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開啟自力覺醒,傾聽你內心的真實之聲修行,從了解自己的慾望開始
●2016克里希那穆提逝世30週年紀念,美國克里希那穆提基金會(KFA)最新出版、集大成之作 ●闡釋20世紀最重要的靈修大師,最核心的教導:「你就是世界」 ●90篇平易近人、生活化的問答,從重要的日常小事切中修行
世界日趨紛亂,仇恨暴力橫行,人類將走向毀滅嗎? 問題不在外面,解答也不在外面。 真正的問題是:人類心智能否有真正的轉變。 因為世界只是你的投射,你就是世界。
社會不平靜,家庭不平靜,因為你的心不平靜。 你的心不平靜,因為你不了解真正的自己。 人要如何了解自己? 很簡單,從觀察自己「慾望的軌跡」開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1945),當時知名度如日中天的靈性大師克里希那穆提,暫停所有美國公開演說行程,在加州的歐亥過著幽靜的生活。人們私下尋訪他,與他對談,求教許多當代的問題與一己的生活困境。
當時人類社會所面對的問題,諸如:國際戰爭、世局動盪、國族主義高漲、暴力衝突事件頻傳等等,即使在過了七十年後的今天,一樣層出不窮地上演著。這在在證明了克氏教導的核心──「你就是世界」。人心若不徹底改變,世界將永無寧日。
本書內容出自美國克氏檔案庫的匯編,書中記錄的90位提問者,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各行各業,包括:兒子在戰爭中喪生的母親、治癒別人卻治不好自己的醫生、徬徨於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輕人、不願鼓勵競爭意識的學校老師、受到宗教組織壓迫的信徒、靈修多年卻覺得原地打轉的修行人等等。這些探詢歷久彌新,無論是問題或答覆,讀者都能夠從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2016克里希那穆提逝世30週年紀念,美國克里希那穆提基金會(KFA)最新出版、集大成之作 ●闡釋20世紀最重要的靈修大師,最核心的教導:「你就是世界」 ●90篇平易近人、生活化的問答,從重要的日常小事切中修行
世界日趨紛亂,仇恨暴力橫行,人類將走向毀滅嗎? 問題不在外面,解答也不在外面。 真正的問題是:人類心智能否有真正的轉變。 因為世界只是你的投射,你就是世界。
社會不平靜,家庭不平靜,因為你的心不平靜。 你的心不平靜,因為你不了解真正的自己。 人要如何了解自己? 很簡單,從觀察自己「慾望的軌跡」開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1945),當時知名度如日中天的靈性大師克里希那穆提,暫停所有美國公開演說行程,在加州的歐亥過著幽靜的生活。人們私下尋訪他,與他對談,求教許多當代的問題與一己的生活困境。
當時人類社會所面對的問題,諸如:國際戰爭、世局動盪、國族主義高漲、暴力衝突事件頻傳等等,即使在過了七十年後的今天,一樣層出不窮地上演著。這在在證明了克氏教導的核心──「你就是世界」。人心若不徹底改變,世界將永無寧日。
本書內容出自美國克氏檔案庫的匯編,書中記錄的90位提問者,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各行各業,包括:兒子在戰爭中喪生的母親、治癒別人卻治不好自己的醫生、徬徨於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輕人、不願鼓勵競爭意識的學校老師、受到宗教組織壓迫的信徒、靈修多年卻覺得原地打轉的修行人等等。這些探詢歷久彌新,無論是問題或答覆,讀者都能夠從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 推薦序——走上自力覺醒的道路
- 前言——永恆的答問
- 1 如何停止易被同事激怒?
- 2 真實的聲音?
- 3 生死問題的苦與樂
- 4 如何擺脫「我」和「我的」的衝突?
- 5 從依賴中解脫
- 6 人與機器的關係
- 7 性慾存在頭腦裡
- 8 無算計的慈善
- 9 如何讓虔誠免於怨恨?
- 10 需要放棄原有的生活水準?
- 11 你是什麼,世界就是什麼
- 12 療癒自己
- 13 社會的野蠻遊戲
- 14 一段平靜的空檔還是真正的平靜?
- 15 關於性的恐懼
- 16 寫下當下的念頭
- 17 正確的思維,並非正確的念頭
- 18 如何打破自我封閉的高牆?
- 19 是否要拋開信仰?
- 20 自我覺察就能學習分辨標籤?
- 21 不是光有麵包就夠了
- 22 死亡與業力有關?
- 23 仇恨的毒害
- 24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 25 是否尋求外來的鼓勵?
- 26 放棄性慾就能專心?
- 27 什麼是覺察?
- 28 擾人的夢
- 29 認清關係的本質
- 30 潛藏的偏見如何移除?
- 31 正確的謀生之道
- 32 棄絕欲望才能有靈性生活?
- 33 摧毀利用一切事物謀取私利的積習
- 34 追求有效果的祈禱?
- 35 為生者還是亡者哭泣?
- 36 切勿製造封閉小圈子
- 37 自我認識是打開一本頁數繁多的書
- 38 夢境源自潛意識需求?
- 39 對大師的信仰
- 40 寂寞,及其伴隨的恐慌
- 41 國族主義是一帖毒藥?
- 42 活化內心遲鈍與敏感的區域
- 43 心如何複製自己?
- 44 戒菸無用論?
- 45 表演也能助人?
- 46 譴責或接受同性戀?
- 47 流進靜心深淵的自我覺察之流
- 48 當內在的光熄滅
- 49 透過現在覺察過去
- 50 組織會孕育腐敗種子?
- 51 獨自生活,還是保有親密關係?
- 52 你在浪費生命嗎?
- 53 擺脫重複、瑣碎的念頭
- 54 深掘與休耕的必要
- 55 防止養成習慣?
- 56 執著與不執著都要有滿足感?
- 57 理論與解釋都是障礙?
- 58 抵達遠方,就從你開始
- 59 重新教育父母
- 60 避免二元對立
- 61 直覺與制約的衝突
- 62 在覺察與分心之間
- 63 渴求有結束的一天嗎?
- 64 侵略性是男人的天性?
- 65 誰是思考者?
- 66 依賴會摧毀愛?
- 67 遠離殘酷的戰爭遊戲環境
- 68 理想與遲鈍都是一種束縛
- 69 過於擁擠的心
- 70 思考令人害怕?
- 71 接受憂傷的方式
- 72 精明的算計之心
- 73 以家庭填補空虛有效?
- 74 努力與選擇的製造者
- 75 能力與天賦是危險的朋友?
- 76 道心之中有衣食
- 77 回憶必須成為空殼?
- 78 助人者與接受幫助者,必須目標一致
- 79 經驗留下的疤痕
- 80 政治改革是思想的浪費
- 81 揣測實相為何,或是直接體驗它?
- 82 你會讓自己被敵人所殺嗎?
- 83 老師的兩難
- 84 我能在戰壕裡找到神嗎?
- 85 答案存在於永恆的當下
- 86 打破教育制約的外殼
- 87 成功對他人與自己都是痛苦?
- 88 了解衝突
- 89 遵循既有模式會使我們變得遲鈍
- 90 正確的靜心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