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元朝是中國史上前所罕見的一個多元族群社會,
除了有漢人,還有蒙古、色目人等
多族士人圈的形成,為族群融合跨出重大的一步。
這些家族的後裔,在明代也皆與漢族士人融為一體。
元朝是中國史上前所罕見的一個多元族群社會。
過去在一般印象中,蒙古、色目人高高在上,對漢文化極少接觸,各族菁英可說是相互隔離,欠缺統合。
本書的研究主旨是:元代中期以後,一個日益壯大的蒙古、色目士人群體業已出現,而且蒙古、色目士人與漢族士人交往密切,形成一個多族士人圈。
《九州四海風雅同: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與發展》自四個方面論證此一主旨。第一:蒙古、色目士人群體的出現與成長。第二:由於文化素養相同,各族士人乃能形成同鄉、姻親、師生、座主門生與同年及同僚等關係,而這些關係更進一步成為各族士人間密切交融的一個網絡。第三:集體文化互動之頻繁。第四:士人群體意識之凝聚,顯然各族士人之群體意識己凌駕於族群意識之上。
總之,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雖然對當時的政治與社會影響不大,這些蒙古、色目士人家族也未真正漢化。但是,多族士人圈的形成已經為族群融合跨出重大的一步,這些家族的後裔在明代都與漢族士人融為一體。
除了有漢人,還有蒙古、色目人等
多族士人圈的形成,為族群融合跨出重大的一步。
這些家族的後裔,在明代也皆與漢族士人融為一體。
元朝是中國史上前所罕見的一個多元族群社會。
過去在一般印象中,蒙古、色目人高高在上,對漢文化極少接觸,各族菁英可說是相互隔離,欠缺統合。
本書的研究主旨是:元代中期以後,一個日益壯大的蒙古、色目士人群體業已出現,而且蒙古、色目士人與漢族士人交往密切,形成一個多族士人圈。
《九州四海風雅同: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與發展》自四個方面論證此一主旨。第一:蒙古、色目士人群體的出現與成長。第二:由於文化素養相同,各族士人乃能形成同鄉、姻親、師生、座主門生與同年及同僚等關係,而這些關係更進一步成為各族士人間密切交融的一個網絡。第三:集體文化互動之頻繁。第四:士人群體意識之凝聚,顯然各族士人之群體意識己凌駕於族群意識之上。
總之,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雖然對當時的政治與社會影響不大,這些蒙古、色目士人家族也未真正漢化。但是,多族士人圈的形成已經為族群融合跨出重大的一步,這些家族的後裔在明代都與漢族士人融為一體。
- 序言
- 第一章 引論
-
第二章 元代蒙古、色目士人群體的出現
-
第一節 蒙古、色目文化背景
-
第二節 士人群體出現的階段
-
第三節 漢學者人數與族群分布
-
第四節 結語
-
-
第三章 社會網絡
-
第一節 同鄉
-
第二節 姻戚
-
第三節 師生
-
第四節 座師門生與同年
-
第五節 同僚──以翰林院與奎章閣為中心
-
-
第四章 文化互動
-
第一節 詩文唱酬
-
第二節 雅集
-
第三節 書畫題跋
-
第四節 編書贈序
-
-
第五章 群體意識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漢法的鼓吹
-
第三節 斯文的傳承
-
第四節 綱常的扶持
-
第五節 中原歷史文化的認同
-
第六節 結語
-
- 第六章 結論
- 引用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