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論集收錄論文可分幾大類:
一、中國傳統文學理論,以詩話詞話為大宗,如果能夠像巴赫金化腐朽為神奇,亦可以光照四海。
二、其次是西洋古典主義到新批評,諸如崇高、移情、審美,以致新批評的反諷、悖論、仍有其生命力,這次也有林餘佐、羅文玲(一部分)之作;巴什拉與容格原型,較為接近,這次論文有蕭蕭、黎活仁、韓紅豔、雷亞東、余境熹(《五行詩》)諸作。
三、由俄國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有余境熹、王蓉、吳燕南、李燦、周思諸作。
四、語言學方面如方環海/沈玲、余境熹(音樂美)之作。
五、哲學如中國哲學和現象學,這次有劉益洲、紀明宗之作。
六、生態文學有沈玲/方環海、韓紅豔、蔡明原(後二者內容實在不只生態問題)諸作,《詩的瞬間與狂喜》抱怨人們太重視作家生平,這兩三篇可能較多提及生平。
七、兒童文學,如夏婉雲之作。
八、新詩教學,如楊慧思之作。
目次:
白靈:序一 誰能拉著天空奔跑
黎活仁:序二
楊慧思:序三
巴什拉詩學的分析
黎活仁:上升與下降──白靈與狂歡化詩學
蕭蕭:炎上作苦──論白靈詩與火的屬性
雷亞東:孤獨感與童年的夢想──以巴什拉詩學分析白靈的想像力
美學分析
沈玲、張曉琴、方環海:論白靈詩歌中的生態倫理意識
劉益洲:身體與表述──白靈《愛與死的間隙》中的存有見證
林餘佐:抒情式批評在現代詩評論的運用──以白靈詩為例
蔡明原:想像與經驗的辯證──白靈現代詩作中的土地圖像
王蓉:白靈詩與「老莊思想」的互文聯想
吳燕南:曲折延宕的詩性空間──論白靈詩歌的「延緩」現象
韓紅豔:戲謔與荒誕:一種反諷的人性拷問──白靈詩歌中「審醜」的批判意識
童詩 文學批評 新詩教學
羅文玲:胸中自有浩然氣──論白靈《一首詩的誕生》之藝術創造工程
陳政彥:科學與詩的交會之處──白靈詩學研究
夏婉雲:自然與人為──白靈童詩中的幾種時間
楊慧思:索緒爾的結構語言學理論對新詩教學的啟示──以白靈的新詩為例
語文修辭
方環海、沈玲:節奏認知與詩歌文本的韻律構建──以白靈的五行小詩為例
余境熹:論重複與白靈短詩音樂美──以《白靈短詩選》為中心
余境熹、李燦:互文網路與詩化語言──白靈詩歌初探
余境熹、周思:白靈詩歌中的「空白」藝術──「接收延緩」詩學建構嘗試
紀小漾:矛與盾的熔爐──從「太極」角度試探白靈的詩學建構
余境熹: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白靈「五行詩」VS阿茲特克史──誤讀詩學系列
一、中國傳統文學理論,以詩話詞話為大宗,如果能夠像巴赫金化腐朽為神奇,亦可以光照四海。
二、其次是西洋古典主義到新批評,諸如崇高、移情、審美,以致新批評的反諷、悖論、仍有其生命力,這次也有林餘佐、羅文玲(一部分)之作;巴什拉與容格原型,較為接近,這次論文有蕭蕭、黎活仁、韓紅豔、雷亞東、余境熹(《五行詩》)諸作。
三、由俄國形式主義、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有余境熹、王蓉、吳燕南、李燦、周思諸作。
四、語言學方面如方環海/沈玲、余境熹(音樂美)之作。
五、哲學如中國哲學和現象學,這次有劉益洲、紀明宗之作。
六、生態文學有沈玲/方環海、韓紅豔、蔡明原(後二者內容實在不只生態問題)諸作,《詩的瞬間與狂喜》抱怨人們太重視作家生平,這兩三篇可能較多提及生平。
