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九○年代以降不管是描寫「鄉土體驗」或描寫「鄉土意義」的文學作品,均可說明「鄉土」書寫與「鄉土」語境的嬗變攸關。本書名之為「新鄉土」,除了是從「線性時間」的概念而發,也就其來自時空結構背景下的「書寫新貌」而定義,藉此概括九○年代以降台灣鄉土小說的總體現象。全書的論述重點,在於探勘新鄉土於承續與衍異中的書寫新貌,因此,「鄉土」不僅將成為本書的研究對象,也將作為一個新的理論視角,嵌入台灣文學史之中,藉資考察作家所含藏視野與策略的書寫現象。
- 李序/李奭學
- 自序/陳惠齡
-
第一章 緒論:「鄉土」作為一種文學類型與研究方法
-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範疇
-
一、問題意識
-
二、研究範疇
-
-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
-
一、文獻探討
-
二、研究方法
-
-
-
第二章 「鄉土」語境的衍異與增生:臺灣新鄉土小說的論述與形構
-
第一節 鄉土書寫的嶄新與多元
-
第二節 臺灣「鄉土」語境的詮釋脈絡
-
第三節 投射一個時代與世代的想像:感覺結構的差異
-
一、穿梭時間的憂悒鄉土書寫
-
二、怪力亂神的異質鄉土書寫
-
三、浪蕩荒蕪的頹廢鄉土書寫
-
四、山海交響的自然鄉土書寫
-
-
第四節 「現代經驗」與「內在家園」的差異感
-
-
第三章 新鄉土空間圖式化的隱喻性:臺灣新鄉土小說的三種敘述模態
-
第一節 「主題化」或「問題化」的鄉土書寫概念演繹
-
第二節 新鄉土小說中空間圖式化的三種敘述模態
-
一、童話故事裡的異想國度─鄭清文《天燈.母親》與甘耀明《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
-
二、地域鄉情中的時間意識─黃春明《放生》與童偉格《王考》
-
三、行遊路線上的地圖學誌─朱天心《古都》與許榮哲《ㄩˋㄧㄢˊ》
-
-
第三節 新的地域美學書寫文類
-
-
第四章 對鄉土小說焦距的微調與校準:論黃春明《放生》與鄭清文《天燈.母親》的後農村書寫
-
第一節 世變與時變中的鄉土─朝向一個小說世界
-
第二節 詮釋與解說─後農村書寫的細讀
-
一、鄉野表演者身份的轉換─以老人、小孩組構的新鄉土居群
-
二、作為集體性整合的公共空間─廟庭與售票口
-
三、烏托邦話語的呈現─新鄉土的異境書寫
-
-
第三節 關於「後」之意義的註記
-
-
第五章 新鄉土小說中的空間與地方:以花蓮鄉土小說的書寫樣貌為例
-
第一節 花蓮地景的構成與演出
-
第二節 「內在者」介入式的景觀意識─林宜澐小說中巡境遊觀的知覺空間
-
一、景觀經驗的演化:巡境與記憶
-
二、鄉鎮的耳語與傳奇:政治寓言
-
-
第三節 人地的同源同構─吳豐秋小說中標誌村群屬性的象徵空間
-
一、鑄造後山人的村群屬性:認同與差異
-
二、庇護與瞭望的景觀詩學:奉茶棚與後山日出
-
-
第四節 符號化的大地經驗─廖鴻基小說中人我關係的存在空間
-
一、位置和距離的意義:接近或疏遠
-
二、空間與特性:存在的立足點
-
-
第五節 文學空間的結構與意義
-
-
第六章 結論:凝視鄉土世界的現代情懷
-
第一節 新鄉土小說的文體建構與觀念形態
-
第二節 鄉土小說的現代性進程
-
- 引用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