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以新加坡客家社團作為主要研究物件,關注過去近一個世紀來當地客家人社群的演變及其特徵。
作者選取了兩個案例: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與茶陽(大埔)會館。於前者,著意探討在新加坡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同的關鍵時期,南洋客屬總會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起到的作用;於後者,則是在追溯“沿革發展”的基礎上,側重於“現狀”的討論,構成了本書的主體,亦即第一輯“客家會館與文化探討”
第二輯“客家會館與客家研究訪談”,則包括了對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文物股主任何炳彪先生、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前主任李金生先生、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前系主任黃賢強教授等系列訪談對話。這些田野調查,具有極高的(口述)史料價值,甚至是理論論述價值。
作者選取了兩個案例: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與茶陽(大埔)會館。於前者,著意探討在新加坡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同的關鍵時期,南洋客屬總會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起到的作用;於後者,則是在追溯“沿革發展”的基礎上,側重於“現狀”的討論,構成了本書的主體,亦即第一輯“客家會館與文化探討”
第二輯“客家會館與客家研究訪談”,則包括了對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文物股主任何炳彪先生、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前主任李金生先生、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前系主任黃賢強教授等系列訪談對話。這些田野調查,具有極高的(口述)史料價值,甚至是理論論述價值。
- 叢書總序黃賢強、何炳彪
- 序劉宏
-
第一輯客家會館與文化探討
-
抗戰熱潮中的新加坡客屬總會十周年紀念活動
-
一、客屬總會十周年慶祝活動的背景及過程
-
二、團結:客屬總會十周年紀念活動的目的
-
三、客屬總會十周年紀念活動的胡文虎元素
-
四、客屬總會十周年紀念活動的中國意識
-
五、客屬總會十周年紀念活動的泛時事化
-
六、結語
-
-
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轉型時期的南洋客屬總會
-
一、八十年代:一個危機與轉機並存的時代
-
二、經濟∕工商業的困境與發展
-
三、華語運動與推廣儒家思想
-
四、傳統與革新
-
五、內外溝通與交流
-
六、結語
-
-
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客家社群的文化活動
-
一、新加坡客屬社團文化活動概覽
-
二、新加坡客屬社團文化活動的形式、種類與規模
-
三、社群意識與國家意識
-
四、活躍社群與國民外交
-
五、民間普及與專業學術
-
六、結語
-
-
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研究—以文化發展為聚焦
-
一、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的沿革發展及現狀
-
二、茶陽會館與茶陽勵志社的關係
-
三、新加坡大埔人的傳統行業與茶陽會館成員的職業分佈
-
四、茶陽會館的文教衛生事業
-
五、文物館∕文化研究室∕圖書館的創立及其意義
-
六、結語
-
-
-
第二輯客家會館與客家研究訪談
-
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訪談錄
-
一、客總的歷史淵源以及新加坡客家族群
-
二、有關“國民外交”的背景
-
三、客總文化活動的專業性與學術性
-
四、研究建議以及之後的研究方向
-
-
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文物股主任何炳彪先生訪談錄
-
一、一室二館的緣起及不同的側重發展
-
二、打通一室二館,走向文化研究
-
三、促進在地客家研究
-
四、文化普及與專業研究
-
-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圖書館前主任李金生先生訪談錄
-
一、關於東南亞客家族群及其資料收集
-
二、新加坡客家族群特刊收集
-
三、中文圖書館對於客家資料的收集與建議
-
-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系主任黃賢強教授訪談錄
-
一、“客家人”認同以及語言的疑問
-
二、客家族群對於政治的態度
-
三、身份與客家課題研究的局限
-
四、近年新加坡客家研究蓬勃發展的因素
-
-
- 主要參考書目
- 後記
- 出版地 : 新加坡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