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6152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李鴻源多年公務生涯最深刻的省思與期盼
台灣擁有一流的國民,全世界博士比例最高的內閣,
為什麼我們只有小確幸沒有大幸福?
為什麼憤怒失望無感成為社會主旋律?
本書從國土、水資源、災難管理及政府組織等面向,
提出翻轉台灣未來的根本方法與方向。

西部平原有十分之一都陷落在海平面之下,地層下陷有解藥嗎?
做抽水站,把海堤加高,花再多錢,地層下陷問題依舊存在。總合治水是一個答案。摒棄以往光談工程手段,轉而從政策、產業和空間規劃全方位多管齊下,產業翻轉了,也翻轉了地層下陷區的命運。

台灣有6都,22個縣市,每個縣市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嗎?
台灣從地方到中央分成這麼多層級,切割瑣碎,也限縮了規劃的格局。我認為最理想的區域劃分是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高屏、東部宜花東,中央山脈為原住民住的自治區。

一旦大台北發生規模六‧二的中級地震,至少會倒掉四千戶老舊房屋?
要預防災害來臨,要先從都市土地使用標地進行檢討,且一定要跟都市更新同時進行,也就是進行完全顛覆既有政策模式的防災型都市更新,同時還能有效解決政府財政困境。

面對高雄氣爆這樣複合型的大劫難,我們學到教訓了嗎?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會把防災分散到各部會,如伊波拉疫情是衛福部職責,毒化物災害是環保署,長隧道爆炸是交通部等等。隨著社會發展、氣候變遷,勢必不斷出現新類型災害,且是複合式災害,在處理上必須好幾個部會共同面對,更必須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救災體系。

台灣不可能再蓋新水庫,水庫清淤也不可行,面對缺水的未來,新的水源在哪裡?
台灣是缺水國,做為一個沒有鄰居的國家,好消息是沒人會跟我們搶水,壞消息是一但缺水,沒有任何人能伸出援手。「開源」既然已經是一條死路,我們只剩下節流,但要從哪裡節流?第一是水的回收再利用,第二就是檢討水價。

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所有部會都在忙著解決昨天的問題,無法看到未來。且政府重大議題常常被民粹綁架,官員只做討好民眾的事情。所以,政府的思維及運作方式一定要改變。面對國土使用,我們有要「上位計劃」;想更有效率,要先有「夥伴政府」;面對重大議題,更要用「科學論證」來說服民眾。

擁有水利工程師專業背景,從省政府到內政部的完整經歷,李鴻源對於如何明智使用這片土地,及政府的施政和管理不當,提出深刻反省和解套方向。當公民意識已被喚醒,全民渴望落實改變之際,本書提供所有具體解答。
  • 自序 政府決策過程中,缺少的是一顆「腦袋」
  • 第一部 福爾摩沙不再美麗,只剩哀愁?
    • 01 極端氣候,脆弱台灣│承認吧!人一定勝不了天
    • 02 我們是這樣愛這片土地的嗎?│國土利用不能再走捷徑
    • 03 如果台北發生規模六.二的大地震?│多元價值思考土地使用,防災、創價又打房
    • 04 地層下陷的解藥在哪裡?│我們為盲目經濟成長付出多少代價
    • 05 水庫淤滿了,子孫該怎麼辦?│不能再蓋新水庫,新水源何在
    • 06 讓城市不再淹水│低衝擊開發的根本解決之道
  • 第二部 先有「夥伴關係」,才有一流國家
    • 07 夥伴政府才是王道│為什麼我們的國土規劃始終各吹各的調?
    • 08 台灣需要多少縣市?│區域整併,依據定位營造特色
    • 09 翻轉城市要靠公民參與│一百場對話造就中港大排美景
    • 10 災難管理學│高雄氣爆的啟示
    • 11 博士內閣成為施政毒藥?│政務官如何培養
    • 12 當老松國小只剩六百多人│老年化和少子化的台灣何去何從
    • 13 從荷蘭到台灣│我們還有多少十年可以浪費
    • 14 一流國家需要一流夥伴│國家制度是造成無法進步的幫凶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