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沿革與模式-新加坡道教和佛教傳播研究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1450482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此書是第一部新加坡本地學者對道教、民間宗教和佛教的一個歷史的鳥瞰與梳理,從最早的歷史起源到當代的發展現況都詳盡地介紹。作為研究南洋華族文化史的重要課題之一,書中全面追溯和探討佛教和道教如何在新加坡的傳播沿革及模式,是我們從側面來了解新加坡華社變遷的其中一把鑰匙。全書共分三篇。上篇概述了本書的研究主旨、範圍和方法,為新加坡的佛教和道教信仰歸納基本定義,並且分析彼此之間的異同。中篇主要是追溯和歸納佛教和道教在新加坡的發展過程和傳播模式。下篇主要是道教和佛教在新加坡發展的多層含義之考辨與疏理,是一番全面而係統的總結。
作者進行了特別艱難的原始文獻資料蒐集,並以此進行分門別類篩選,從中挖掘歷史現象。同時運用多種田野調查的成果,製成統計圖表,以圖文並茂形式,讓想了解新加坡華人宗教的讀者有更深刻體會。此書不但內容精彩,學術嚴謹,而且可讀性甚高。
  • Foreword Professor Kenneth Dean
  • 序  蘇瑞隆副教授
  • 謝啟  許源泰
  • 導論
  • 上篇  梳理、定義、結構
    • 第一章 淵源和研究
      • 第一節 新加坡儒教
      • 第二節 新加坡佛教
      • 第三節 新加坡道教
      • 第四節 研究回顧
      • 第五節 小結
  • 中篇  傳播、碰撞、轉型
    • 第二章 十九世紀的新加坡道教
      • 第一節 移民、移神
      • 第二節 開埠前的新加坡華族廟宇
      • 第三節 十九世紀的道教廟宇和性質
      • 第四節 小結
    • 第三章 二十世紀的新加坡道教
      • 第一節 廟宇主祀神的性質與變化
      • 第二節 三教合一:德教、善堂、觀音堂
      • 第三節 新加坡道教的確立與分期
      • 第四節 小結
    • 第四章 建國前的新加坡北傳佛教
      • 第一節 西元十五世紀前之南洋佛教概述
      • 第二節 新加坡北傳佛教的啟蒙期(1898–1940)
      • 第三節 新加坡北傳佛教的弘化期(1940–1960)
      • 第四節 小結
    • 第五章 獨立後的新加坡北傳佛教
      • 第一節 新加坡北傳佛教的發展期(1960–1980)
      • 第二節 新加坡北傳佛教的蓬勃期(1980至今)
      • 第三節 北傳、南傳、其它宗教的關係
      • 第四節 小結
  • 下篇  蛻變、內涵、潛能
    • 第六章 宗教權威與政治權威的碰撞與融合
      • 第一節 土地徵用令與寺廟存亡
      • 第二節 獨特的風景線:聯合廟
      • 第三節 個案研究:徵用金龍寺與百年菩提樹
      • 第四節 小結
    • 第七章 新加坡道教和佛教的結構與前景
      • 第一節 新加坡道教之內在結構:幫派化與草根化
      • 第二節 新加坡佛教之內在結構:城市化與人間化
      • 第三節 新加坡道教之發展前景:困境與機遇
      • 第四節 新加坡佛教之發展前景:優勢與挑戰
    • 第八章 結論
      • 第一節 新加坡道教之三大元素
      • 第二節 新加坡佛教之三大特點
  • 參考書目
    • 中文參考書目
    • 英文參考書目
    • 圖表目錄
  • 跋  黃賢強副教授
  • 出版地 新加坡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