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為警察而撰寫的「憲法與人權保障」教科書,並參考國家考試憲法命題大綱中的「憲法原理原則」撰寫,以「憲政體制」與「人權保障」為全書主要內容。
憲法人權教育可以作為國民通識教育來看待,憲法教育亦應致力培養警察「尊重人權」的觀念,使其能與時俱進,具備民主社會中「執法者」所需要的基本素養。
修習本書有助於培養憲法通識與人權意識,對於準備國家考試亦有輔助的功能。
憲法人權教育可以作為國民通識教育來看待,憲法教育亦應致力培養警察「尊重人權」的觀念,使其能與時俱進,具備民主社會中「執法者」所需要的基本素養。
修習本書有助於培養憲法通識與人權意識,對於準備國家考試亦有輔助的功能。
- 周序:人權的價值與進展
- 黃序:警察從保障人權實現國家正義
- 自序:人權教育是警察基本素養
-
第一章 憲政主義與國家
-
學習地圖
-
第一節 憲政主義的發生
-
一、憲政主義的開端及演進
-
二、憲政主義的意義
-
-
第二節 國家的定義與國家承認
-
一、國家的定義
-
二、中華民國國家承認問題
-
三、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
-
第三節 國家的理想型態
-
一、福利國家
-
二、自由法治國家
-
三、社會法治國家
-
四、合作國家
-
-
第四節 憲法與主權理論
-
一、主權論的出現與演進
-
二、國民主權與憲法主權
-
-
第五節 全球化與去國家化
-
一、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
-
二、全球化損害傳統國家主權觀念?
-
-
第六節 本章小結
-
第一章 學習回饋
-
-
第二章 憲法的產生與變遷
-
學習地圖
-
第一節 憲法的地位
-
一、憲法優位概念
-
二、憲法與其它法律的位階
-
-
第二節 憲法的分類
-
一、憲法形式分類
-
二、憲法實用效果分類
-
-
第三節 世界各國憲法產生、變遷與特色
-
一、英國
-
二、美國
-
三、德國
-
四、法國
-
五、俄國
-
六、日本
-
-
第四節 兩岸關係與兩岸憲法
-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
-
二、中華民國
-
-
第五節 憲法的變遷
-
一、憲法變遷的意涵
-
二、憲法解釋
-
三、憲法修改
-
-
第六節 本章小結
-
第二章 學習回饋
-
-
第三章 民主與人民權利
-
學習地圖
-
第一節 憲政主義與民主
-
一、民主的價值
-
二、民主主義的源起
-
-
第二節 五種民主理論類型
-
一、直接民主理論
-
二、古典民主理論
-
三、修正民主理論
-
四、參與式民主理論
-
五、協和式民主理論
-
-
第三節 民主的基本內涵:自由、平等
-
一、先哲關於自由權、平等權的觀點
-
二、自由主義的要素
-
-
第四節 民主與民主原則
-
一、民主的基本內涵
-
二、民主的多數決原則
-
三、選舉代表原則
-
-
第五節 民主化
-
一、民主化的世界潮流
-
二、三波民主化浪潮
-
三、民主化與民主鞏固
-
-
第六節 共產中國的特殊民主觀
-
一、共產中國的民主
-
二、中共憲法關於民主的規定
-
-
第七節 本章小結
-
第三章 學習回饋
-
-
第四章 制度與國家權力
-
學習地圖
-
第一節 統治權力與科層制度
-
一、權力與統治
-
二、科層制度
-
三、科層制下的公務員制度
-
-
第二節 新制度論與政府變革
-
一、新制度論的出現與基本主張
-
二、新制度論的理性選擇學派
-
-
第三節 新政府運動與企業型政府治理
-
一、新公共管理的觀點
-
二、政府再造的觀點
-
三、新政府運動與企業型政府
-
四、新公共服務的觀點
-
-
第四節 國家權力分立制度
-
一、三權分立制度
-
二、五權分立制度
-
三、權力分立的目的與效果
-
-
第五節 總統制、內閣制、半總統制
-
一、總統制
-
二、內閣制
-
三、半總統制(混合制、雙首長制)
-
-
第六節 本章小結
-
一、新公共管理的警察制度變革
-
二、我國究竟是總統制?內閣制?或者半總統制?
