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和平•台灣•愛:李魁賢的詩與詩論

出版日期
200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221314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探討笠詩社詩人李魁賢的詩,以及他對新詩(現代詩)內容、形式的看法。李魁賢曾被印度國際詩人學會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他對推動台灣文學史的發展、貢獻,功不可沒。
  • 前言:一個活在台灣的詩人─李魁賢其人、其詩
  • 第一章 李魁賢的詩學理論
    • 壹、詩的本質論
      • 一、「詩的本質是精神,是意識」
      • 二、「如果不是由『情』出發,就不能建立詩的本質」
      • 三、「沒有自由,就沒有詩」
    • 貳、詩的創作論
      • 一、創作的準備階段
      • 二、創作的構思階段
      • 三、創作的表現階段
    • 參、詩的語言論
      • 一、「語言本身是無所謂的」
      • 二、「語言的鍛鍊是十分必要的」
      • 三、「詩要從活生生的語言中去錘鍊」
    • 肆、詩的功能論
      • 一、詩的傳達功能
      • 二、詩的批判功能
      • 三、詩的教育功能
  • 第二章 李魁賢的詩歌主題系統
    • 壹、個體意識主題系統─小我抒情
      • 一、自我剖白的子系統
      • 二、情愛探索的子系統
      • 三、生命體認的子系統
    • 貳、社會集體意識主題系統─大我抒情
      • 一、鄉土熱愛的子系統
      • 二、社會省視的子系統
      • 三、政治批判的子系統
      • 四、世界旅思的子系統
  • 第三章 李魁賢詩歌藝術表現
    • 壹、藝術手法
      • 一、象徵主義
      • 二、現實主義
      • 三、新即物主義
    • 貳、意象的經營
      • 一、意象的鮮活創新
      • 二、意象的簡潔明晰
      • 三、意象的多向歧異
      • 四、意象的通感轉換
    • 參、語言風格
      • 一、清新優美
      • 二、淺白明朗
      • 三、尖銳辛辣
      • 四、矛盾悖論
    • 肆、章法架構
      • 一、綰合的線性架構
      • 二、並置的對照架構
      • 三、正反合的辯證架構
  • 第四章 李魁賢與台灣文學的建構
    • 壹、李魁賢「台灣獨立」的政治立場
      • 一、以詩明志
      • 二、對台獨先行者的景仰與崇拜
      • 三、李魁賢對「台灣獨立」的認知
    • 貳、確立台灣文學的「國家位格」
      • 一、李魁賢對「台灣文學」的定義
      • 二、台灣文學獨立論的闡發
    • 參、李魁賢對台灣文學的落實與推廣
      • 一、落實─謀求台灣文學的具體發展
      • 二、推廣─以台灣文學外譯作外交
  • 結語 李魁賢在台灣詩壇上的位置
    • 一、詩學理論方面:提出具指導性的詩觀
    • 二、詩成就方面:登上台灣現代詩成就的高峰
    • 三、詩人評論方面:樹立新的台灣文學典律
    • 四、翻譯成績方面:促進文學的國際交流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