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文旨在通過對董仲舒思想體系形成、內容、影響及其歷史命運的闡述、分析,以把握漢代新儒學的基本面貌和歷史地位
- 序言
-
緒論
-
一、新儒學在漢代思想界的主導性質
-
二、關於漢代新儒學的「新」
-
-
第一章學術思想對峙、交流與董仲舒學說的形成
-
一、先秦諸子學說在對峙前提下的相互交融
-
二、新道家的學術兼容色彩及其對新儒學的啟迪
-
三、漢初新道家的得勢對儒學更新的推動
-
四、漢初儒學的初步進展與董仲舒學說形成之關係
-
五、新道家的歷史局限與新儒學的確立
-
-
第二章董仲舒新儒學的多元結構
-
一、董仲舒其人與《春秋繁露》
-
1.董仲舒的生平
-
2.《春秋繁露》傳本的真偽問題
-
3. 關於《春秋繁露》的體例和內容分類
-
-
二、董仲舒新儒學理論框架的多元特徵
-
三、新儒學政治思想的兼容特色
-
-
第三章董仲舒新儒學支柱:天人合一論
-
一、早期「天人感應」說之歷史演進
-
二、「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之關係
-
三、「天人合一」論在新儒學中的地位
-
四、「天人合一」說的評價問題
-
-
第四章董仲舒新儒學的「經」「權」、「平衡」理論
-
一、關於「經」「權」關係的要諦
-
二、關於事物相對平衡的理論
-
三、「經」「權」理論與相對平衡觀指導下的庸俗歷史觀
-
-
第五章董仲舒新儒學的社會政治思想
-
一、孟學色彩濃厚的仁義說
-
1.仁義學說的主要內涵及其演繹
-
2 . 關於「義利」之辨
-
-
二、荀學影響下的「禮義」觀
-
1.禮的強調與「文質」之辨
-
2. 禮治的倫理依據:性三品說
-
3 . 董仲舒禮治觀的君本位特徵
-
-
三、新儒學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影響
-
1.新儒學對時政的規諫意義
-
2.新儒學原則在政治生活中的確立
-
-
-
第六章《白虎通義》對董仲舒新儒學的繼承發展
-
一、新儒學的守成傾向與《白虎通義》的誕生
-
二、《白虎通義》對董仲舒新儒學之認同
-
1. 〈 白虎通義〉之成書與識緯影響問題
-
2. 〈白克通義〉中的新儒學守成現象
-
-
三、《白虎通義》對董仲舒新儒學的部分發展
-
1.在「天人觀」上的某些新意
-
2. 在倫理政治觀方面的某些進展
-
-
-
第七章董仲舒新儒學的困境及其反思
-
一、東漢中晚期的社會危機
-
二、新儒學誘導下的儒林異化
-
三、東漢中晚期對新儒學的反思律動
-
1.對新儒學識緯災異論的初步抨擊
-
2. 扭轉儒學迂腐僵化傾向的諸種努力
-
-
四、新儒學反思律動的歷史局限性
-
- 結語
- 主要參考文獻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