送達
    • 3. 民事訴訟法的審判程序
      • 3.1 第一審普通程序
      • 3.2 簡易程序
      • 3.3 第二審程序
      • 3.4 特別程序
      • 3.5 審判監督程序
      • 3.6 督促程序
      • 3.7 公示催告程序
      • 3.8 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
    • 4. 民事訴訟法的執行程序
      • 4.1 執行和執行程序
      • 4.2 執行的原則
      • 4.3 執行程序的一般規定
      • 4.4 執行的申請與移送
      • 4.5 執行措施
      • 4.6 執行中止與執行終結
    • 5.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
      • 5.1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概念和一般原則
      • 5.2 涉外民事訴訟管轄
      • 5.3 涉外民事訴訟的送達
      • 5.4 司法協助
  • 第二十六章 刑事訴訟法
    • 1. 刑事訴訟法在中國
      •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制定和修改
      • 1.2 刑事訴訟法地位的上升,兼論程序的價值
      • 1.3 刑事訴訟法之功能
    • 2. 刑事訴訟體制與制度
      • 2.1 中國的“刑事訴訟”
      • 2.2 刑事訴訟體制
      • 2.3 國刑事訴訟之“未經法院依法判決,不得確定任何人有罪”的原則
      • 2.4 辯護制度
      • 2.5 證據制度
      • 2.6 刑事訴訟之附帶民事訴訟
      • 2.7 刑事訴訟程序
    • 3. 刑事訴訟之未來
      • 3.1 更新訴訟觀念
      • 3.2 提高執法者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
      • 3.3 健全配套制度,完善現行制度
  • 第二十七章 行政訴訟法
    • 1. 行政訴訟法概述
      • 1.1 行政訴訟的概念和特徵
      • 1.2 中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歷史發展
      • 1.3 行政訴訟法的淵源
      • 1.4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範圍
      • 1.5 行政訴訟的特有原則
    • 2. 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與管轄
      • 2.1 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 2.2 行政訴訟管轄
    • 3. 行政訴訟參加人
      • 3.1 原告、被告和共同訴訟人
      • 3.2 第三人
      • 3.3 訴訟代理人
    • 4. 行政訴訟證據
      • 4.1 行政訴訟證據概述
      • 4.2 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
    • 5. 行政訴訟程序
      • 5.1 起訴與受理
      • 5.2 第一審程序
      • 5.3 第二審程序
      • 5.4 審判監督程序
      • 5.5 執行程序
    • 6. 行政訴訟法律適用與裁判
      • 6.1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
      • 6.2 行政裁判
  • 第二十八章 仲裁法
    • 1. 仲裁制度的基本理論
      • 1.1 仲裁和仲裁法
      • 1.2 仲裁的法律性質
      • 1.3 仲裁機構
    • 2. 仲裁協議
      • 2.1 仲裁協議的概念
      • 2.2 仲裁協定的內容
      • 2.3 仲裁協議的效力
    • 3. 仲裁程序與執行
      • 3.1 仲裁程序
      • 3.2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 3.3 仲裁的執行
    • 4. 涉外仲裁的特別規定
      • 4.1 涉外仲裁的概念
      • 4.2 涉外仲裁機構
      • 4.3 對涉外仲裁裁決的執行
  • 第二十九章 國際法
    • 1. 國際法的概念與淵源
      • 1.1 國際法的概念
      • 1.2 國際法的法律性質
      • 1.3 國際法的淵源
    • 2. 中國與國際法
      • 2.1 古代中國與國際法
      • 2.2 近代中國與國際法
      • 2.3 現代中國與國際法
    • 3. 國際法與國內法
      • 3.1 學說
      • 3.2 國際法與國內法關係的實踐
    • 4. 條約在中國的適用
      • 4.1 條約在中國的適用方式
      • 4.2 條約在中國國內法中的地位
  • 第三十章 國際經濟法
    • 1. 國際經濟法概述
      • 1.1 國際經濟法的概念
      • 1.2 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 1.3 國際經濟法的範圍
      • 1.4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 1.5 國際經濟法的體系
    • 2. 國際貨物貿易法
      • 2.1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 2.2 國際貿易慣例
      • 2.3 國際貨物運輸法
      • 2.4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法
    • 3. 國際服務貿易法
      • 3.1 國際服務貿易的概念和特點
      • 3.2 《服務貿易總協定》
    • 4. 國際技術貿易法
      • 4.1 國際技術貿易的概念和特點
      • 4.2 國際技術轉讓的主要形式
      • 4.3 技術貿易中限制性商業條款
    • 5. 國際投資法
      • 5.1 資本輸入國外國投資法
      • 5.2 資本輸出國海外投資法
      • 5.3 保護投資的國際法規範
    • 6. 國際金融法及其他分支
      • 6.1 國際金融法
      • 6.2 國際稅法
      • 6.3 國際經濟組織法
      • 6.4 國際商事仲裁法
  • 第三十一章 國際私法
    • 1. 國際私法的概念和性質
      • 1.1 國際私法的概念
      • 1.2 國際私法的性質
    • 2. 國際私法的調整對象及範圍
      • 2.1 國際私法的調整對象
      • 2.2 國際私法的範圍
    • 3. 國際私法的淵源
      • 3.1 國內法淵源
      • 3.2 國際淵源
    • 4. 中國國際私法立法的演進及發展
    • 5. 衝突規範及准據法選擇
      • 5.1 法律衝突的概念及產生原因
      • 5.2 衝突規範
      • 5.3 准據法
    • 6. 國際私法的基本制度
      • 6.1 識別
      • 6.2 公共秩序保留
      • 6.3 反致
      • 6.4 法律規避
      • 6.5 外國法內容的查明
    • 7. 涉外民商事爭議解決方式
      • 7.1 國際民事訴訟程序
      • 7.2 國際商事仲裁程序
    • 8. 涉外民商事問題的法律適用
      • 8.1 涉外合同之債的法律適用
      • 8.2 涉外侵權之債的法律適用
      • 8.3 涉外婚姻關係的法律適用
      • 8.4 涉外繼承關係的法律適用
  • 主編後記
  • 編者及作者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