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先秦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黃金時期,更為後世思潮創發的活水源頭本書對於此一時代思想內容的相互激盪與融合,有深入的探析與解說
戰國乃古今一大變革之會,王官失守,道術為天下裂,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在「王官學」逐步散為「百家言」的大時代裡,學術有了重大發展:儒家經典漸次形成,對於經典的解釋與講授形成了不同的文本和學派;諸子典籍逐漸寫定,多元並陳的學術思想與處士橫議的遊說之風相互輝映,形成獨特的語言面貌。諸子學說,不僅在思想內容上相互激盪與融合,同時在文本著作的形制上也相互影響,進一步形成各類解釋的類型。本書收錄之二十八篇文章,是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先秦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計畫」的一部分成果。內容涉及「先秦儒家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先秦道家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先秦儒道思想之互動與對話」三大主題,透過解析諸子思想激盪融合後的文本傳抄現象,引領讀者重新思索先秦思想史之全貌。
戰國乃古今一大變革之會,王官失守,道術為天下裂,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在「王官學」逐步散為「百家言」的大時代裡,學術有了重大發展:儒家經典漸次形成,對於經典的解釋與講授形成了不同的文本和學派;諸子典籍逐漸寫定,多元並陳的學術思想與處士橫議的遊說之風相互輝映,形成獨特的語言面貌。諸子學說,不僅在思想內容上相互激盪與融合,同時在文本著作的形制上也相互影響,進一步形成各類解釋的類型。本書收錄之二十八篇文章,是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先秦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計畫」的一部分成果。內容涉及「先秦儒家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先秦道家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先秦儒道思想之互動與對話」三大主題,透過解析諸子思想激盪融合後的文本傳抄現象,引領讀者重新思索先秦思想史之全貌。
-
語言文字
-
拾柒、上博三〈仲弓〉篇重探 周鳳五
-
拾捌、談出土典籍與傳世文獻對讀問題—以《上博七.武王踐阼》為例 林素清
-
拾玖、論「營魄抱一」 楊秀芳
-
貳拾、竹簡《文子》與傳世本《文子》異文研究 徐富昌
-
貳拾壹、漢語語音史中的擦音聲母 李存智
-
貳拾貳、銀雀山漢墓竹簡「論政論兵之類」考釋 湯淺邦弘
-
貳拾參、說上博簡〈緇衣〉中用為「望」(朢)、「湯」的字 施謝捷
-
貳拾肆、郭店楚竹書《老子》甲編校考四則 丁四新
-
貳拾伍、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校讀劄記 白於藍
-
貳拾陸、從非王卜辭與王卜辭的關係來看 卜辭中「賈」字的用法 魏慈德
-
貳拾柒、黃組「卜」字兆枝方向對甲骨研究的意義 林宏明
-
貳拾捌、從楚系簡帛看字詞關係變化中的代償現象 陳斯鵬
-
- 附錄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0390322_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