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讀史使人明智推動歷史的中華文化內涵,掩蓋於史書下的另類真相。大眾歷史讀物要有傳播價值觀念的擔當——張耐冬《中國歷史文化祕辛》序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盡說蔡中郎。
- 推薦序
- 前言
-
一、「權」:古老的博弈命題
-
不是誰都能選擇背叛
-
權變的罪與罰
-
霸主的難題
-
德與法的盲點
-
-
二、墮落與自贖:士大夫沉浮史(上)
-
儒與俠的混合體
-
夭折的「獨立精神」
-
墮落換來的發展
-
-
三、墮落與自贖:士大夫沉浮史(下)
-
深淵中的掙扎
-
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
道德理想主義的重建
-
-
四、極端的年代:一頁吃人的歷史
-
秩序是罪惡的溫床
-
秩序無法抵制誘惑
-
豪門恩怨的權力場
-
零亂的「吃人」現場拼圖
-
沙場外的決戰
-
-
五、細節中的「大歷史」
-
忠臣為何變成叛徒
-
自然壽命與天下興亡
-
囚徒命運與「皇帝的新裝」
-
-
六、大案例:文化資源生成史
-
「三國」何以成為大案例
-
俗與雅:大案例的雙重變奏
-
再造「國魂」
-
「大案例」不是哈哈鏡
-
-
七、閱讀他者:讀史者之間的對話
-
影視是否需要史學
-
文本臨摹:歷史書寫的盲點
-
「借鑑史學」的罪與罰
-
在啟蒙與媚俗之間遊走
-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