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全書彙集作者參與國立編譯館統編本國中、高中國文教科書期間,針對教科書所撰的文章而成。對國文教科書的編輯事宜,包括課程綱要的訂定、教材的選擇、體例的安排、課文的解說、問題的設計……等,皆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本書彙集作者參與國立編譯館統編本國中國文教科書、高中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科書、高中國文教科書期間,針對教科書所寫的多篇文章而成,皆與教科書的編輯事宜有關。全書依文章性質分為三部分:上編國中國文教科書部分,計凡六篇;下編高中國文教科書部分,計凡五篇;另附編四篇,為紀念推薦作者參與國文教科書編輯的三位恩師:高明先生、陳立夫先生、黃錦鋐先生的文章。書中所述諸多問題,皆屬作者親歷其事的深體有得之言,對於今後國中、高中國文教科書的編輯,舉如課程綱要的訂定、教材的選擇、體例的安排、課文的解說、問題的設計……等,有其提醒、針砭的作用,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 序言
-
上編 國中國文教科書部分
-
壹 國民中學國文教材的演變及檢討
-
一 前言
-
二 教材的編訂依據及程序
-
三 國民中學國文教材重編情形
-
四 檢討與改進
-
五 附錄:現行國民中學國文科課程標準有關教材規定之商榷
-
-
貳 國中國文課本是怎麼編出來的─ 兼對若干問題作澄清
-
一 國中國文教科書的編訂依據
-
二 國中國文教科書的編輯程序
-
三 檢討與改進
-
四 對若干問題的澄清
-
五 結語
-
-
參 臺灣地區現行國中國文教科書的特色與檢討
-
一 前言
-
二 特色
-
三 檢討
-
四 結語
-
五 附錄:臺灣地區現行國中國文教科書各冊目錄
-
-
肆 從海峽兩岸國(初)中國(語)文教科書的異同談如何改進國中國文的教材教法
-
一 前言
-
二 海峽兩岸國(初)中國(語)文教科書比較的研究情形
-
三 海峽兩岸國(初)中國(語)文教科書的異同
-
四 從比較結果談如何改進國中國文的教材教法
-
-
伍 新編國中國文教科書答客問
-
一 國中國文教科書為何要重新編輯
-
二 國中國文教科書編審委員會是如何組成的
-
三 在編輯的過程中是否遭遇到困難
-
四 範文是如何選定的
-
五 新教科書的編輯方向如何
-
六 目前編輯小組的工作狀況如何
-
七 是否有什麼期望或建議
-
-
陸 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統編本的演進與定位
-
一 編輯陣容增強
-
二 編輯項目擴充與體例統一
-
三 字形字音統一
-
四 官樣文章逐步減少
-
五 本土文學作品酌量增加
-
六 選文題材不斷擴充
-
七 解說日趨淺明扼要
-
八 說解具有彈性而題型漸趨開放
-
-
-
下編 高中國文教科書部分
-
壹 改編「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原則與用意
-
貳 《四書》教學在臺灣中小學的實施現況及檢討 ─ 以教材為探討主題
-
一 前言
-
二 《四書》被選錄為教材的情形
-
三 檢討
-
-
參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相關問題之探討
-
一 現況
-
二 檢討
-
三 改進意見
-
四 結語
-
-
肆 〈 檀弓選〉中若干問題的商榷 ─ 敬答林義烈、林國鐘兩位先生
-
伍 新頒高級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內涵與特色
-
一 前言
-
二 由新舊課程標準的比較看新課程標準的內涵
-
三 新課程標準的特色
-
四 結語
-
-
-
附編
-
壹 我所認識的文化人陳立夫先生
-
一 教師節與工程師節
-
二 《四書道貫》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
三 《唯生論》與國際儒學聯合會
-
四 《孔孟月刊》與《孔孟學報》
-
五 餘論
-
附件一
-
-
貳 高仲華師的待人與處事
-
一 對學生
-
二 對家人
-
三 編輯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
-
四 編輯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教科書
-
五 結語
-
-
參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見其行也合乎時措之宜
-
肆 儀型猶在 ─ 記高明老師的人格風概
-
一 溫而厲
-
二 可與權
-
三 舉所知
-
四 結語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