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10關鍵,讓孩子的行為不失控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22292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序文 用對方法,孩子就不脫序
  • 第1章 孩子精力充沛、愛搗亂─別用憤怒情緒和他對抗
    • 01 敲敲打打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法,無須過度反應
      • 因好奇而觸摸、敲打,是幼童的天性使然
      • 把危險物品收藏妥當,別讓孩子有機會觸摸、敲擊
      • 態度明確且堅定地對孩子下禁止令
      • 徹底執行所設定的規則與限制
      • 孩子在公眾場所大肆敲打時,要轉移他的移注意力
    • 02 丟擲東西是孩子的一種實驗,不必急著收拾
      • 為了尋找答案,孩子會以丟或摔東西的方法進行實驗
      • 表現出不在乎的樣子,讓孩子覺得這是個無聊的遊戲
      • 乾脆讓孩子丟個過癮,再和他玩「撿東西」比賽
      • 訓練孩子的投球技巧,但丟錯東西時要立刻制止
      • 雖然必須態度堅定,但也要幫孩子提供情緒出口
    • 03 翻箱倒櫃的弄亂房間,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 凌亂的房間是孩子心中的專屬幻想園地
      • 孩子三歲以後,父母便可以要求他保持房間整潔
      • 確保危險物品都收存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 以遊戲方式引導孩子,讓收拾成為親子活動的一部分
      • 白天任由它一團亂,到了晚上再開始收拾
      • 不給壓力、不處罰、不要求完美,但讚美孩子的努力
    • 04 孩子「故意」失手打翻飲料時,不須有任何反應
      • 孩子假裝失手打翻飲料,動機通常是好奇心多於頑皮
      • 準備好耐心、幽默感、強力吸水海綿
      • 為孩子選擇適合的杯子,並設定喝飲料的禁區
      • 要給孩子一塊海綿而非一頓責罵
      • 立場要堅定,但氣到抓狂時仍須解釋原因
  • 第2章 怎麼讓失控小惡魔好好聽話─給孩子的指示要具體、簡單且清楚
    • 01 孩子不聽從指示,有時是父母的指令有問題
      • 孩子不聽話,有時是因為他聽不懂父母要他做什麼
      • 一次只給一項指示,而且簡單且清楚
      • 父母專心傾聽孩子的話,孩子才會以同樣態度回饋
      • 讓孩子知道你不是在開玩笑,並適時採取行動
    • 02 孩子不願離開遊樂場,可「預告」他離開的時間
      • 在遊樂場裡,孩子最討厭聽到的話是「該回家了」!
      • 離開遊樂場前的十幾分鐘,陪孩子一起玩
      • 事先預告,讓孩子可以做好「回家」的心理準備
      • 提供誘因吸引孩子離開遊樂場
      • 對孩子表達同理心後,便直接將她抱離遊樂場
    • 03 孩子沉迷遊戲中時,可給予緩衝時間抽離情緒
      • 因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很難從專注的興趣中抽離
      • 給孩子緩衝時間,並設定好計時器
      • 讓孩子完成他的興趣,或兩件事情同時進行
    • 04 孩子喜歡大聲尖叫,千萬不要對他以牙還牙
      • 孩子會想知道自己的聲音可以尖銳至何種程度
      • 要營造家裡的平靜氣氛,勿用吼叫壓制孩子的尖叫
      • 和孩子一起玩「不可以給別人聽到」的遊戲
  • 第3章 怎麼讓孩子脫離情緒悶鍋─鼓勵、陪伴、安全感與尊重本性
    • 01 文靜又壓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勵與安全感
      • 後天導致孩子個性壓抑,父母須檢視自己的教養方式
      • 每個孩子的天性與個性都不同,不該強求他改變
      • 足夠的安全感,可以緩解孩子壓抑的情緒
      • 鼓勵文靜又壓抑的孩子多運動