七、兒童文學,如夏婉雲之作。
八、新詩教學,如楊慧思之作。
目次:
白靈:序一 誰能拉著天空奔跑
黎活仁:序二
楊慧思:序三
巴什拉詩學的分析
黎活仁:上升與下降──白靈與狂歡化詩學
蕭蕭:炎上作苦──論白靈詩與火的屬性
雷亞東:孤獨感與童年的夢想──以巴什拉詩學分析白靈的想像力
美學分析
沈玲、張曉琴、方環海:論白靈詩歌中的生態倫理意識
劉益洲:身體與表述──白靈《愛與死的間隙》中的存有見證
林餘佐:抒情式批評在現代詩評論的運用──以白靈詩為例
蔡明原:想像與經驗的辯證──白靈現代詩作中的土地圖像
王蓉:白靈詩與「老莊思想」的互文聯想
吳燕南:曲折延宕的詩性空間──論白靈詩歌的「延緩」現象
韓紅豔:戲謔與荒誕:一種反諷的人性拷問──白靈詩歌中「審醜」的批判意識
童詩 文學批評 新詩教學
羅文玲:胸中自有浩然氣──論白靈《一首詩的誕生》之藝術創造工程
陳政彥:科學與詩的交會之處──白靈詩學研究
夏婉雲:自然與人為──白靈童詩中的幾種時間
楊慧思:索緒爾的結構語言學理論對新詩教學的啟示──以白靈的新詩為例
語文修辭
方環海、沈玲:節奏認知與詩歌文本的韻律構建──以白靈的五行小詩為例
余境熹:論重複與白靈短詩音樂美──以《白靈短詩選》為中心
余境熹、李燦:互文網路與詩化語言──白靈詩歌初探
余境熹、周思:白靈詩歌中的「空白」藝術──「接收延緩」詩學建構嘗試
紀小漾:矛與盾的熔爐──從「太極」角度試探白靈的詩學建構
余境熹: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白靈「五行詩」VS阿茲特克史──誤讀詩學系列
-
白靈 序一 誰能拉著天空奔跑
-
黎活仁 序二
-
楊慧思 序三
-
-
巴什拉詩學的分析
-
黎活仁 上升與下降──白靈與狂歡化詩學
-
蕭蕭 炎上作苦──論白靈詩與火的屬性
-
雷亞東 孤獨感與童年的夢想──以巴什拉詩學分析白靈的想像力
-
-
美學分析
-
沈玲、張曉琴、方環海 論白靈詩歌中的生態倫理意識
-
劉益洲 身體與表述──白靈《愛與死的間隙》中的存有見證
-
林餘佐 抒情式批評在現代詩評論的運用──以白靈詩為例
-
蔡明原 想像與經驗的辯證──白靈現代詩作中的土地圖像
-
王蓉 白靈詩與「老莊思想」的互文聯想
-
吳燕南 曲折延宕的詩性空間──論白靈詩歌的「延緩」現象
-
韓紅豔 戲謔與荒誕:一種反諷的人性拷問──白靈詩歌中「審醜」的批判意識
-
-
童詩 文學批評 新詩教學
-
羅文玲 胸中自有浩然氣──論白靈《一首詩的誕生》之藝術創造工程
-
陳政彥 科學與詩的交會之處──白靈詩學研究
-
夏婉雲 自然與人為──白靈童詩中的幾種時間
-
楊慧思 索緒爾的結構語言學理論對新詩教學的啟示──以白靈的新詩為例
-
-
語文修辭
-
方環海、沈玲 節奏認知與詩歌文本的韻律構建──以白靈的五行小詩為例
-
余境熹 論重複與白靈短詩音樂美──以《白靈短詩選》為中心
-
余境熹、李燦 互文網路與詩化語言──白靈詩歌初探
-
余境熹、周思 白靈詩歌中的「空白」藝術──「接收延緩」詩學建構嘗試
-
紀小漾 矛與盾的熔爐──從「太極」角度試探白靈的詩學建構
-
余境熹 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白靈「五行詩」VS 阿茲特克史──誤讀詩學系列之六
-
- 白靈 白靈寫作年表
- 蔡明原 白靈研究目錄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