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成長的迹線:台灣五○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1950─1969〉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39985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以五○年代崛起的重要小說家於五、六○年代的代表作品為研究對象,無分省籍性別。選定「成長」為研究主題,其目的與用意就在打破傳統論者自政治意識形態對五○年代小說所貼的文學標籤迷思。自此詮釋觀點立論,本書就將小說置放在五、六○年代臺灣的歷史語境下解讀,通過共時性與對照性的閱讀,希望藉由個人成長/家國想像/文藝政策三者間的對話辯證,彰顯出五○年代作家創作成長小說的特出意義。簡言之,本書是從「成長」的制高點,重新閱讀歷來被定位為「反共」、「懷鄉」的小說,以及五○年代臺籍與女性作家的文本,探析該時代成長論題的共相與殊相,並勾勒出各種成長書寫的樣貌。
  • 第一章 導論
    •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形成
    • 第二節 西方成長小說的源起、定義及特色
      • 一 名稱的釐定
      • 二 成長小說的源起及定義
      • 三 成長小說的特色
      • 四 女性成長小說
      • 五 年齡的釐定
    • 第三節 台灣成長小說之相關文獻探討
    • 第四節 研究理路及論文架構
  • 第二章 「共」我成長—個人成長論述與家國想像
    • 第一節 五、六○年代的台灣文學生態
      • 一 五○年代的台灣文學生態
      • 二 六○年代的台灣文學生態
      • 三 小結
    • 第二節 少年中國,成年台灣—反共小說的成長論述
      • 一 大敘述中的小敘述:當「反共復國」遇上「個人成長」
      • 二 身體/國體的成長論述
      • 三 小結
    • 第三節 反共小說的性別/成長政治
      • 一 翻轉性別公式—性別與家國論述的頡頏交鋒
      • 二 女體與國體
      • 三 作者與文本性別之間
      • 四 小結
    • 本章結語
  • 第三章 我是誰?—台籍作家的成長論述與家國認同
    • 第一節 身分認同的成長論述
    • 第二節 成長中的身分—台灣意識的身分禁區
    • 本章結語
  • 第四章 人生成長三部曲—個人成長論述的社會觀照
    • 第一節 啟蒙者—校園教育的成長紀實
      • 一 女性教育小說
      • 二 教育小說的文化透視
      • 三 小結
    • 第二節 尋夢者—社會新鮮人的成長論述
      • 一 融合?妥協?—社會新鮮人的成長難題
      • 二 藝術家成長小說(Künstlerroman)
      • 三 從個人成長揭示哲學意涵
      • 四 小結
    • 第三節 愛情婚姻與自我成長意識的萌發
      • 一 婚姻主體的建構進程
      • 二 魚與熊掌的戰爭—婚後女性主體性的再建構
      • 三 女性情慾自主的成長論題
      • 四 閨秀/成長/政治:愛情婚姻與時代歷史的辯證
      • 五 小結
    • 本章結語
  • 第五章 成長論述的危機與困境—成長?反成長?
    • 第一節 愚騃童心—遙想童年的烏托邦
      • 一 「反成長」的指涉意義
      • 二 童蒙眼中的成人世界
      • 三 小結
    • 第二節 成長的困境—逃避/終結的成長論述
      • 一 逃避成長
      • 二 終結成長
      • 三 小結
    • 本章結語
  • 第六章 結論
  • 附表
    • 一 五○年代遷台小說家於五、六○年代的重要作品
    • 二 五○年代反共文學主要雜誌
    • 三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歷屆得獎小說作品
    • 四 遷台女作家生平概覽
    • 五 五○年代小說家成長書寫分類概覽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