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 App
0人評分過此書

光復初期臺大校史研究〈1945─1950〉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006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欲了解臺灣近現代學術史的發展脈絡,從臺北帝國大學轉型為臺灣大學的第一個五年,是不可忽略的關鍵。

1945至1950年的光復初期,為臺北帝國大學轉型為臺灣大學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期間,臺灣大學因其地位特殊,不但內有各股勢力傾軋,外亦有政治勢力掣肘,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變遷的種種牽連。

本書是李東華教授生前力作,為其臺大校史研究的總結集。全書共收錄十篇文章,包括正文七篇、附錄「傅斯年相關研究」三篇,書中以光復初期的四位臺大校長及臺大文學院為主軸,以人事更迭、政策更張為經緯。

臺大首任校長羅宗洛,接收臺北帝大,除居間疏導臺籍生過激的民族情感,並勉力周旋於校內的各股勢力。他堅持學術理想,卻被迫捲入政治角力,屢受陳儀掣肘,終究志業難伸,掛冠求去。在陳儀主導下,陸志鴻、錢歌川分別接任校長、文學院長。陸校長任內,爆發了二二八事件,臺大校園難以置身其外,席捲的政治浪潮汩沒了林茂生教授。第三任校長莊長恭,任期雖短,非無抱負,但內外阻力大,用人亦遭非議,危局中陷於孤立無援,只能算是匆匆過場。傅斯年臨危受命出掌臺大,四六事件是其任內的最大衝擊,然傅氏以維穩為先,在其任職的七百天中建立常規、提振校風,解決師資問題,為臺大的未來發展奠立基礎,惟其驟然辭世,改革未及深化。

1945至1950臺灣大學的歷史,非止於一校之歷史。當時臺大經歷的困境與衝突、過渡與轉折、傳承與創新,同時也是臺灣整體學術、教育、文化發展的縮影與精華。本書不但是認識臺大早期校史,也是了解當時臺灣學術史的最佳讀本。

祖籍河南省嵩縣,1951年生於臺灣臺東。1981年獲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國家文學博士。1982年起留任臺大歷史學系,歷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2007年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專題中心合聘為研究員。同年自臺大退休,轉任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李東華教授研究領域大致在中國海洋發展史、中國近現代史學史、臺大校史三方面,先後出版《中國海洋發展關鍵時地個案研究:古代篇》、《方豪先生年譜》、《羅宗洛校長與臺大相關史料集》等書。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