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

出版日期
2006/1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07022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增訂新版自序
  • 臺灣意識
    • 壹、論「臺灣意識」的發展及其特質: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
      • 一、引言
      • 二、「臺灣意識」的發展階段:歷史的回顧
      • 三、「臺灣意識」的特質
      • 四、結論
    • 貳、十九世紀末年日本人的臺灣論述:以上野專一、福澤諭吉與內藤湖南為例
      • 一、引言
      • 二、三位日本人及其臺灣觀之概要
      • 三、三位日本人的臺灣觀中的思想傾向:帝國主義思想
      • 四、「以西洋文明為目標」:近代日本知識份子的盲點
      • 五、結論
    • 參、日據時代臺灣知識份子的大陸經驗:「祖國意識」的形成、內涵及其轉變
      • 一、前言
      • 二、日據時代臺灣人「祖國意識」的形成
      • 三、日據時代臺灣人「祖國意識」的內涵及其問題
      • 四.臺灣知識份子「祖國意識」的轉變:「忍辱包羞五十年,今朝光復轉淒然」
      • 五.結語
    • 肆、日據時代臺灣知識份子對中國前途的看法:以一九二○年代「中國改造論」的辯論為中心
      • 一、引言
      • 二、「中國改造論」辯論的歷史背景與參與者
      • 三、議題(一):資本主義道路或是社會主義道路?
      • 四、議題(二):民族解放與階級解放孰先?
      • 五、結論
    • 伍、光復初期大陸人士所見的臺灣
      • 一、引言
      • 二、大陸人所見的光復初期臺灣
      • 三、大陸人的「光復經驗」與日本官方的 「終戰經驗」:兩種視域的比較
      • 四、臺灣人與大陸人的「光復經驗」:「認同」的文化基礎與權力因素
      • 五、結論
    • 陸、論「臺灣意識」中「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關係
      • 一、引言
      • 二、「臺灣意識」中「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不可分割性
      • 三、「臺灣意識」中「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緊張性
      • 四、結論
  • 臺灣文化
    • 柒、戰後臺灣文化變遷的主要方向:個體性的覺醒及其問題
      • 一、引言
      • 二、戰後臺灣文化中「個體性」之覺醒及其歷史意義
      • 三、臺灣文化中「個體性」覺醒之原因
      • 四、「個體性覺醒」後臺灣文化的問題及其因應之道
      • 五、結論
    • 捌、戰後臺灣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存在形式、內涵與功能
      • 一、前言
      • 二、儒學在戰後臺灣的存在形式:正式與非正式教育途徑.
      • 三、戰後臺灣儒學的思想內涵
      • 四、儒學在戰後臺灣所發揮的作用
      • 五、結論
    • 玖、戰後臺灣文化中儒學的保守思想傾向
      • 一、背景與問題
      • 二、《孔孟月刊》〈論壇〉論文的量化趨勢
      • 三、《孔孟月刊》保守思想傾向的幾個面向
      • 四、《孔孟月刊》保守思想的根源
      • 五、結論
    • 拾、歷史經驗與國家認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及其展望
      • 一、引言
      • 二、從歷史經驗的解釋到國家認同的建立
      • 三、「經濟優先論」及其批判
      • 四、以文化交流促進海峽兩岸人民歷史經驗之共享
      • 五、結論
  • 引用書目
    • 英文論著
    • 日文論著
    • 中文論著
  • 名詞索引
  • 人名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