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第一部全面探討東亞康德哲學的專著。◎ 完整呈現康德哲學傳東亞的過程,以及各國康德研究的意義與課題。◎ 本書由臺、中、日、韓學者共同合作,並以中、日、韓文出版,為東亞學術交流史上一大成就。
在西方哲學的發展當中,十八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康德無疑是最受矚目的一位,他集西方傳統哲學之大成,也是現代西方哲學的共同源頭,具有承先啟後之關鍵地位。康德哲學於十九世紀中葉逐步傳入中國與日本、二十世紀初傳入韓國,迄今已超過一百多年,對現代東亞文化具有難以估計的影響。
本書是第一部全面探討東亞學界如何接受與吸收康德哲學的專門論著,書中從接受史的角度闡述康德哲學傳入臺灣、中國、日本與韓國的過程;並從跨文化的視野,深入分析在此過程中涉及的哲學問題。誠如前輩康德專家鄭昕所言:「超過康德,可能有新哲學,掠過康德,只能有壞哲學。」東亞各國對康德哲學的受容,並非只是被動吸收,而是反應各國學界所面臨的不同課題,呈現出多元化的樣貌。
在西方哲學的發展當中,十八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康德無疑是最受矚目的一位,他集西方傳統哲學之大成,也是現代西方哲學的共同源頭,具有承先啟後之關鍵地位。康德哲學於十九世紀中葉逐步傳入中國與日本、二十世紀初傳入韓國,迄今已超過一百多年,對現代東亞文化具有難以估計的影響。
本書是第一部全面探討東亞學界如何接受與吸收康德哲學的專門論著,書中從接受史的角度闡述康德哲學傳入臺灣、中國、日本與韓國的過程;並從跨文化的視野,深入分析在此過程中涉及的哲學問題。誠如前輩康德專家鄭昕所言:「超過康德,可能有新哲學,掠過康德,只能有壞哲學。」東亞各國對康德哲學的受容,並非只是被動吸收,而是反應各國學界所面臨的不同課題,呈現出多元化的樣貌。
- 總 序/黃俊傑
- 序 言/李明輝
-
康德哲學在現代中國/李明輝
-
一、康德哲學開始傳入中國
-
二、蔡元培、張君勱與康德哲學
-
三、牟宗三與康德哲學
-
四、中國馬克思主義與康德哲學
-
五、中國自由主義與康德哲學
-
六、結語
-
-
中國大陸1949 年之後的康德研究/李秋零
-
一、自1949 年至1978 年的康德研究
-
二、1978 年以降的康德研究
-
-
戰後臺灣的康德研究/李明輝
-
一、臺灣康德研究的主要推手︰牟宗三
-
二、牟宗三影響下的康德研究
-
三、黃振華的康德研究
-
四、康德哲學的闡述與翻譯
-
五、康德哲學在臺灣的發展
-
-
日本的康德研究史與今日的課題(1863-1945)/牧野英二著 廖欽彬譯
-
一、前言:本文的目的及考察範圍
-
二、到明治時代前半(1863-1886 年)為止的康德接受史
-
三、明治時代後半(1888-1912 年)康德研究的主要動向
-
四、大正時代(1912-1926 年)康德研究的興盛
-
五、從昭和時代(1926-1945 年)的譯語論爭看康德解釋史的一個片段
-
六、結論:往後的展開之概觀
-
-
日本康德研究的意義與課題(1946-2013)/牧野英二著 廖欽彬譯
-
一、前言:本文的目標
-
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民主主義的時代
-
三、日本康德協會的成立與《日本康德研究》創刊以後
-
四、後現代主義與英美哲學的影響
-
五、康德逝世兩百周年以後的展開
-
六、結語:概觀今後的發展
-
-
韓國康德研究的緣由與開展/白琮鉉著 朴敬淑譯
-
一、韓國康德哲學研究的緣由
-
二、韓國對康德哲學的接受及其研究過程
-
三、康德哲學在韓國的再生產應用之可能性
-
參考文獻
-
-
康德與東方哲學的比較研究︰以韓國為例/韓慈卿著 鄭宗模譯
-
一、引言
-
二、康德與東方思想比較的視域
-
三、佛教與康德哲學之比較
-
四、康德與儒教
-
五、結語──期望「格義西方哲學」
-
-
附錄一:王國維與康德哲學/李明輝
-
一、王國維研究康德哲學的歷程
-
二、王國維關於康德的著作
-
三、借用康德的哲學概念詮釋中國哲學
-
-
附錄二:日本康德研究文獻目錄(1896-2012)/牧野英二編
-
一、明治時代(1868-1912:明治元年―明治45 年)
-
二、大正時代(1912-1926:大正元年―大正15 年)
-
三、昭和時代(1926-1988:昭和元年―昭和63 年)
-
四、平成時代(1989-2012:平成元年―平成24 年)
-
- 作者與譯者簡介
- 西文人名索引
- 中日韓文人名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168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