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欲了解臺灣近現代學術史的發展脈絡,從臺北帝國大學轉型為臺灣大學的第一個五年,是不可忽略的關鍵。
1945至1950年的光復初期,為臺北帝國大學轉型為臺灣大學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期間,臺灣大學因其地位特殊,不但內有各股勢力傾軋,外亦有政治勢力掣肘,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變遷的種種牽連。
本書是李東華教授生前力作,為其臺大校史研究的總結集。全書共收錄十篇文章,包括正文七篇、附錄「傅斯年相關研究」三篇,書中以光復初期的四位臺大校長及臺大文學院為主軸,以人事更迭、政策更張為經緯。
臺大首任校長羅宗洛,接收臺北帝大,除居間疏導臺籍生過激的民族情感,並勉力周旋於校內的各股勢力。他堅持學術理想,卻被迫捲入政治角力,屢受陳儀掣肘,終究志業難伸,掛冠求去。在陳儀主導下,陸志鴻、錢歌川分別接任校長、文學院長。陸校長任內,爆發了二二八事件,臺大校園難以置身其外,席捲的政治浪潮汩沒了林茂生教授。第三任校長莊長恭,任期雖短,非無抱負,但內外阻力大,用人亦遭非議,危局中陷於孤立無援,只能算是匆匆過場。傅斯年臨危受命出掌臺大,四六事件是其任內的最大衝擊,然傅氏以維穩為先,在其任職的七百天中建立常規、提振校風,解決師資問題,為臺大的未來發展奠立基礎,惟其驟然辭世,改革未及深化。
1945至1950臺灣大學的歷史,非止於一校之歷史。當時臺大經歷的困境與衝突、過渡與轉折、傳承與創新,同時也是臺灣整體學術、教育、文化發展的縮影與精華。本書不但是認識臺大早期校史,也是了解當時臺灣學術史的最佳讀本。
1945至1950年的光復初期,為臺北帝國大學轉型為臺灣大學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期間,臺灣大學因其地位特殊,不但內有各股勢力傾軋,外亦有政治勢力掣肘,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變遷的種種牽連。
本書是李東華教授生前力作,為其臺大校史研究的總結集。全書共收錄十篇文章,包括正文七篇、附錄「傅斯年相關研究」三篇,書中以光復初期的四位臺大校長及臺大文學院為主軸,以人事更迭、政策更張為經緯。
臺大首任校長羅宗洛,接收臺北帝大,除居間疏導臺籍生過激的民族情感,並勉力周旋於校內的各股勢力。他堅持學術理想,卻被迫捲入政治角力,屢受陳儀掣肘,終究志業難伸,掛冠求去。在陳儀主導下,陸志鴻、錢歌川分別接任校長、文學院長。陸校長任內,爆發了二二八事件,臺大校園難以置身其外,席捲的政治浪潮汩沒了林茂生教授。第三任校長莊長恭,任期雖短,非無抱負,但內外阻力大,用人亦遭非議,危局中陷於孤立無援,只能算是匆匆過場。傅斯年臨危受命出掌臺大,四六事件是其任內的最大衝擊,然傅氏以維穩為先,在其任職的七百天中建立常規、提振校風,解決師資問題,為臺大的未來發展奠立基礎,惟其驟然辭世,改革未及深化。
1945至1950臺灣大學的歷史,非止於一校之歷史。當時臺大經歷的困境與衝突、過渡與轉折、傳承與創新,同時也是臺灣整體學術、教育、文化發展的縮影與精華。本書不但是認識臺大早期校史,也是了解當時臺灣學術史的最佳讀本。
祖籍河南省嵩縣,1951年生於臺灣臺東。1981年獲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國家文學博士。1982年起留任臺大歷史學系,歷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2007年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專題中心合聘為研究員。同年自臺大退休,轉任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李東華教授研究領域大致在中國海洋發展史、中國近現代史學史、臺大校史三方面,先後出版《中國海洋發展關鍵時地個案研究:古代篇》、《方豪先生年譜》、《羅宗洛校長與臺大相關史料集》等書。
- 編輯凡例
-
卷頭語:臺大的開放校風與人文精神
-
一、籌設階段重視人文、社會之精神已然顯現
-
二、1931 年文政學部教授反專斷、爭取教授會權力事件
-
三、理、農之爭與學部分立
-
四、學生對臺北帝大學風的體驗
-
-
第一章 光復初期的臺大文學院──羅宗洛接收時期(1945.10-1946.5)
-
前 言 臺北帝大及文政學部梗概
-
第一節 羅宗洛與臺北帝大的接收
-
第二節 羅宗洛在臺大與長官公署的交涉
-
第三節 接收時期的臺大文學院
-
餘 論
-
-
第二章 光復初期臺大文學院的轉折與奠基──陸志鴻校長時期(1946.8-1948.5)
-
序 言
-
第一節 陸志鴻接掌臺大
-
第二節 二二八事變前的臺大文學院
-
第三節 二二八事變與林茂生遇害
-
第四節 錢歌川到任與文學院之轉折
-
第五節 文學院之「初建」
-
第六節 許壽裳來校任教及其被害
-
第七節 陸志鴻去職:兼論其功過得失
-
-
第三章 光復初期臺大文學院的轉折與奠基──莊長恭校長時期(1948.6-1948.12)
-
前 言
-
第一節 莊長恭校長之挫折──臺大教授解聘事件
-
第二節 莊長恭校長之挫折──總務長任用及續招轉學生事件
-
結 語
-
-
第四章 光復初期臺大文學院的轉折與奠基──傅斯年校長時期(1949.1-1950.12)
-
前 言
-
第一節 傅斯年校長的上任
-
第二節 傅斯年對高等教育的著論與看法
-
第三節 傅斯年出長臺大的理念與實際
-
第四節 傅斯年與文學院陣容之重整
-
結 語
-
-
第五章 臺灣專業史學的傳承與轉折──從帝大到臺大
-
前 言
-
第一節 日據時代臺灣專業史學的初建與發展
-
第二節 光復初期日本史學的延續(1945-1948)
-
第三節 光復初期中國史學的引入、轉折與茁壯
-
第四節 日本史學傳承的消散
-
餘 論:臺灣史學日本淵源延續與消退的原因
-
-
第六章 光復初期的民族情感與省籍衝突──從臺灣大學的接收改制做觀察
-
前 言
-
第一節 主要人物簡介
-
第二節 光復初期民族情感之澎湃──以羅宗洛接收時期為例
-
第三節 文化衝突例一──臺大醫院罷診事件(1946.3.22-4.11)
-
第四節 文化衝突例二──二二八事變前後,林茂生所扮演的角色
-
第五節 杜聰明、莊長恭與傅斯年
-
結 論
-
-
附錄:傅斯年相關研究
-
傅孟真先生臺大七百日史料抄
-
一、楔子
-
二、傅孟真臺大校長任內大事紀要
-
三、布告文章等原始文獻摘錄
-
-
傅斯年與史料學派──實際運作之研究
-
前 言
-
一、史語所成立時期的人事──傅斯年與顧頡剛的合與分
-
二、傅斯年與陳寅恪之合作
-
-
從往來書信看傅斯年與夏鼐的關係──兩代學術領袖的相知與傳承
-
前 言
-
一、傅斯年對夏鼐治學途徑的指導與影響
-
二、夏鼐入史語所後與傅斯年之互動──西北考察團期間
-
三、抗戰勝利後夏鼐與傅斯年的互動
-
四、夏鼐代理史語所所長期間的表現
-
結 語
-
-
徵引書目
-
編後語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006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