      • 父母真正應該重視的,是孩子的優點而非天性
    • 02 軟弱又溫順的孩子,要教導他保護自己的權益
      • 孩子對軟弱個性若能處之泰然,父母就該給予尊重
      • 教導個性溫順、軟弱的孩子保護自己的權利
      • 製造社交機會,讓孩子多練習解決人際關係的技巧
      • 尊重孩子的權利,才能助他培養出寬大胸懷
    • 03 假想的朋友,是孩子的保護者,也是代罪羔羊
      • 假想的朋友是孩子的另一個不同的自我
      • 孩子大都知道這個朋友是幻想出來的,非真實人物
      • 有假想朋友的孩子通常會擁有較多真正朋友
      • 別禁止孩子和假想朋友玩耍,以免扼殺他的想像力
      • 接受孩子的假想朋友,並謹慎的「利用」它
      • 別讓孩子利用假想朋友來逃避犯錯的後果
    • 04 遇到挫折就退縮,要讓他學習解決事情的能力
      • 未具備堅強的應付技巧時,挫折會瓦解他的信心
      • 對完美主義的孩子,別要求超出他能力的標準
      • 教導孩子技巧,並從旁引導與協助
      • 尊重孩子的挫折,即使小小成就,也要大大稱讚
    • 05 幫孩子穿衣服就像打仗,就換個輕鬆心情看待它
      • 年幼的孩子對於吃什麼、穿什麼,都會有自己的堅持
      • 讓孩子掌控他自己的穿著,父母只須注意氣候變化
      • 孩子對穿衣有特別偏好時,就同款式多買幾件
      • 早上幫孩子穿衣過程中,加入「親子關係時間」
      • 先幫孩子穿好衣服,再讓他下床
    • 06 孩子堅持要自己穿衣服,就教他正確的技巧
      • 穿衣服雖動作簡單但程序複雜,對孩子是一大挑戰
      • 挑選便利穿著的衣服,並教孩子分辨衣服前後的技巧
      • 教孩子扣鈕釦與拉拉鏈的技巧
      • 是衣服不配合,不是寶貝穿不好
  • 第4章 馴服孩子任性又霸道的習性─限制他的要求且絕不讓步
    • 01 沒走幾步就要人揹,是因怕失去與父母的親密感
      • 孩子想要維持與父母的親密感,所以要父母抱或揹
      • 在過程中加入一些樂趣,讓走路變成一項愉快的活動
      • 請孩子充當你的助手,並讚美他的大力幫忙
      • 孩子堅持不肯走,可搭大眾交通工具,但別揹他
      • 因挫折感而抗拒走路時,父母要蹲下來和他說話
    • 02 看到什麼都想要,是為了突顯自己的重要性
      • 即使要求不能獲得滿足,孩子還是會不停提出要求
      • 拒絕滿足孩子不切實際的要求是正確的
      • 滿足孩子並不能換到愛,反而助長他的物慾與貪婪
      • 即使堅持不讓步,也不必感到愧疚
      • 偶爾讓步,是要讓孩子自食惡果
      • 選擇孩子比較不會提出要求的時機上街採購
      • 直接對孩子畫「不」的底線
    • 03 什麼都不缺的孩子,會比較無法接受被拒絕
      • 適當對孩子說「不」,才能培養懂關懷又負責任人
      • 不要為了錯誤理由而對孩子讓步
      • 只要理由正當,就要毫不猶豫的說「不」
      • 在對孩子說「不」之後,還要解釋「為什麼」
      • 父母太多的「好」,會讓孩子無法面對別人的拒絕
    • 04 霸道又愛使喚別人,因他自認是世上最重要的人
      • 孩子喜歡使喚父母,其實為了奪取控制權
      • 喜歡對同伴發號施令,有時是因缺乏社交技巧
      • 給孩子更多的關注與陪伴
      • 給孩子分擔一些責任,讓他擁有控制權
      • 不要回應孩子粗魯的使喚口氣
    • 05 在校平靜、在家狂野,因為家給他安全感
      • 知道父母無論如何都會愛他,所以才敢狂野
      • 放學後,陪孩子在教室多留一下,別急著回家
      • 帶零食去接孩子放學,或放學回家的路上順道旅遊
  • 第5章 改變孩子愛動粗的壞毛病─教導孩子自律與正確待人方式
    • 01 孩子對玩伴動手動腳,常因表達能力不足所致
      • 因語言能力有限或為了探索環境,而對玩伴又拉又戳
      • 想要孩子待人溫和有禮,父母就別當壞榜樣
      • 不論在家裡或在外面,都要教導並要求孩子自律
      • 教孩子認識與人相處時,哪些動作是不被接受的
      • 引導孩子表達內心想法,並鼓勵他多和家人練習說話
