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從《五經》到《新五經》
《五經》是儒家的聖經,是道在人間的文本顯像,朱子編訂的《四書》則是八百年來儒家的新聖經。本書主張構成理學經學的核心著作除朱子編訂的《四書》外,還當加上《易經》,《四書》與新詮釋觀點的《易經》可合稱為《新五經》。從《五經》到《新五經》的典範轉移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大事因緣,也可說是一場寧靜而影響深遠的精神革命。理學各學派依賴的經典依據各不相同,但幾乎都從這五本經典汲取精華,以立宗旨。《新五經》的成立意味著儒家體用論詮釋模式正式確立,儒家的文化關懷和性命之學的追求在此新的文本上合而為一。
本書共分十章,除分別探討《孟子》、《大學》、《中庸》、《易經》這些經典在理學脈絡中的意義外,也另立數章探討構成理學經典詮釋學的重要議題。
本書共分十章,除分別探討《孟子》、《大學》、《中庸》、《易經》這些經典在理學脈絡中的意義外,也另立數章探討構成理學經典詮釋學的重要議題。
- 「身體與自然」叢書序言
- 序
-
壹、導論:《新五經》的時代
-
一、前言:經學即理學
-
二、《新五經》的興起
-
三、《新五經》的密與顯
-
-
貳、作為性命之學的經學──理學的經典詮釋
-
一、前言:宋明模式的經學
-
二、性命之學的興起
-
三、體用論的思考
-
四、聖人與聖學
-
五、道統說
-
六、結論:另類的經學之意義
-
-
參、「積累」與「當下」──時間隱喻下的經典詮釋
-
一、前言
-
二、積累的經學
-
三、《論語》的證詞
-
四、聖經聖顯
-
五、「此也」、「這箇」、「箇甚麼」
-
六、記籍、階梯、糟粕
-
七、結論:規矩在良知或在經典
-
-
肆、孔顏樂處與曾點情趣──《論語》的人格世界
-
一、前言
-
二、孔顏樂處
-
三、孔顏之學
-
四、曾點情趣
-
五、兩種體用論的轉折
-
六、結論:體道人格的出現
-
-
伍、理學的仁說─一種新生命哲學的誕生
-
一、前言:「仁」的兩次飛躍
-
二、造化生機與造化人格
-
三、〈識仁〉篇與〈仁說〉
-
四、仁與感
-
五、「能」的世界
-
六、結論:一種新的生命哲學
-
-
陸、《孟子》的性命怎麼和「天道」相貫通的?
-
一、前言:人性論或性論?
-
二、天地之性的問題
-
三、從德性之知到乾知
-
四、孟子打通了天道與性命嗎?
-
五、由道德界到存在界
-
六、結論:刺激說的檢討
-
-
柒、《中庸》怎樣變成了聖經
-
一、前言:《中庸》的天道性命
-
二、《四書》之前的《中庸》
-
三、周、張論誠與天道
-
四、司馬光的氣化論觀點
-
五、觀喜怒哀樂未發前之氣象
-
六、程朱的苦參中和
-
七、結論:《中庸》的躍起
-
-
捌、《大學》與「全體大用」之學
-
一、前言
-
二、「明德」論
-
三、「格物」論
-
四、「全體大用」論
-
五、結論:不再是「大人之學」的《大學》
-
-
玖、《易經》與理學的分派
-
一、前言
-
二、宋儒面對的遺產
-
三、體用論的視野︰以周張為例
-
四、所以然的性理觀︰程朱的解釋
-
五、心學論點下的「己易」說
-
六、有元氣即有元道——理學的對立面
-
七、結語:「整體」與「本體」的爭辯
-
- 拾、結語:《新五經》之後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0365511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