-
-
第四章 學習回饋
-
-
第五章 憲法與人權
-
學習地圖
-
第一節 人權的演進
-
一、人權範圍與時俱進
-
二、人權基於人性尊嚴
-
-
第二節 人權思想的論證
-
一、「自然法」對人權思想的啟蒙
-
二、洛克之人權思想
-
三、盧梭的天賦人權思想
-
-
第三節 孫中山的人權思想
-
一、孫中山人權思想淵源
-
二、孫中山的革命民權
-
-
第四節 基本權的性質
-
一、防禦權
-
二、受益權
-
三、基本權的競合衝突
-
-
第五節 人權觀念變遷與普遍人權
-
一、三代人權變遷
-
二、普遍人權論證
-
-
第六節 人權的分類與內容
-
一、基本權
-
二、公民權
-
三、社會權
-
四、人格權
-
五、保障隱私權的意義
-
-
第七節 本章小結
-
第五章 學習回饋
-
-
第六章 國際人權與我國人權保障
-
學習地圖
-
第一節 人權的普世價值
-
一、人權國際化的演變
-
二、聯合國保障無國界的人性尊嚴與人權
-
三、聯合國的人權發展
-
四、國際人權公約
-
五、區域性國際人權公約
-
六、人權宣言與公約的法律地位
-
-
第二節 我國人權保障的依據
-
一、憲法本文、增修條文及憲法解釋
-
二、「兩公約」施行法及其他國際公約
-
-
第三節 我國人權保障的制度
-
一、我國人權保障的方法
-
二、推動我國人權保障的政府組織
-
-
第四節 大法官釋憲與人權保障
-
一、大法官解釋憲法對人權保障的意義
-
二、大法官釋憲的模式
-
三、大法官釋憲保障人權例舉
-
-
第五節 生命權與我國死刑存廢
-
一、死刑存廢的爭辯
-
二、從人權保障探討死刑存廢
-
三、從多方面探討死刑存廢
-
-
第六節 本章小結
-
第六章 學習回饋
-
-
第七章 人權保障與警察執法
-
學習地圖
-
第一節 人權與警察執法
-
第二節 人民權利制度保障與執法
-
一、人權制度保障說
-
二、基本權功能保障
-
-
第三節 人身自由保障與執法
-
一、刑事人權保障
-
二、刑事妥速審判法
-
-
第四節 人權保障與警察執法原則
-
一、依法行政原則
-
二、行政裁量與比例原則
-
三、依法行政之信賴保護原則
-
四、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
-
第五節 人權保障與刑事司法原則
-
一、無罪推定原則
-
二、米蘭達警語
-
-
第六節 警察執法應負的責任
-
一、層級課責
-
二、法律課責
-
三、專業課責
-
四、政治課責
-
-
第七節 國家賠償與救濟
-
一、國家賠償的理論
-
二、警察被判賠償的實例
-
三、警察被控國家賠償駁回案例
-
-
第八節 本章小結
-
第七章 學習回饋
-
- 本書各章學習回饋測驗題參考答案
- 本書參考文獻
- 附件一、我國司法院大法官釋憲文選讀
- 附件二、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
- 附件三、世界人權宣言
- 附件四、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 附件五、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
圖目次
-
圖1 憲政主義觀點下憲法的基本內容
-
圖2 現代國家組成的4項要素
-
圖3 國家的理想型態
-
圖4 主權觀念的演進
-
圖5 法的位階秩序
-
圖6 憲法的分類
-
圖7 雅典直接民主運作示意
-
圖8 古典民主理論人與制度的假設
-
圖9 熊彼德修正民主理論人與制度的假設
-
圖10 薩托利的民主構面
-
圖11 道爾的多元政體構面
-
圖12 參與式民主對人與制度的假設
-
圖13 李菲特協和式民主的基本架構
-
圖14 葛瑞自由主義的基本要素
-
圖15 杭亭頓三波民主化示意圖
-
圖16 馬克思主義脈絡造就的特殊中共民主觀
-
圖17 警察與大眾傳播從政策制定到達成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最終目標就是民主
-
圖18 韋伯的權威類型
-
圖19 韋伯的科層組織結構特點
-
圖20 新制度論對人與制度的假設
-
圖21 三權分立觀點的演進
-
圖22 兩種權力分立制度
-
圖23 憲法規範的行政立法權力制度
-
圖24 人權概念中的「人」和「權」的組合關係
-
圖25 從基本權衍生的當代人權概念例舉
-
圖26 我國憲法的人民基本權利
-
圖27 我國人權保障制度
-
圖28 刑事訴訟的人權保障
-
-
表目次
-
表1 美國憲法修正案簡明表
-
表2 大法官釋憲擴大人權保障例舉
-
表3 台灣社會關於廢除死刑的主張與大法官見解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