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992年陝西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 序一(霍松林)
- 序二(王啟興)
- 引論
-
第一章 中國史官的天官職能與天人理論
-
一 中國史官的天官職能
-
二 〈周易〉的天人宇宙觀
-
三 陰陽五行學派的五德終始說
-
四 春秋公羊學的三統循環論
-
五 漢家改制中的理論熱點
-
-
第二章 孔子〈春秋〉的王道文化哲學
-
一 對孔子作〈春秋〉的文化認同
-
二 孟子對〈春秋〉文化意義的闡發
-
三 王道文化傳統的內涵
-
四 〈春秋〉三傳釋旨
-
五 孔子與六經
-
六 〈史記〉的文化定位
-
-
第三章 戰國士文化與史官文化
-
一 戰國士文化與史官文化的關係
-
二 戰國士文化之源
-
三 戰國士林的價值觀
-
四 戰國士林的文化心態
-
五 〈易傳〉〈中庸〉的超越哲學
-
-
第四章 司馬遷的生命體驗與文化心理
-
一 早期生命體驗
-
二 沐浴戰國士文化的流風餘韻
-
三 司馬遷的兩個精神支撐點
-
四 司馬遷與「自我實現者」的比較
-
五 血染的個性風采
-
六 司馬遷受刑後的心理分析
-
七 司馬遷的死亡之思
-
八 司馬遷的文化復仇心理
-
九 〈史記〉的半官史半私史性質
-
-
第五章 司馬遷的天道觀
-
一 〈史記〉的神學目的論
-
二 〈史記〉的天人感應論
-
三 〈史記〉的歷史循環論
-
四 〈史記}「 八書」的通變論
-
五 〈史記〉的經濟循環論
-
六 〈史記〉的天命崇高論
-
七 〈史記〉天命觀反例分析
-
八 〈史記} 「 進化論」 材料分析
-
九 〈史記〉求實精神的貫徹程度
-
-
第六章 司馬遷的王道觀
-
一 司馬遷對歷代帝王政治的評判
-
二 司馬遷論漢武興儒學
-
三 司馬遷論漢武伐四夷
-
四 司馬遷論漢武封禪
-
五 司馬遷論漢武經濟政策
-
六 司馬遷論漢武吏治
-
七 政治與文化的分離
-
八 天道與王道的溝通渠道
-
九 天道觀與王道觀的矛盾及其統一
-
-
第七章 司馬遷的士道觀
-
一 〈史記〉中變例分析
-
二 下層士林的豐碑
-
三 〈史記〉人物評價中的非道德化傾向
-
四 功名難遂的悲歌
-
五 對「烈丈夫」的禮贊
-
-
第八章 「謗書說」辯
-
一 司馬遷從根本上擁護漢家政權
-
二 〈史記〉貶損漢家的兩點依據
-
三 宮刑與〈史記〉的關係
-
四 「謗書說J 的實質
-
-
第九章 〈史記〉思想近〈易〉說
-
一 秦漢之際的學術大趨勢
-
二 〈史記〉與〈易〉學
-
三 〈易傳〉與〈史記〉的宇宙觀
-
四 〈易傳〉與〈史記〉的通變論
-
五 〈易傳〉與〈史記〉的尚德思想
-
六 〈易傳〉與〈史記〉的人生觀
-
-
第十章 司馬遷輿董仲舒異同考
-
一 司馬遷師承董仲舒說不能成立
-
二 司馬遷與董仲舒相同之點
-
三 司馬遷與董仲舒相異之點
-
四 幾點結論
-
-
第十一章〈史記〉對中國史宮文化的貢獻
-
一〈史記〉對中國史官文化的總結
-
二〈史記〉的精髓
-
- 注釋
- 主要參考書目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