    • 02 孩子不高興就咬人,因他發現咬人比語言更有效
      • 咬人,是為了發洩挫折情緒或更快達到目的
      • 因無聊、疲倦、飢餓或想表達「我愛你」而咬人
      • 別讓孩子空著肚子出門,也不要以牙還牙的咬孩子
      • 孩子咬人時要嚴肅看待,但勿反應過度、大聲斥責
      • 雙重標準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 03 孩子對玩伴行為粗暴,因認為自己是宇宙中心
      • 侵略且粗暴的行為,是為了爭取認同或控制環境
      • 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所以無視他人的存在
      • 利用實際發生的粗暴、侵略行為教育孩子
      • 父母錯誤的示範,正好鼓勵孩子的不當行為
      • 因好表現未得到肯定,便以粗暴方式引起父母注意
      • 掌握孩子失控時機,便能預防他的粗暴行為
    • 04 孩子喜歡暴力破壞玩具,要教導他發洩負面情緒
      • 暴力行為是孩子處理挫折或焦慮的方式
      • 雖無傷及生命,但仍要教導孩子愛惜物品
      • 提供孩子多種釋放情緒與壓力的方法
      • 幫孩子安排一些刺激遊戲或活動,避免他無聊
    • 05 孩子出現毀滅行為時,就請他幫忙收拾殘局
      • 年幼孩子就是個摧毀東西的高手
      • 孩子毀壞東西時,請他幫忙善後
      • 給孩子實用的建議,並提供發洩情緒的方法
      • 找出孩子毀滅行為的原因,並想辦法導正
  • 第6章 扭轉孩子強烈的占有慾─培養孩子輪流、尊重別人需求的觀念
    • 01 凡事要求「我優先」的孩子,要教他「輪流」的觀念
      • 在孩子的眼中,他自己才是人生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
      • 陪孩子玩「輪流」的遊戲,練習輪流當第一
      • 善用計時器,讓小朋友乖乖輪流與分享
    • 02 排斥父母和訪客交談,因不想失去父母的注意力
      • 為了讓父母的焦點停留在自己身上,孩子都會排斥訪客
      • 父母要先做到「尊重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權利」
      • 讓孩子參與你與訪客的聚會
      • 提供道具讓孩子自己玩,並在他不耐煩前陪伴他玩一下
      • 清楚讓孩子知道,與訪客交談是父母的權利
    • 03 愛「打包」,其實是孩子突顯自己重要性的方式
      • 「獲得、累積東西」的行為,可給孩子滿足感與安全感
      • 給他一個專用的背包,並幫助他蒐集、打包
      • 不適合孩子拿的東西要收起來,貴重物品要上鎖
    • 04 孩子對媽媽的占有慾,須以正向、幽默的態度處理
      • 小男孩都會有些戀母情結,會對媽媽極端的占有
      • 忽視孩子的感受只會增添其嫉妒心,而視爸爸為敵人
      • 以正向、幽默的態度處理孩子的嫉妒心與占有慾
      • 確定孩子平日有得到爸媽足夠的關愛
  • 第7章 改變孩子自私又不友善的態度─別批評他自私,也別強迫他分享
    • 01 孩子從慷慨變自私,其實是在保護自己的權利
      • 孩子開始有「所有權」概念,自然會產生強烈占有慾
      • 因為沒有「借出及借入」的觀念,以為借出就是失去
      • 與其說教,不如讓他知道慷慨行為有多麼令人欣賞
      • 強迫孩子分享,會讓他覺得自己比別人不重要
      • 體諒孩子難以分享的心情,不要為了分享而分享
      • 向孩子解釋「借出與借入」的觀念
      • 只要孩子願意分享,不論心意多麼小都要讚美
    • 02 孩子不顧別人的感受,須循序漸進的教導同理心
      • 幼童尚未發展出仁慈特質,自然不懂得顧及別人感受
      • 教孩子「仁慈」最有效方法,就是父母的良好示範
      • 尊重、體貼孩子的感受,才能保護孩子的自尊
      • 讓孩子知道「別人也有感覺」
    • 03 孩子對玩伴講話惡毒,因為覺得好玩或引人關注
      • 孩子對同伴的人身攻擊,純粹因為好玩而非憤怒
