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序言
-
甲部:總論
-
第一章 辛亥革命研究的整體性 桑兵
-
一、 引言
-
二、 辛亥時期的整體性
-
三、 古今的連貫性
-
四、 內外的聯繫性
-
-
第二章 從改革到革命:重新比較辛亥革命根本原因 龐百騰
-
一、 引言
-
二、 軍隊、軍事化、軍事文化
-
三、 學生
-
四、 幾種觀察
-
-
第三章 辛亥革命是一場甚麼性質的革命:內地學界60年來的探討與我們的思考 彭劍
-
一、 引言
-
二、「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之爭
-
三、「 資產階級革命論」與各種非資產階級革命論之辯
-
四、「 資產階級革命論」遭遇內地學界內部的挑戰
-
五、 辛亥革命是共和制與君主制的較量
-
-
-
乙部: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
第四章 1912 年前孫中山先生思想的幾條線索 麥勁生
-
一、 引言
-
二、〈 上李鴻章書〉:優良管治的願望
-
三、 排滿和民族主義
-
四、 共和、泛亞洲主義和反帝國主義:尚待發展的理念
-
五、 結論
-
-
第五章 趨迎與利用:從民元致孫中山函電看革命前後的思潮與心理 趙立彬
-
一、 引言
-
二、 強國之夢
-
三、 新國民,新責任
-
四、 公義和民權的話語
-
五、 結語
-
-
第六章 從「憲政」到「黨治」:孫中山「再造民國」思想轉換透視 申曉雲
-
一、 引言
-
二、「 二次革命」,孫中山重舉「革命」大旗
-
三、 東京組黨,捨民主嚮往集權
-
四、 放棄「護法」,走上「師俄」道路
-
五、 聯俄容共,踐行「以黨造國」
-
六、 總結
-
-
第七章 新時代與舊傳統相配合:錢穆對孫中山評價 區志堅
-
一、 引言
-
二、「 辛亥革命」為「假革命」,三民主義為抗戰建國之「領導」
-
三、「 指示」國民黨及反共言論雙結合:錢穆褒揚表述孫中山的美意
-
四、 小結
-
-
-
丙部:革命人物
-
第八章 清季革命之緣起:四大寇論 李金強
-
一、 引言
-
二、 四大寇的英雄形象:回憶與製作
-
三、 生平與投身革命
-
四、 結論︰三老樓之會
-
-
第九章 民國乃吾友也:辛亥革命後的盛宣懷 李培德
-
一、 引言
-
二、 盛宣懷逃亡日本
-
三、 盛宣懷如何周旋於孫中山和袁世凱之間
-
四、 盛宣懷、孫寶琦與袁世凱
-
五、 結語
-
-
第十章 胡漢民的「文明排外」研究與辛亥革命 林學忠
-
一、 引言
-
二、 禦侮「新法」:「文明排外」
-
三、「 文明排外」與辛亥革命
-
四、 不平等條約與國際法
-
五、 後話
-
-
第十一章 馮自由與辛亥革命 周佳榮
-
一、 引言:從革命參與者到歷史記錄者
-
二、 馮自由早年活動和辦報事跡
-
三、 馮自由與清季香港革命運動
-
四、 辛亥革命前後馮自由的活動
-
五、 作為辛亥革命史家的馮自由
-
六、 結語:馮自由的貢獻及其評價
-
-
第十二章 庚戌鄺佐治謀刺載洵案新探 陳潤成
-
一、 引言
-
二、 孫中山、李是男和舊金山的革命組織
-
三、 鄺佐治在舊金山的經歷和抉擇
-
四、 鄺佐治的密謀及各方面的反應
-
五、 加州人民對鄺佐治的訴訟
-
六、 美洲華僑與辛亥革命
-
-
第十三章 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與三位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南方熊楠、宮崎滔天(1895–1900) 林啟彥
-
一、 引言
-
二、 梅屋、南方、宮崎三人與孫中山的初次相識
-
三、 梅屋庄吉與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
-
四、 南方熊楠與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
-
五、 宮崎滔天與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
-
六、 結語
-
-
-
丁部:地區革命
-
第十四章 香港與孫中山革命運動之多元關係(1895–1925):革命基地兼革命對象的重疊角色 陳明銶
-
一、 引言
-
二、 革命基地(1895–1912)
-
三、 孫中山與香港華人紳商
-
四、 革命對象之香港(1912–1925)
-
五、 1911年前後孫中山與香港海員
-
六、 1923年關餘事件
-
七、 孫中山與港英官方關係
-
八、 1924年商團事件
-
九、 小結:反清反基地與反帝鬥爭對象
-
-
第十五章 辛亥廣州起義百年祭 周興樑
-
一、 引言
-
二、 廣州三 ·二九起義實為「辛亥革命」首義
-
三、 七十二烈士樹立了民主革命史上的豐碑
-
四、 三 ·二九起義陽曆紀念日乃孫中山核准頒行
-
-
第十六章 1911 年漢口、漢陽戰役中的北洋軍 鄺智文
-
一、 引言
-
二、 北洋軍如何應對現代戰爭
-
三、 參與漢口、漢陽戰役的北洋軍
-
四、 漢口、漢陽戰役概述
-
五、 漢口、漢陽戰役中北洋軍的表現
-
六、 結論
-
-
第十七章 常州與辛亥革命 丁潔
-
一、 引言
-
二、 常州人士與晚清革命風潮的關係
-
三、 革命活動在常州的展開
-
四、 武昌首義後常州的響應和措施
-
五、 結語:辛亥革命研究的新線索
-
-
-
戊部:革命要義
-
第十八章 從族類、王朝認同到民族國家認同:辛亥革命與中國民族共同體精神的演進 羅福惠
-
一、 引言
-
二、「 認同」的連續性與現代性
-
三、《 大同報》在共同體精神上的指標意義
-
四、「 文明革命」從行動到制度
-
-
第十九章 從「新名辭」到「關鍵辭」:以「伯理璽天德」為例的思考 潘光哲
-
一、 引言
-
二、 追源溯古︰「總統」與「伯理璽天德」之意
-
三、「 總統」即「伯理璽天德」
-
四、「 總統」/「伯理璽天德」為「民主國」所專用
-
五、「 總統」取代「伯理璽天德」
-
六、 結語
-
-
第二十章 從「尚武」到「體育」:論辛亥革命前後的軍國民教育風氣 趙雨樂
-
一、 引言
-
二、 晚清留日學生與軍國民教育會的淵源
-
三、 軍國民教育、尚武思想與社黨革命
-
四、 軍國民教育在中國及其思想的延續
-
五、 革命再革命:從孫中山所題「尚武精神」說起
-
六、 結論
-
-
第二十一章 「民國」政府保護「國民」:民初革命黨的保僑交涉與建言 李盈慧
-
一、 引言
-
二、 爪哇華僑被虐案交涉
-
三、 民國元年的保僑宣示
-
四、 關於華僑教育及華僑參政權之建言
-
五、 結語:「民國」是「為人民福祉而創建的」
-
-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