      • 孩子的批評字眼字是誠實而非刻薄,只是不知道會傷人
      • 鼓勵孩子改用其他比較不冒犯的字眼
      • 不斥責孩子,也不與他爭論體貼別人的好處
      • 不小題大作、不過度反應也不鼓勵
    • 04 孩子遊戲時零互動,因為太年幼還未社會化
      • 在兩歲孩子的眼中,其他孩子只是一種「物品」
      • 即使遊戲缺乏互動,孩子還是會從中學到寶貴經驗
      • 選擇適合的團體遊戲時間,並從一對一開始
      • 不要強迫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互動,耐心等他準備好
  • 第8章 孩子的同伴有問題,怎麼辦?─教他保護自身權利並擴展交友圈
    • 01 孩子從玩伴身上學到壞行為,要靠家庭氣氛導正
      • 孩子喜歡模仿同伴奇怪行為,並對父母進行實驗
      • 家庭影響力才是塑造孩子品格的最大力量
      • 不回應孩子從外面學回來的奇奇怪怪招式
      • 不禁止孩子和有問題玩伴交往,但要擴大他的交友圈
      • 小心監視、適時介入,並與家長、老師聯手
      • 明白表示不歡迎有暴力行為的朋友
    • 02 孩子的同伴愛耍暴力,要教孩子維護自身權益
      • 父母要教孩子維護自身權益,而非以暴制暴
      • 視孩子的委屈程度,決定如何處理施暴的孩子
      • 該不該管教施暴的孩子,視你的權利而定
      • 先給孩子機會自行解決問題,練習社交技巧
      • 多觀察那個施暴孩子的良好行為,並給予讚美
    • 03 孩子不懂得如何交朋友,要給他空間調整社交步伐
      • 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並非交朋友,而是快樂
      • 給孩子空間調整社交步伐,別強迫他一定要交朋友
      • 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練習社交的最好對象
      • 從一對一的社交開始,比較不會有壓力
      • 尋求老師幫忙,但不給孩子壓力
  • 第9章 防止孩子在公共場所暴走─給予更多關注,並分散其注意力
    • 01 在公共場所大鬧情緒,其實是孩子在耍心機
      • 在眾目睽睽下大吵大鬧,孩子的計謀通常能得逞
      • 把出門要辦的事件數目控制在孩子的容忍範圍內
      • 帶著孩子最心愛的布偶或玩具一起出門辦事
      • 預防措施失效時,就想辦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 分散注意力失效時,就帶他離開或到隱密的角落
      • 平靜、堅決的回應孩子的情緒,不必理會旁人的眼光
    • 02 在餐廳裡大吼大叫,讓孩子感到樂趣無窮
      • 孩子無法分辨「室內」和「室外」的音量有何不同
      • 了解餐廳的態度,並提早用餐時間
      • 教孩子區分「室內」與「室外」的音量
      • 給孩子應有的注意力,並點孩子喜歡的食物
    • 03 孩子口無遮攔得罪人,別斥責他的童言童語
      • 孩子不懂修辭,總是直言說出他的觀察
      • 要諒體孩子的童言童語,他並無嘲笑之意
      • 即便孩子讓你感到丟臉,也不要斥責孩子
      • 簡短地向孩子解釋,然後快速轉移話題
  • 第10章 孩子會順手牽羊與說謊,怎麼教?─不要對他貼上負面標籤
    • 01 孩子順手牽羊,陪他一起歸還物品
      • 幼兒會毫無犯罪之意地把東西帶回家
      • 不要對孩子貼上「小偷」的罪名
      • 陪孩子一起歸還物品,而非代替孩子道歉
      • 教孩子享受「欣賞而不占有」的樂趣
    • 02 孩子撒謊,要讓他知道誠實會得到正向回應
      • 說謊,是孩子為了保護自己的自然反應
      • 年幼孩子不會刻意撒謊,不需要處罰他
      • 有技巧的提問,孩子就沒有機會說謊
      • 對孩子的誠實表現出欣賞的態度
      • 強迫孩子認錯,會逼他更堅持不認錯
      • 信任孩子,他就會誠實對待你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